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转化初中英语学困生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期   作者: 朱四燕
[导读] 随着学生的成长,在学生步入初中阶段开展新一轮的学习后

        朱四燕
        重庆市荣昌区峰高初级中学


        摘要:随着学生的成长,在学生步入初中阶段开展新一轮的学习后,学习压力和学习难度便会日益加大,大多数初中学生在学习初中英语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和情况,从而导致现阶段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情况两极化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在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加强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便逐渐成为了初中教育实践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基于此,本文首先从内部因素与外界因素两个维度上深入分析了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其次,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方略,望能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在开展转化学困生工作中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英语 学困生 转化
一、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
(一)内部因素
1.学习心理问题
        导致初中英语学困生现象出现的主要内部原因是学生的心理问题。初中英语与小学基础英语教育不同,无论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教学要求上都要更加困难,这就导致这些学生在进行初中英语听说读写学习活动时,常常会感到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有限,从而会产生紧张、害怕消极情绪。再加上学习压力的骤然增加,学生无法通过自我调控调整好学习状态和学习情绪,这就使得这部分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较大,学习效率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2.学习态度不端正
        由于初中生是一群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尚处在发育阶段的青少年,他们往往不能够正确的认识到英语这门学科的意义与价值,学习动机也仅仅是家长和教师的要求,缺乏内发的学习动机。从而导致学生因为英语难学而不想学,或者因为英语无用而放弃学。
(二)外界因素
1.家庭与社会影响
        家庭方面,有部分学困生的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对学生学习不够重视,没有给子女树立正确的榜样,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下降,对学生全面综合发展起到了不良的示范作用;社会方面,随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初中生接触外界环境的途径也越来越丰富多样,这就使得许多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冲击着学生的三观,导致学生缺乏基本的责任感和学习意志力,从而使得学生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在学习初中英语知识时会受到消极因素的影响。
2.教师的影响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全面贯彻于初中教育当中,但在现阶段的初中英语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仍会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只关注学生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状态。而学困生的书面成绩普遍偏低,性格也比较固执,并且学困生中留守儿童较多,情绪较为敏感,在得不到教师的重视的情况下便会对教师缺乏信任,甚至会对教师产生厌烦和抗拒情绪,导致师生关系较为紧张,这便会加剧学生在学习初中英语知识上的困难。


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方略
(一)关注学困生发展情况,培养学生自信心
        教师不可以歧视,轻视学困生,要公正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学困生也是普通学生,只是与其他同学相较而言学习能力较弱而已。初中阶段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初中英语教师作为与学生密切关联的教学工作者要学会善于发挥教师所特有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做好表率,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和心理变化,主动与学困生进行交流沟通。
        由于大部分学困生没有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在初中英语课堂上很难集中注意力。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注重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当发现学生出现走神的情况,可以采用有效提问教学法适当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集中到课堂当中;或者还可以在讲解知识点时加重语气,提醒学生注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情况循序渐进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便于学生理解;结合学困生的实际情况,为学困生创造表现的机会,让学困生通过成功回答问题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并对勇于回答问题的学生加以鼓励,刺激更多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转化、预防学困生的目的。
(二)重视对学困生的课外辅导
        由于课堂时间是固定的,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学习的知识有限,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也不可能全面地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在转化、预防学困生产生的过程中重视课外辅导,合理运用课余时间对学困生进行辅导。要了解学困生在课堂上的状态,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困难做出相应的引导,在课外辅导的过程中也要以学生为中心。在辅导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检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纠正与引导。
        此外,初中英语教师还要学会应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将多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创新教学形式,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氛围。例如,教师可将小组合作学习和分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课堂中建立“帮扶小组”,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偏好,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同龄人的帮助和交流中,强化自身的学习效率。不仅如此,这种教学形式还能够有效的强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从而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氛围,促使学困生在环境和氛围的带动下,产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自发的转化学困。
总结:
        转化学困生是一件艰难的任务,需要教育工作者持之以恒的指导学生,鼓励支持学生,在学生与教师双方努力下实现对学困生的转化。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在开展转化学困生教学工作时,要端正自身的教学态度,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学困生的发展情况,强化学生的自信心;重视起对学困生的课外辅导,建立家校共育模式,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当中。
参考文献:
[1]史小娟.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路径浅析[J].科技资讯,2020,18(29):177-179.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05-4901-8980.
[2]李花.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21):57-58.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1.028.
[3]张琴.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英语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J].华夏教师,2019,(12):14. DOI:10.3969/j.issn.2095-3267.2019.12.0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