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期   作者: 陈挺
[导读] 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渠道就是课堂教学

        陈挺
        重庆市南川区隆化一小A区,重庆 408400
        摘要: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渠道就是课堂教学,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之一,在培养和强化小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能起到巨大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引言
        近年来,伴随教育方法的深化改革以及现代化教学核心素养培育体系的实行,国内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纵观我国教育的发展历程,从最初单纯的知识教学到后来的全方位能力的培育,一直到当前核心素养的培养,无一不显示着教育水平与要求的提升。体育作为小学教学科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生活观念,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促进学生对运动的热爱。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培育结合起来,无疑是对体育课程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也是对体育课程的深化改革,更是符合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
1体育核心素养内涵与其重要意义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所提出的核心素养教育观,主要指的是学生基础知识学习、学习方法、能力培养、情感态度等各个方面的具体表现。就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而言,体育教师需要明确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开展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进而做到对自身教学体系与教学模式的全面优化与创新。在体育核心素养对体育课堂中学生体育知识技能、身心发展、体育意识、体育习惯、体育品德等方面要求的指引下,体育教师亟需激发小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帮助学生构建对体育学科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端正小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使体育课堂充满激情、富有成效。除此之外,小学体育教师还需有意识的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其后续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强化夯实基础。所以说,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是确保并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并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由此可见其重要性。
2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中存在的不足
2.1教学内容与实践脱离
        目前,有许多体育教师由于教学思想观念比较落后,而又缺乏足够的体育知识储备,因此,在小学过程中往往很难真正达到理论教学与体育实践结合的教学目标。比如说在开始运动前热身的过程中,目前都推荐使用简单的肢体运动,而尽量不要采用直接通过跑步等方式来热身的途径。然而,很多体育教师由于受到传统体育教学思想的束缚,导致体育教学课堂上依旧存在用传统途径完成热身任务的状况,这显然不利于提升教学质量。由此看来,对于小学体育教师来说,应该增加参与教学讨论与培训的次数,这样有利于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然后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在使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有所保障的前提之下帮助学生接触到更加丰富的体育锻炼,挖掘学生的体育潜能。
2.2学生体育观念存在差异
        从当前情况来看,大多数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中,绝大部分同学都表现出了巨大的体育锻炼热情,愿意积极的配合教师的教学并参与到不同的体育活动中去。然而,由于每一个同学所表现出来的体育观念存在差异,他们往往缺少承担以及夸赞同学的能力。比如说,学生在跨栏活动中进行收腹跳这一动作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无意中将跨栏撞翻,这个时候他选择主动将跨栏扶起来摆好以后再走开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行为,但是体现出来的是这名学生强烈的责任感。

与之相反,在小组体育活动中,一些学生由于对小组成绩不满意而觉得非常失望,甚至还存在责怪组内其他同学的情况,这显然是对比赛精神的意义缺乏正确理解。由此看来,学生体育观念的差异也是阻碍教学质量提升的要素。
3核心素养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策略
3.1科学规划教学,培养核心素养
        小学体育是一门针对学生心理与生理健康的学科。通过体育教学实践能让小学生身心得到成长的同时,获取一定的体育知识。但在传统小学体育教学中,因为没有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进行科学教学,所以很难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并未全面考虑学生生理负荷、生长发育等多个因素。基于此,科学化展开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就要结合小学生实际情况,以生为本地科学开展体育理论与实践,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从而对学生身心起到积极影响作用。以“跨越式跳高”教学课程内容为例,教学重点中的助跑速度、起跳衔接、过杆动作技巧等,对于身心负荷能力较弱的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在开展教学时,首先对小学生进行理论讲解,让小学生对跨越式跳高中体能要求、跳跃过程等进行全面认知。开展课堂趣味问答,让学生对“跨越式跳高”课程有更深的印象。其次在课堂上应从助跑、起跳、过杆再到落地进行跳高标准示范,示范结束后将动作技巧、口诀等进行重复示范与传授,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最后让学生根据个人体能状况进行适度练习,教师则在一旁进行巡视与纠错,并做好保护。
3.2创新课堂教学,挖掘体育潜能
        小学体育课堂内容十分丰富,除了理论与实践教学外,还有游戏环节。让本就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小学生可以在体育学习与游戏中提高注意力,改掉自身不足之处。基于这一点,教师应积极对体育课堂进行创新,让课堂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具有良好的游戏与竞争性,不仅要深入挖掘学生的体育潜能,还要帮助学生提升自我,形成良好品格。以“田径”教学为例,教师除了讲述田径体育知识与技巧,还可以开展趣味课堂活动,例如“两人三足”游戏与“兔子接力赛”,“两人三足”是指以两名学生为一组,用柔软的绳子将两名学生的侧脚捆绑至一起,然后每次分五组进行同时竞跑。“兔子接力赛”是将4名以上的学生分为一组,将学生分布在跑道接力区内,学生以模仿兔子进行接力,每次分五组同时进行。课堂活动结束后,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其他小组则进行鼓励。这样让趣味课堂游戏在强化体育知识的同时,还能锻炼小学生的合作意识。
3.3加强课外训练,完善教学设施
对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单靠课内教学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拓展课外训练,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帮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让学生在课外训练中不断认识到自身不足,并能具备一定的自我约束力。学校也应根据教学进度不断完善教学设施,给予学生充分的体育场地、设施等,为学生体育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以“足球”教学为例,教师可组建班级足球队,让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定期足球课程学习与训练。班级足球队的成员必须要求全员参加,而不是仅体力与能力占优的学生参加。针对一些足球的技术技巧,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这样才可以锻炼学生意志,使其更加坚强。在课外训练足球比赛中,不论比赛结果成功与失败,教师都应给予引导与鼓励,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课外训练中不断得到提升,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4结语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状况,根据学生身心负荷承受限度,科学合理规划体育课堂内容,让小学生在体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培养出核心素养。教师要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加强课外训练,在激发小学生体育潜能的同时,不断锻炼他们的意志,磨炼他们的身心,逐渐在体育学习中具备良好的约束能力,实现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与提升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刘俪.小学1+X体育课程实践探索[J].当代家庭教育,2019(35):120.
[2]张细谦,张仕宜.核心素养导向下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路径的优化[J].体育学刊,2018,25(2):76-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