浅析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期   作者: 朱凤嫦
[导读]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朱凤嫦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石湾镇铁场中心小学,广东 惠州 516127)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逻辑性较强,因此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就会更高一些。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需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思维能力的提升是学生发展智力的核心,而且对于之后或者其他学科的学习都具有积极的影响。文章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究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问题;措施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大脑思维正发生着变化,这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阶段。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不断完善,现代教学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课堂,“素质教育”成为了现代教育教学的新标准,目的就是使学生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并且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我国现在很多小学数学教育仍存在问题,教学方法欠妥当,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开发。这就使教师的教学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师思维培养意识薄弱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学生在学校生活的主要负责人,应当肩负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担,而不是死板地教授知识,进行“灌输”。现在仍然有很多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意识不够,对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忽略不计,造成死板型教学,不仅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而且也看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能力也得不到提升。
        2. 教学方法过于机械化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活跃时期,也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很多教师一直认为自身教学知识的方法不对,从而花很多心思在课本上,努力吃透课本,殊不知是自己的教学方式有问题,没有将知识的传播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协调起来。为适应新课改的目标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不能把太多的时间浪费在课本上,机械化的教学方法最终就会导致学生的机械性思维,不利于学生的学业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措施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思维培养做铺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否对于一节课有兴趣是这节课堂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关键,如果能把兴趣和思维进行一个很好的融合,那教师的教学效果将是翻倍的。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体来说是比较容易的,因为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直观思维,容易被“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吸引过去,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数学模型或者利用多媒体等电子设备多进行演示,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对高的水平上,为这堂数学课奠定心理基础。


        2.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主动思考
        数学学科不能死板硬套,就算有数学公式之类的东西外,更多的需要大脑的运转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教师要提前进行一个合理的规划,哪些知识点可以引发学生的“头脑风暴”,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并且搭配合理的教学方式,保证学生的思考质量,让学生积极动脑筋,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使学生获得了满足感,为接下来的数学学习创造了自信后盾。例如,在复习线段,射线和角的这一节时,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射线,并对学生询问画的是什么,学生大部分会回答是射线,然后教师可以再次提高音量问到:这不是线段吗?利用反问句,很容易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在此之后,教师可以继续对射线和线段的特点进行询问,使学生进行巩固复习。由此可见,思维培养的条件是由教师努力创造的,而不是自然就有的。
        3. 联系实际,提高灵活性
        教师除了在课上运用合理的教学模式进行知识的传授和复习之外,还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真实生活情境相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学习立方体这一章内容时,如果教师直接教授学生立方体是怎样的,学生很难理解,也很难记住,学习积极性就会降低,所以教师要让学生联系实际,让学生回想一下家里的冰箱、电视机等是什么样子的,再由此衔接出本节数学课的主要内容;在巩固乘法的时候,教师不要总是机械的让学生进行习题的操练,这是非常枯燥无效的,教师可以联系日常生活中学生都会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巩固:父母让你出去买零食,你会买些什么?当学生回答出物品和数量后,教师设定价格继续提问:算一下,你想买的东西一共多少钱?有效联系实际生活,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一步,但是教师要注意创新,可以根据不同情景创设不同的问题,必要时,可以展开一些数学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思维能力,还能气到活跃气氛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首先要意识到小学生的特殊关键期和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迫切性,并在日常教学中完善对学生思维培养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的设置和情景的联系,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勇于发言,大胆创新,并要努力活跃课堂氛围,多让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石志强.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J].小学生(下旬刊),2021(01):101.
        [2]刘明坤.探析培养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和方法[J].小学生(中旬刊),2021(01):32-33.
        [3]夏美珍.多措并举 培育小学生思维能力[J].小学生(中旬刊),2021(01):56.
        [4]周婧.基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变式教学探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1(01):70.
        [5]高国军.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考试周刊,2020(A3):73-74.
        [6]张颖颖.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初探[J].教师教育论坛,2020,33(12):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