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功利的沼泽,呵护生命的拔节成长——      谈高中新课程改革下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变化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期   作者:晏杨
[导读] 新高考政策的出台以及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持续进行

          
        晏杨
         重庆市江津田家炳中学校402260
        
        
        摘要:新高考政策的出台以及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持续进行,使得体育与健康教学也面临着新的形势。相对于传统体育课堂不受重视的局面,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课堂需要有更多新的突破和新的尝试。加之今年受“新冠肺炎”影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再次被提上新的高度。本次研究正是基于高中新课程改革下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变化进行分析,希望能帮助教育工作者找准方向,创新发展。
        关键词:高中;新课程改革;体育与健康教学;
        高中阶段是学生生长的旺盛时期,也是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关键阶段。对于增加文化知识的储备和生活技能的培养,社会学校家庭是有共识的,但是对于体育与健康教学的重大意义,实际上还是口号喊得响亮,落实像个过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明确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这是立足于国家民族的全局和亿万家庭的福祉提出的长期目标。体育与德育、体育与艺术、体育与文化学科的融合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体育与健康健康教育不只是涉及体魄的强健,这里面有挫折教育、生命教育、规则教育、习惯教育等等,可以客观的说忽视了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教育是虚无的教育,从根本上来讲是对生命的漠视,是与“以人为本”理念背道而驰的功利性质的教育。
        课程改革,高中阶段的体育与健康的当务之急就是:走出功利的沼泽,真正关注生命的成长。
        一、教育职能的深化发展
        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而被大幅度的边缘化,从学校到教师到学生,几乎都对体育课堂缺乏足够的重视。很多时候,在高中繁重的学习压力下,体育课成为了同学们期待的解压放松的好机会。而教师在教学中甚至连系统的课程安排都没有,只是简单的带领同学们打打球、跑跑步,或者干脆在操场上自由活动。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体育教育事业的关注,使得高中体育课堂在教育职能上逐渐有所转化,对于体育运动素养及体育运动技能的教育比重有所抬高。但这也只是相对而言。
        而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驱动下,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教育职能上将会产生一个大幅度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从体育运动技能技巧和学生体育素质教育向着健康教育职能的转型,是朝着体育运动精神、体育运动文化的深层次转型,是希望高中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千百年传承发展的体育运动文化的熏陶,具备体育文化中坚强的毅力、勇敢的气魄、不断超越的挑战进取精神和正大光明、公平公正的体育竞技情怀;是要让学生从健康的角度看待体育,用体育精神调节自身,用运动热情培养兴趣爱好,以身心的健康发展面对未来。这种教育职能的转变,引领了学科发展的新趋势。
        二、课堂内容的健康化转型
        从体育课到体育与健康课,称谓的变化已经可以表明学科教育内容的新变化。传统体育教学中,课程内容和健康的关联十分有限。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体育运动理应是对人的身心健康都有好处的。特别是在学生阶段,我们开展体育教学,更是要侧重于学生健康体魄、健康身心的教育引导。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体育与健康课程也的确在内容上朝着健康角度有所侧重。


        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材内容及课程安排来看,除了教授体育运动技能技巧,组织羽毛球、足球、篮球、长短跑等各类常规的体育教学活动之外,更有很多内容朝着踢毽子、拔河、抖空竹、舞龙舞狮等传统民族体育项目靠拢;同时还多了不少关于急救、膳食营养、人体机能、心理健康、体育文化、体育历史、体育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内容。这些内容的出现,重在补充提高学生在体育运动审美情趣、体育运动文化传承、体育健康理论知识、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和素养。这种教学内容上的转变,大大拓展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知识面。那么可以预见,未来教育工作者在教授这方面课程知识的时候,极有可能要围绕教材内容去做深度拓展,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去做更多的内容引入。例如在关于体育运动和心理健康方面,教师可以采集网上关于运动员心理焦虑评价或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方面的资料数据作为参考资料,让学生对心理健康保持更多的关注。而在关于运动提升免疫力和抵抗力方面,老师也可以将2020年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案例,告诉学生提高自身免疫力是应对疫情突发状况的重要途径;要让学生明白,良好的体育运动对个人健康是有实实在在的作用的。
        三、教学方法的多彩创新
        教学方法的创新发展,是我们实现教学内容创新转型的重要途径。多彩的教育内容,必须要有多彩的教育方法来实现。我认为,传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注重户外实操训练,而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则朝着理论、文化、精神传承的角度做了适当的倾斜。这些教育内容的传承光靠户外训练是不行的,更需要教育工作者拓展多元化的教育方法。
        例如依托信息技术建立的微课视频教学,这就是一种优势明显的教育方式。在传递运动精神的教学内容时,老师可以在网上下载运动员训练或者比赛的经典视频给同学们看,让学生在真实的视频内容中感受运动的精神,感受运动员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顽强拼搏、不放弃任何机会的坚强毅力;同样的,当我们围绕急救知识展开教学的时候,也可以下载一些教授急救技巧、展示心肺复苏术操作方法的视频或者Flash动画;而在对传统民族体育运动的教学中,老师也可以采集网友上传的年节庆典中地方体育运动的视频给同学们带入情境,产生真情实感。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很多专家都提倡通过良好的卫生管理改善个人健康状况,做好疫情防范工作。以此为案例,老师从体育健康的视角进行解读,让体育健康教学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这也对提升课堂教学成果有重要意义。
        四、课程评价体系的优化
        新课程改革下,我们不仅是要围绕课程教育内容和教育职能去做创新发展,同时更要在课程评价体系建设上有新举措、新动作。因为改革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期间未免不会遇到一些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我们要构建系统有效的课程评价体系,通过课程评价及时掌握教学动态,了解学生群体在体育运动热情、体育文化传承、健康成长意识等方面的表现,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对教学内容进度进行优化。教育工作者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在学生的体能素养、运动技能、心理健康指数等各方面进行准确的评价和跟踪,力争把每一项教学内容细化、量化。这即是把控课程教学成果的手段,也是不断积累经验、取长补短的过程,对保证教学成果的顺利达成有重要意义。
        五、结语
        高中阶段的新课程改革会在教学目标、教育内容、课程评价机制等各方面有新的变化,这也意味着教育工作者要随之做出更多的变革举措,要更好的贴合学科改革的目标和趋势。所以,接下来我们还需再接再厉,切实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达成。
        
        
        参考文献:
[1]杨伯明.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目标的关系及目标设计建议[J].体育教学,2020,40(02):25-27.
[2]张厚学.简析高中新课程改革下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变化[J].运动,2015(06):101-102.
[3]娄晓红.浅析高中新课程改革下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变化[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2(S1):136-1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