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韬
安徽省芜湖市三山经开区 芜湖市第四十三中学 241082
摘要:初中教育阶段为学生开设音乐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使学生能够具备鉴赏音乐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提升初中音乐教学效率,教师可以运用声势律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参与兴趣,加深学生对音乐节奏的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节奏,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核心素养。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探究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声势律动;初中音乐;教学运用
引言
声势律动作为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一种全新教学方式。在音乐教学中,通过音乐与舞蹈的结合,让音乐增强学生节奏感,让舞蹈提升学生身体协调能力,进而达到高效教学。另外,因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还有助于学生对音乐的记忆,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音乐内容有全面了解,所以声势律动在不断的推广与普及下得到了教师们的高度重视与广泛应用。
一、声势律动的概述
针对声势律动进行研究,明确声势律动主要表现在声势和律动这两方面上。所谓声势是指学生按照音乐曲目进行相应动作,同时发出一定声响。通过声势就可以保证学生对音乐曲目所蕴含情感有所了解,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避免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时受到层层阻碍。而律动是指学生按照音乐曲目旋律进行肢体动作,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曲目旋律,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融入音乐氛围当中,继而增强学生音乐学习意识。而且借助声势律动还能激发学生对音乐曲目的想象力,彰显初中音乐科目素质教育内涵,确保学生可以将自身对音乐曲目的理解能力和心理特点全面表现出来,改善初中音乐课堂的枯燥感,确保学生学习音乐知识以及相关音乐曲目的兴趣和积极性得以激发。
一、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
音乐具有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并净化人的心灵的神奇力量,初中学生正处于发展中,具有尚未成熟的身体和心理机智。因此,在初中的音乐教学中声势律动对于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作用。正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也正是处于青春期叛逆期的开始阶段,因此学生情绪会更加内敛,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不高,也很容易溜号走神。尤其在音乐课堂上更容易放松自己,不积极表现自己,这样给当今初中音乐教学增加了难度。如果将声势律动添加到初中音乐课堂后,可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绪,打破以往沉闷的音乐课堂,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学习信心,从而更愿意学习。
(二)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拍手或跺脚的方式表达自身对音乐的理解与情感。在获得真实情感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利用不同的动作发出不同的声音,将自身的情感沉浸在音乐节奏中,激发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从而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掌握音乐的变化规律及节奏,提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在声势律动教学模式下,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能够更好地集中精神学习音乐,根据音乐所传递的情感,利用身体发出声音并做出造型,在与音乐协调的过程中,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增强学生的反应能力
声势律动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的使用,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全身的感官和高度的注意力,这样才能跟上教师对音乐教学的节奏。其过程大概就是从播放音乐从听觉神经传送到学生的大脑,再由大脑传达给中枢神经,由中枢神经支配肢体语言作用来完成一系列动作表达出来,并能准确地做到肢体语言动作和音乐节奏感的有机结合。从而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此过程中哪怕只有一瞬间的溜号就会跟不上音乐的节奏。
因此,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上的有机运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反应能力。
二、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以“动”代“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引导学生学好音乐的最佳驱动力。只有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音乐学习,从而提升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 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将课堂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采用高效的音乐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性。将声势律动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成效。教师在教学前要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工作,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音乐曲目,营造宽松的音乐课堂氛围,在无形中对学生形成音乐熏陶。
(二)强化学生音乐节奏感
与其他科目相比,初中音乐教学不仅需要保障学生对基础音乐知识的掌握力度,还应借助声势律动强化学生对音乐曲目的节奏感,确保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掌握的节奏感将音乐曲目唱出来,使得学生有足够兴趣学习音乐知识和音乐曲目,继而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效率。而且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照声势律动的要求将音乐曲目通过身体动作表现出来,保证学生每个身体动作的节奏感,促使学生根据自身所做动作体验音乐旋律,以此强化学生节奏感和综合学习兴趣。
(三)以“静”思“动”,提升学生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初中音乐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还要引导学生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情感是音乐的灵魂。通过对音乐情感的感知与体会,学生能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人文信息与音乐审美,提升欣赏能力。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单纯向学生传递情感信息是远远不够的。而在声势律动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直接、有效的途径表达自身对音乐的情感与感知。
(四)通过声势律动,锻炼学生音乐技能
音乐技能是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经研究调查可知,大部分学生放弃音乐学习的原因是他们认为自我唱功不佳,不能准确把握音调,认为自己没有学习音乐的天赋。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前,必须打消学生这一错误认识。音乐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勤加练习更为重要。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只要学生不断练习,培养乐感,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自然会得到提升。在利用声势律动开展音乐教学时,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将身体与音乐结合在一起,深入音乐,了解音乐内涵。
(五)通过节奏模仿法提升初中音乐声势律动的有效性
在进行节奏模仿练习时,面对学生的乐感,教师可通过节奏模仿法来综合提升。使用专门的音乐节奏游戏进行节奏练习,通过实际行动增加以及了解节奏的类型,增加学生的记忆感知能力。例如,将一段持续的节奏小节(以2/2或4/4均可)进行播放,让学生通过击掌、拍手、敲击物品等方式进行节奏跟随。此方法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听辨能力,使教师教学轻松、简单化。
结束语
声势律动作为现代化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产物,将其运用到初中音乐教学当中,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曲目声韵和旋律的掌握力度,以此改善学生学习音乐曲目时的思维缺陷,使得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融入初中音乐教学氛围当中。此外,上文还介绍了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充分发挥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效果。满足教育行业新课改对初中音乐教学所提要求,使得学生音乐素养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昕.初中音乐教学中声势律动的运用探讨[J].新课程(中),2019(11):91.
[2]李雪瑞.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科幻画报,2019(11):267.
[3]张春艳.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9(29):81-82.
[4]陈艳晖.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18):168+175.
[5]任娟娟.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19(2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