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锋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钟山乡鲁布革完小 655800
摘要:课堂教学力争高效优质是新课改后小学科学教学的目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小学科学教师要以小学生的实际学情为教学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认真研究能够促进小学生科学学习兴趣,发展良好科学精神的教学策略,以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科学奠定基础。本文着重就如何实现小学科学教学高效化做详细阐述。
关键词:小学科学;高效化;探究;策略
在构建高效化小学科学课堂的道路上,小学科学教师要看到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积极研究能够激发小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产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强劲动力,从而主动投身到科学的学习和研究当中,并认真对待每一次科学研究和学习,逐渐养成科学、严谨的求实精神,为今后开展更深层次的科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多手段激发学生科学学习的原动力
科学是对自然界一切事物的现象和规律进行研究的学科,它本身就充满了无限的神奇,这是学生对科学知识感兴趣的有利因素。小学科学教师要做的,就是运用多种手段来放大科学知识的神奇和有趣,激发学生内心对科学知识的喜爱,让学生产生科学学习的原动力。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真实地呈现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拉近小学生与自然和生活的距离,还能够运用三维动画生动还原科学现象,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感受,从而迫不及待地投入到科学知识的学习当中。此外,小学科学教师还要适当进行课外拓展,让小学生去生活中实践学到的科学知识,增强他们内心的成功体验,这也是激发学生科学学习原动力的有效策略。
例如,在学习《地表的变迁》这部分内容时,我就利用多媒体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原动力。首先,我以一则新闻导入:“20世界60年代,科学家们在喜马拉雅山采集到了鱼龙的化石,同时还在山体岩石中发现了鱼、海藻和海螺等海洋生物化石。”接着,我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这则新闻说明了什么科学现象?”这时,学生对科学奥秘的探究热情就被成功激发了。接着,我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技术给学生生动展现喜马拉雅山经过几千万年地壳变化,逐渐由海底变迁为高山的过程。整个讲解过程生动、直观,学生很好理解,同时感受到了科学学习的无限乐趣。
二、重合作增强学生科学探究的情愫
在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大多数时候是跟随着教师的步伐来学习,整个过程中思维的参与度和活跃度并不高,许多学生只是在教师提出问题后才小小动一下脑筋,其他时候思维处于停滞状态,这无疑是影响学生学好科学的一个障碍,也无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要想让科学散发无限的魅力,教师就要注重学生间的合作探究,让他们三五个人围坐在一起,共同探究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并不断发现新的科学问题,这样学生会在学习途中看到更好美好的科学风景,从而加深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情愫,让学生变得更加乐学。
例如,在学习《铁钉生锈了》这部分内容时,我就通过重视合作探究活动的开展以增强学生科学探究的情愫。课上,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以下问题:比较铁与铁锈有什么不同?铁生锈的条件是什么?防止铁锈的方法有哪些?在探究活动中,学生以生活常识为学习基础,以科学实验为探究方法,积极就以上问题开展了合作讨论与研究。之后,我还让各小组汇报研究结果,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进一步合作,促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究和交流中加深了对科学知识的认识,也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魅力,从而越来越喜欢探究科学知识。
三、重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实精神
科学研究讲究实事求是,科学家们如果都一味的人云亦云,是难以取得今天的科学成就的。因此,重事实,用事实说话是科学学习必须持有的严谨态度。科学来源于无数次的实验研究。因此,实验是小学科学学习的有效工具。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实验研究活动的开展,面对现成的科学理论不盲从,不唯本,而是引导学生积极利用实验去检验结论是否正确,从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求实精神。
例如,在学习《蜡烛的变化》这部分内容时,我就在课堂上重视实验探究的开展,以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求实精神。首先,我让学生利用准备好的实验器材来研究蜡烛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认识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之后,我再让学生自行设计科学实验,研究其他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如将生鸡蛋同时放入白醋、白水中,持续观察一个星期左右,并记录生鸡蛋发生了哪些变化,说一说这些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又如,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把易拉罐压扁、把碱水中倒白醋等等。通过不断地进行科学实验,学生逐渐养成了动手验证科学知识的好习惯,形成了严谨的科学求实精神。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态度,及时更新课堂教学方法,用更受小学生欢迎,更符合小学生实际学情的教学策略去开展教学活动,以促使小学生逐渐爱上科学学习,并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探究精神,奠定下坚实的科学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中西.试论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自主学习[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
[2]董鹏举.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分析[J].吉林教育,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