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倾听成为习惯,让学习更加精彩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期   作者:毛海燕
[导读] 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育的基础,对于学生整个学习生涯有重要影响

        毛海燕
        江苏省常熟昆承湖外国语国际学校     


        【摘   要】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育的基础,对于学生整个学习生涯有重要影响。在小学初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为学生之后的知识习得、能力培养和智力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笔者以小学英语教学者的角度,将习惯培养贯穿于课堂导入、学生学习活动中,通过课堂赏识语言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英语学习,利用师生 、生生课堂互动模式和倾听习惯的训练,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和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小学教育   学习习惯      倾听能力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小学英语教学慢慢转变方向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一个能够在快乐中体验语言学习乐趣的学生,必定能够将这份快乐延续到课后和课外。超过80%的外界信息是通过视听的方式进行收集的,基于一年级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性,结合英语学科特性,如何培养学生认真观倾听,习惯倾听的能力,对于学生是否能够快乐地主动地融入英语课堂并产生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一、以精彩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活跃的倾听愿望
        小学英语在前期教学内容十分简单,推进速度慢,留给教师留出的发挥空间不大,比如苏教版译林一年级上半学期的前四个单元,主题分别是打招呼,介绍朋友,问候以及描述物品,每单元目标词汇只有四个,句型简单。对于一般没有任何英语学习经验的学生来说速度适当,但是已经有一些英语学习基础的学生来说,没有过多的挑战性。
        对于充满好奇心和“玩乐精神“的一年级学生而言,他们还不会观察,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可以这样认为,他们的眼睛不用来看,耳朵不用来听。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会他们学会看,学会听。”。但是如果抓住学生,“不会看”“不会听”这个特质,使用他们“喜欢看”“喜欢听“的内容,那将大大提升学生快速加入课堂的速度,激发学生活跃的“倾听力”。
        在小学阶段可以使用的课堂导入方法很多,在课堂中常采用的导入方式[1]:
1.直观导入法:利用实物,图片或者简笔画等方式导入;
2.会话导入法:以最广泛使用的谈话导入法为主,进一步还可以使用悬念导入法;
3.活动导入法:通过各种学生熟悉的游戏,引出相关的学习内容,又可以将玩和学结合起来,非常符合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
4.情境导入法:模拟真实情景,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知不觉的在情境中运用语言;
5.复习导入法:将已经学过的同类作为铺垫,之后将知识提升到新的高度,同时引导学生从复习中提出问题,将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有助于生成知识网络;
6.多媒体导入法:主要包含视频导入,歌曲导入以及互动PPT导入等方法,在多媒体教学深入课堂的现在,这是利用率很高的一种导入方法。
        在多媒体导入中,歌曲和视频是最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入方式,在预先准备好相关教学内容并且适合学生认知能力的问题,并通过生动活泼的介绍方式,学生通常都能够投入其中,并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找到答案。
例如,在苏教版译林一年级上第二单元的教学中,使用视频歌曲《Good Morning, Mr. Rooster》作为开场,并在播放前要求学生观察并回答几个问题:①.农场上的小动物在做什么?②.发生这个动作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天空中太阳的变化是什么?公鸡先生说的Cock-a-doodle-doo如果变成英文,可能的是什么?学生在观看完歌曲之后踊跃发言,并在学习完Good morning和Good afternoon两个短语之后,将歌曲改编成了《Good Afternoon, Mr. Rooster》。课堂气氛活泼轻松,学生投入,学习热情高涨。
  二、以愉悦的课堂赏识,引导学生积极的课堂倾听
        学生在听课时,都自然带有一定的情绪和情感,并且这种情感会和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掌握,教师推动课堂的进程,以及最后获得的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课堂学习的组织者,教师如何使用适当的用词,正确的语音语调,丰富的身势语言,甚至是温和而坚定的眼神接触,种种因素都能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学生,使之生成正面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加入课堂实践,产出语言,升华师生间的纽带关系,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老师的教学体验。
        1、语言赏识,激励专注
        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蕴藏着教师收集学情,选择反馈策略,并表达正面的赏识的机会。比如,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表情是否愉悦,在回答问题时举手是否踊跃,和老师的眼神接触是自然还是回避,在碰到困难是表情是否沮丧。种种迹象都可以帮助老师搜集有用信息,决定什么时候对哪个学生可以进行什么形式的反馈。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活动或者课堂练习中,通过巡视的方法获取相关教学内容方面的反馈信息,为活动后的教学反馈做好准备。
        2、体态赏识,产生共鸣
        反馈和纠错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有语言反馈和非言语反馈,直接纠错和间接纠错。

其中非言语反馈相比比较直接有效的言语反馈方式,包含表情,眼神,动作,手势,能够产生一种更有效率的效果[2]。
        笔者在课程中常用的反馈和纠错类型有以下几种:
(1).反馈类型:
        比如,直接的正面或者负面语言反馈,如Yes, you’re right. Nice job. 或者Sorry, that’s wrong. Try again, please. 单独进行肢体动作反馈,如击掌,竖起大拇和鼓掌。或者将语言反馈和肢体反馈结合在一起使用,达到更有效率的语意传达:
(2).纠错方式:
        老师直接纠错:传统的纠错方式一般是老师亲自纠正。如老师直接指出句子中的错误后说出正确句型。或者老师忽略句子中的错误,直接说出正确的句子,并要求学生跟从重复,或者给出包含正确的答案的两个句子,让学生选择出正确的答案。
        引导学生自我纠正:低年级阶段笔者常用的学生自纠方式,如老师通过使用不同的声调或者疑问的表情重复错误的语句,老师重复学生产出的句子到错误的用词,或者要求学生重复产出的句子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纠正。
        但任何形式的外在激励方式都需要在之后转换成学生的内在激励以促进学生对于学习感受到更多的成就感,乐于倾听,投入学习,爱上学习。
       三、以丰盈的互动活动,培养学生耐心的倾听技能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果经常以传统的师生间的提问与被提问,很难抓住孩子的“心”,因此也很难抓住孩子的“脑”。虽然,小学一年级掌握并能够运用的语言并不多,但是有足够的空间可以跳脱传统的师生互动模式,将更多的创新的模式带入进课堂,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增加语言交流的趣味,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的学习氛围,并在这个环境中培养学生耐心互相倾听的能力。
以下是笔者在教学苏教版译林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习中,对于不同的互动模式的尝试:
    1、生生互动:两个学生为一组完成课文分角色朗读,并在练习后选择几组学生进行简单但生动的角色扮演。
    2、小组互动: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以接龙的方式询问下一个学生的名字,练习问句“Hello, what’s your name?”以及答句“Hello, I’m (name).”。在时间的追赶下,学生非常享受挑战的刺激,并且在不知不觉中语言流利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师生互动: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老师给学生设立得到五颗星星为目标(使用句型“Hello, what’s your name?”询问对方姓名,并用句型“Hello, I’m (name).”做自我介绍能得到一颗星星)让学生自由在教室中走动,找不同的学生或者老师进行迷你对话练习,在结束联系前更有学生找到听课老师进行了语言应用练习。
        丰富的互动活动,不仅能为课堂增添趣味,提高参与度,还能拉近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倾听能力,更好地学习。
        四、以良好的倾听习惯,发展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
        良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项可以在一朝一夕间完成的工程,不能只靠短短的学科教学一蹴而就。更多的倾听习惯培养发生在平时的学校德育培养和家庭学习中。因此,教师还需要在课外继续观察和发展学生的言行,给出反馈,并和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给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让家长参与到习惯养成的工程中。
        1、模仿学习,焕发潜能
        可以利用榜样的力量,通过树立班级榜样,利用小学生容易受感染,可塑性强的特点,用直观的模范案例来激励学生,不仅是已经养成良好习惯的孩子,也可以用老师的身体力行的聆听习惯来感染孩子,进而让孩子模仿。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也可以放下手机,多和孩子进行沟通,听听孩子的想法,讨论对于班级事务的看法,解决方法,并作出行动计划,形成校内校外一致的“倾听文化”。
        2、养成习惯,提升能力
        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约奈比斯特曾断言:“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上,没有一套课程可以供可见的未来使用或可供终身受用,现在需要的最重要的技能是学会如何学。”在前文提到过,人获取信息的方式80%以上仰赖于听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会学习的体现,良好的倾听习惯则是会学习的前提。
        结   束  语
        每个人都必须终生学习,这是社会在不变发展变化中唯一不变的真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通过课堂中对于各个环节的创新发展:精彩的导入方式,积极正面的赏识体态以及丰富多样互动模式,都将成为教师们在教学生活中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利器,为之后的中年级到高级年的能力提升做好铺垫,让更多的孩子们成为拥有内在驱动力的会学习的一代。
参考文献:
[1]官礼兰. 小学英语课堂导入方法[J]. 好家长, 2015(11):38-38.
[2]章茹茹. 小反馈,大智慧——小学英语教师课堂反馈语的研究[J]. 小学教学研究(7期):59-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