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莉
南宁市五一中路学校 530000
[摘要]潜能生是指那些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两方面均落后的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合作学习也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之一,为了不让每个孩子掉队,我们采取师徒结对二人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还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
[关键词] 师徒结对 潜能生
《学记》中就有对合作学习的阐述“独学而无有,则孤陋而寡闻”,而我们的潜能生常常因某些因素而“独学”、“孤陋寡闻”。在“以学定教,学为中心”的课改实践中,积极探索了“师徒结对,爱在潜能生”的学习方式。
一、惠爱潜能生的原因
1. 非智力因素品质不高
根据美国学习困难联邦委员会的定义:学习困难(Learning disability,简称LD)是一种异源性失调,表现为听、说、读、写、推理和数学能力的获得和使用方面的明显障碍。[1]本文潜能生指的是那些学习有困难、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他们通常有许多复杂的原因造成:没有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品德行为不规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动手能力不强,没有自信心,更谈不上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归根到底,就是要提高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品质。
2.木桶定律
“木桶定律”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从管理学角度来说,就是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不能只靠部分学生,而是应该取决于它的整体状况,特别取决于它的某些薄弱地方——潜能生的转变。
二、 师徒结对,关爱潜能生
1.异质分组分工,师徒结对
“异质”分组,就是把学习成绩、能力、性别甚至性格、家庭背景等方面不同的学生分在一个二人合作小组内。A层学生各科基础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专心,思维能力强,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和自觉学习;B层学生学习基础弱,上课易分心,学习习惯养成不理想,又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小组中A是师傅, B是徒弟,也就是潜能生,二人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师傅带徒弟,师傅协助老师管理徒弟在学习上的事物,从异质分组上体现了“惠”爱潜能生。
师徒契约
2. 小组契约促成规范
在二人师徒小组初期,需要以“小组契约”的方式来帮助小组形成规范。小组成员共同为小组制定组名、合作规则、学习目标、上课表现等,形成小组合作契约。老师下达学习任务后,由师傅布置分工、安排探究,徒弟先展示、交流的参与机会,师傅再点评与补充。明确师傅的职责和义务,规定了徒弟的任务与要求。明确师徒职责:师傅在课堂内要指导徒弟预习功课,答疑解惑,监督徒弟订正作业,检查背书等;徒弟要谦虚接受师傅的指导,积极主动地去配合师傅,有什么疑惑可以向老师提出来。
以人教版四下语文课文《乡下人家》为例,共同探讨“师徒结对,‘惠’爱潜能生”的二人学习小组的学习方式。
课堂伊始,导入课文后,让师徒二人结合课前完成的导学案,在课内交流预习情况;在合作探究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2分钟,然后先让徒弟先说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最后让小组中师傅和徒弟讨论交流,互相答疑解惑;精彩展示部分,徒弟就是新闻发言人,全班聚焦在徒弟身上,徒弟根据展示的流程展示合作探究的问题,可以边说边板书,或是边说边表演,不管哪种形式的展示,徒弟是首要发言人,师傅只能等徒弟发言后再是纠正与补充者;当堂检测时,如果遇到徒弟不会写的情况,等师傅写完后,再来点拨徒弟,甚至手把手教徒弟,这样就比较有针对性,有时候同伴互教,效果还比老师好,也弥补了老师无暇顾及所有的孩子,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次性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尤其是超过潜能生能力范围的知识,他们真正理解、吸收的并不多,极易使他们产生挫败感,一定要遵循学生成长的自然进程,否则学生的身心极易被伤害,阻碍他们的全面发展。[2]
三、激励措施
潜能生的理解、思维、表达、记忆等能力一般都比较低,许多知识都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教才能接受,因此加强对潜能生的激励尤为重要,我们要做到对潜能生的激励也是对师傅的激励。
(1)正能量影响负能量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着柔和的春风抚慰潜能生的心灵。作为班主任,发挥班主任的正能量。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传递正能量的教师,教师首先要充满正能量,善用正能量的师傅,团结互助,让徒弟知道师傅不是用来管他们,师傅是经过专门培训来帮助大家,如参加正能量培训,说正能量的话,做正能量情绪的管理者等来引导潜能生来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问题。
(2)最佳师傅奖
师傅退居二线,由主演变成配角,多少有点不习惯,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调节他们的行为,特此设立最佳师傅奖。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积极性主要来源于对成功的渴望。老师和徒弟一起评价师傅,徒弟给师傅打分,从师傅的态度、语气、行为、讲解、合作、责任心等方面设计评价标准,我们还可以以其他更灵活的方式,如毛遂自荐、徒弟推荐、老师观察等。
(3)最佳徒弟奖
在制定评价表之前,先召开一次师傅动员大会,告知师徒结对的目的及意义,对师傅提出的要求及期望,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拿徒弟与他们相提并论,对于徒弟要降低要求,以鼓励为主,提出切合徒弟的实际的要求,用低起点,小步子的要求,使徒弟易于获得成功的机会,聚沙成塔,加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4)师徒PK对阵表
师徒PK对阵表也就是组与组之间竞争,主要在课堂上展示。为了营造你争我赶的局势,调动课堂氛围,调动师徒合作展示的积极性,看看哪组展示次数最多,或是哪组展示最好,准备最好,合作最好等等,进行PK对阵,记录每节课各小组展示情况,每周总结一次。
(5)小组晋级制
除了在课堂上使用师徒PK对阵表外,我们还使用各种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师徒结对的积极性,在荣誉榜后面展示他们的劳动果实,同时也记录他们师徒二人的点滴进步,特别设计小组晋级制。小组晋级制主要考核学生在纪律、卫生、学习态度、劳动、课堂、路队、聚对、文明礼仪、作业、书写、背书等方面,按分数累加,相当于是一个汇总表。
《礼记?学记》上说:“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师徒结对,惠爱潜能生”这种学习方式充分激发了潜能生的学习热情与优秀生的学习责任感,促进学生在师徒二人小组合作中共同成长。
[1]罗华.学困生注意转换能力研究综述[J].凯里学院学报,2014(4):140.
[2]谢莹. 卢梭自然主义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科学经济社会,2015(1):34—37.
[3]杜玉祥,马晓燕.数学教育实验法示例:“初中数学差生转化”教育实验简介[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