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健
贵港市达开实验小学 537100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发展,音乐教育的改变和进步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素质教育中最基础的一部分,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利用“身体乐器”,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略谈小学音乐教学中身体乐器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身体乐器;应用
引言
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都在使用一些小的乐器,但是未能考虑学生音乐课程的具体学习情况,所以课程教学的成效一直不高。同时,小学生对乐器上的不了解,将不能有效地推动学生音乐课程学习兴趣的增加。为了提升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音乐老师可以适当地学生的身体乐器进行开发和应用,让学生有效地利用自身的身体机能来实现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要从学生身体乐器素养的角度来看,对学生对音乐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充分地激发,从而更好地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开展高质量的培养,更好地完成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目标。
一、小学音乐教学效果欠佳的原因
音乐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的作用,也因此使得完备的音乐审美心理结构成为了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它的形成需要从小就不断培养,而且这也与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不谋而合,即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很多学校和教师也在不断学习和研究新的教学方式,以达到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但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很多学校的教学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教授音乐课时没有将现代教育理论应用其中,忽略了音乐课的真实内涵,学生在这种浮于表象的音乐课中难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久而久之就会对其失去兴趣。当然,残留的应试教育风气也是影响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今巨大的就业压力使得学校和家长仍旧非常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而像音乐、美术、体育这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科目,家长可能不太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使学生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而此时若是音乐课堂全部都是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的乐理知识,就更容易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抗拒的心理。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身体乐器的应用价值分析
(一)携带方便,且可以大量节约专业乐器采购费用
“身体乐器”,指的是以身体为乐器,是人类身体构造的重要部分。小学音乐教学中最主要是借助各类专业的乐器进行感受音乐的节奏。而小学音乐专用乐器本身购买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对于大多数的小学生家庭来说,无疑是增加了生活压力。[1]尤其是一些价格较为昂贵的专用音乐乐器。而身体乐器作为身体的一部分,无需采购,节约了大量的专用乐器的采购成本,同时便于携带,解决了乐器运输难题。相比其他专用乐器,这是“身体乐器”最为直接的优势之一。
(二)增强学生整体的音乐节奏感
在开始用“身体乐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诸多问题,对于学生的节奏感要求比较高。所以,在教学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尽量让学生能够有目的地去感知音乐,熟记各个部位的节奏感,也可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比较经典的音乐作品,让他们能够熟记其中的节奏感,然后利用身体进行演奏,这样就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记忆。同时,教师在训练学生的过程中,也要掌握好拍子的力度,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应用“身体乐器”进行辅助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运用身体的不同部位进行音乐节奏的演奏,作为人体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让学生在缺乏专用乐器的情况下,运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感受音乐的节奏,这对于提高音乐教学效果是极为有利的。
三、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身体乐器应用的具体方法
(一)运用嘴巴来训练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感
每个人都是依靠嘴巴来发生的。音乐是一种语言艺术,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也是依靠嘴巴发声来得以实现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嘴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音乐表达方式。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运用嘴巴来开展艺术表演活动,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音乐演奏能力。具体地,学生是依靠舌头的上下摆动来进行发生的,学生将舌头卷起来后就会把振动的颤音发出来。小学音乐老师要注意运用不同的技巧来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提升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水平。比如,在音乐课程教学中,小学音乐老师要引导学生对A、E、I、O、U这几个音进行发声训练,对这几个音进行发声的时候需要将嘴巴张开,这样学生的声音将比较饱满,学生就能对嘴巴的震动有更好地感受,对声音的变化有及时的感受,这样学生对音乐知识学习的兴趣就能实现很好地提升,实现深入理解音乐知识。
(二)利用“手”,增强学生的节奏感
在聆听音乐的时候,遇到一些节奏感比较强的歌曲,人们就会非常自然地跟着歌曲的节奏打拍,这就表示手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自己的双手对着自己的身体部位进行拍打,如拍手、拍肩膀等,让学生跟随节奏进行拍手或者是拍一些物品,尽量让他们感受音乐的节奏点和特点,充分发挥手的优势,达到演奏的效果。教师在轻松且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开展相关的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在利用手势开展声部训练时,教师可用两只手来表示声部的高和低,让学生能够调节音准,学会相互配合和倾听。
(三)利用双脚活跃课堂气氛
在“身体乐器”的应用中,双手和双脚往往是无法分开的。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在音乐教学中“双脚”的作用,在学生完成手部动作时,可以增加双脚的动作,强化学生对歌曲旋律和节奏的体验感。同时,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手脚并用会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更加投入,可增加学生音乐学习热情,从而能够在音乐课堂中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
(四)通过协调身体来实现对音乐知识的学习
人体中的很多部位可以进行音乐的摆动和演奏,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地利用好这一点。人体本身就具有相应的灵活度,也带有一定的音乐感,人体不仅能在音乐学习中运用手、脚和嘴巴等,还要注意将身体看作大乐器。因此,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老师要注意挖掘学生的身体潜能。在不同的环境下,人体也会展示不同的变化,小学音乐老师在课程教学中要充分地利用好这一点,在音乐课程教学中要及时摆动自己的身体,这样来推动学生更好地参与音乐课堂教学。小学音乐老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根据小学音乐课本内容,对学生身体上的摆动动作进行合理化地设置,让学生更加地接受和参与身体乐器,从而全面提升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成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身体乐器”的应用有着一系列重要价值。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结合具体的音乐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合理运用自己的身体部位进行各类的音乐运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音乐知识和增强学生的节奏感,以此促进音乐教育价值的实现,为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施海燕.小学音乐教学中“身体乐器”的应用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9(12):12.
[2]张丽娟,卢洪杰.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身体乐器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9(19):114.
[3]汪春萌.小学音乐教学中身体乐器的应用探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6):235.
[4]荀中华.身体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2019(15):77.
[5]张文依.小学音乐教学中身体乐器的应用分析[J].新智慧,2018(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