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训练在初中体育教育中的融合分析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期   作者: 赵成刚
[导读] 体能训练指的是训练身体的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各方面属性
        赵成刚                                                        
        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 230000
        摘要:体能训练指的是训练身体的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各方面属性,是一切体育活动的基础,相较于传统的体育教育更加辛苦,更加严格,将体能训练融入到初中体育教育中具有一定难度,体育教师应思考如何抵消体能训练对学生带来的压力,让学生进行系统化、高效化的体能训练。下面首先分析体能训练融入的意义,其次分析如何在初中体育教育中巧妙融入体能训练。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能训练;融合分析
        引言:
        传统体育教学偏向于田径类以及球类的技能训练,而体能是一切体育运动的基础,没有良好的体能作为基础,学生就算体育技能学得再好也发挥不出来,因此开展体能训练的作用巨大,加强学生力量、速度、耐力等各项属性,强化学生的运动能力,但相应的,如何科学合理的应用体能训练,成为教师所要思考的问题。
        一、体能训练的必要性
        体育运动是激烈的,是对体能要求较高的运动,只有具备良好的体能,才能在体育运动中做出各种动作,才能提高自身竞技水平,而要看到的是,当代学生娇生惯养,普遍表现出体能基础不足、身体薄弱、耐力差等问题,因此加强体能训练,提高学生的体能基础,加强学生的对抗能力和耐力,让学生能够完成标准化的动作,提升体育竞技能力。同时,体能训练是较为辛苦的,在辛苦的体能训练中也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心理素养,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学生之后在应对有压力的场景中会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帮助学生攻克难关。
        二、体能训练和初中体育教育融合的途径分析
        (一)科学展开体能训练
        科学展开体能训练一方面指的是体能训练和日常田径训练交叉进行,合理制定授课计划,合理划分课时,做到统筹规划,一方面指的是在体能训练中,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1]。通常来说,体能训练主要在于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几个方面。
        1.力量:力量是大多数体育活动都必需的,分为下肢力量、上肢力量和核心力量,不同体育运动会有不同要求,例如羽毛球对下肢力量要求并不高,而偏向于上肢力量,对下肢的力量训练通常由步伐训练、单脚跳、负重半蹲提踵、负重跨步走、原地纵跳、蛙跳等实现,对上肢的力量训练则是举哑铃、拉弹力、引体向上等,对核心力量的训练主要有仰卧起坐、负重转体、屈伸练习等。


        2.速度:常为三种形式,一种是反应速度,一种是动作速度,一种是位移速度,对反应速度的联系,可以用听口令做动作来练习,动作速度指身体最快反应的能力,用高抬腿跑、高速率跨越障碍、步伐快速移动、步伐转换移动来训练,位移速度偏向于长距离速度,用各种距离跑步来提升。
        3.耐力:耐力通常用中远距离跑步来训练。
        4.柔韧:柔韧是多项体能训练中最边缘化的,可以放在活动中间休息时间进行,通常用关节拉伸、扭手腕、转腰、站立体前屈等动作练习。
        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体能训练教学能力,以科学的体能训练理论为指导,制定科学有效的体能训练方法。
        (二)安全展开体能训练
        体能训练相比传统体育教学强度更高,对身体的消耗更大,同时也会引入多种先进器械来训练,学生如果训练动作不规范,很容易造成危险发生,轻则抽筋、肌肉拉伤,重则对关节造成损伤,因此,教师需要明确体能训练中蕴含的安全隐患,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安全展开。
        具体来说就是一检、二讲、三规范、四防护,首先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能训练时,对所设计的器材、场地进行详细检查,规避场地、器材中的安全隐患,其次在于将安全隐患、标准化的体能训练动作给学生讲明讲透,让学生升起重视心理,再次在开展体能训练中教师需实时观察,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如果发现学生不达标、不规范的动作,教师应立刻喊停并展开相应的教育,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准备防护应急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三)适度展开体能训练
        教师在安排体能训练计划时要符合适度性原则,让体能训练在学生身心可接受范围之内,主要在三方面。
        1.循序渐进展开:体能是由弱到强的渐变过程,绝非一蹴而就,因此在安排体能训练时循序渐进展开,先让学生从低水平训练做起,慢慢增加训练强度,让学生更加适应体能训练。
        2.个性化教学:不同学生的身体体能基础有差异性,相应的训练强度也需要有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体能差异性,展开分层教学,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训练计划和训练强度[2]。
        3.时时关注,及时调整:教师在开展体能训练时时关注,如果发现学生在体能训练中表现出来的明显不适应现象,教师应该立刻喊停,调整训练目标和训练强度。
        (四)趣味展开体能训练
        单调的体能训练是枯燥的,而引入趣味化因素,对体能训练进行优化和创新,既能够达到体能训练的效果,又能够让学生易于接受,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体能训练中。例如在训练下肢力量和耐力时,可以用套袋子跳、台阶跳、跨障碍跑等来锻炼退步肌群,例如在训练反应速度的时候,开展听口令做动作、听口令变速跑、两两分组打手背,例如锻炼协调性时,开展“九人十足”竞赛,总而言之,增强了趣味性,学生更易于接受,训练效果更好。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能训练相较于传统体育教学更加严格、强度更大,因此教师需严肃对待,正确理解,在将体能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育时,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科学、安全、适度、趣味展开,实时观察,及时调整,让学生更好地融入体能训练,加强体能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唐皓.体育教育中体能训练的创新体系研究[J].科技风,2018,07(No.339):18-19.
[2]陈友生.基于体能训练在中学体育教育中的创新体系研究[J].求学,2020(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