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期   作者: 安飞
[导读] 本文围绕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展开探索

        安飞
        贵州省思南县三溪初级中学  565107
        摘要:本文围绕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展开探索,分析探讨新环境下此方面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文章对当前体育与健康教学现状作以简单分析,指出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及教学质效等多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体育教学实效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明晰教学目标、完善教学内容、关注学生心理等多项举措,力求全面提升体育与健康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初中体育;有效性
        引言:
        近年来,体育与健康成为教育的热点与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需要紧抓体育与健康。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体育被师生集体视作“副课”,缺乏完整的授课体系,甚至会被其他文化课占据,学生体质十分堪忧。另外,部分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将侧重点放在体质体能上,忽视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体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关注学生体质体能,又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以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文以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展开探索。
        一、教学现状
        (一)教学观念
        尽管新课改以推行多年,但很多教师依然沿用传统观念,“师本课堂”盛行,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课堂成效可想而知。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教师需积极革新观念,向“生本课堂”发展。
        (二)教学内容
        体育项目种类十分繁多,而从目前绝大多数初中体育教学来看,其在内容选取上十分单调,并未从学生实际出发,而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单调的体育项目使得学生逐渐对体育丧失好感,兴趣缺失。长期如此,其便在此课程中消极、懈怠,致使教学成效暗淡。
        (三)教学质效
        由于体育科目在初中应试要求较低,师生对此均不重视。教师也很少备课、反思,亦很少与学生沟通、交流,脱离学生群体的教学实效性可想而知。都不了解学生的需求,教学成效何谈。这也就导致体育教学质效十分暗淡。要改善这一现状,教师需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需求,转变教学方式。
        二、发展战略
        (一)明晰教学目标
        新环境下需要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以保证教学成效。

考虑到学生差异性,在进行教学目标的确立时应实施分层。将班级学生依据体能、体育认知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目标[1]。如,针对低层次的学生,在体育项目的选取上应以基础性体育项目为主,遵循由简至难的基本原则,让学生逐步提升自我,避免高目标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影响其自信心;针对高层次的学生,则需要制定较高的目标,可以选取一些进阶性项目,为学生设立有难度的项目或目标,以激发其斗志与潜力,这对课堂有效性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之,教学目标的设立要符合学生实况,遵循由简至难的基本原则,既要考虑学生的长处,又要考虑到学生的不足,使其快乐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身心健康发展。
        (二)完善教学内容
        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能够有效吸引学生,使其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对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以往教学在内容的设置上缺乏新意,使得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十分懈怠,教学有效性自然不够理想。基于此,教师要重视教学内容的创新,以教材为源点,切忌不可局限于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内容来充盈课堂,吸引学生。在进行内容的选定上可以依据班级学生的兴趣分布,以便于学生能够积极响应。同时,要落实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式,室内课讲理论,室外课促实践。让学生在接受体育文化、精神的同时,增强体魄,强化体能。另外,为进一步增强课堂吸引力,可以在室内课堂中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在室外课堂中以游戏或竞赛的方式进行,给学生以全新的感知,使其对体育与健康有一个全新的认知,以提升课堂有效性。
        (三)关注学生心理
        对于初中生而言,其心理承受能力仍十分薄弱,且多凭借直观感受看待事物。教师在教学时“一刀切”的做法直接忽视学生的差异性、心理感受,导致师生间产生隔阂,严重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基于此,教师应积极响应新理念,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时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关注学生外在的同时,亦要关注学生的内在。这亦是教师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的有效方式,有助于拉近师生距离,消除师生隔阂[2]。这样,学生可以在与教师沟通交流中释放压力,教师可以在与学生沟通交流中得知基层问题,以改善教学,对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效用显著。因此,在教学时可以多些互动与交流的环节,增进师生感情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教育的温度。例如,可以在每节课末尾的5分钟组织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依据学生所说基于适当的鼓励,一方面向学生传达温暖,另一方面激励学生,增强其自信心。
        三、结束语
        新时代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足够的知识,还需要“野蛮的体魄”。体育与健康作为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课程,相关教育工作者要足够重视。针对当前此方面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质效等一系列问题,相关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通过明晰教学目标、完善课程内容、关注学生身心等一系列举措,打造高品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升其有效性,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祁秀玲.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的策略[J].科技资讯,2019,17(36):110+112.
[2]鲁辉.探究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02):130+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