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文芳
福建省建瓯市第一中学 353000
摘要:目前,我国应试教育课后作业不外乎各级各类教辅,或是抄写背诵,或是题海战术,课后作业形式也多为读写练。总体而言,课外作业的布置流于表面形式,难以全面渗透素质教育要求,在人际交往,合作精神,审美教育,陶冶情操等方面出现短板。网络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开拓学生视野,通过flash动画,PPT,视频电影等使学习材料呈现形式更生动活泼,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而激发学习兴趣。让网络信息技术渗透进课后作业可以有效缓解目前应试教育中课后作业出现的这种短板,使得课后作业更加贴近生活,更富于探究精神。
关键词:网络信息技术;渗透;课后作业;应试教育作业;新形式作业
一. 研究现状
(一)应试教育作业形势分析
目前,我国应试教育课后作业不外乎各级各类教辅,抄写背诵,题海战术,课后作业形式也多为读写练,目标不明确,重点抓不住,难点没解决;且对每个学生来说难度不一,所以课后作业所用时间较多,而收效甚微。有的来不及完成和消化,有的难度偏高,造成学习渐失兴趣,产生厌学情绪,加重学生的身心负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总体而言,课外作业流于表面,难以全面渗透素质教育要求,在人际交往,合作精神,审美教育,陶冶情操等方面出现短板。我对某小学四年级某班一周的作业形式进行了一次统计分析,如下表所示:
某小学一周作业形式统计表
.png)
由上表可以看出目前我国课后作业普遍存在形式老套单调,机械做题的现象,创新能力训练不足,忽视非智力因素训练,基本体现不出合作学习精神。这样一种简单机械的课后作业又怎能使学生真正吸收知识?
(二)课后作业亟待改革
“随着‘减负增效’理念的不断深入,我们必然会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在减轻课后负担的基础上,如何使学生依然能够较好地理解科学概念,掌握知识,提高能力[1]”。
必要的课后练习还是不可少的,但我们应该更注重提高学生课后作业的有效性。探索一下如何利用有限的、少量的课后练习,最大限度地得到和利用反馈信息,采取适当的应对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如何使网络信息技术渗透进课后作业
既然网络信息技术渗透课后作业有如此大优势,那我们如何使课后作业中体现网络信息技术的身影呢?在这一点上课后作业的布置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我曾布置过一个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表达出“Thanksgiving dinner”相关要点。作业布置下去以后,学生们思绪如泉涌。有的用flash动画生动介绍了Thanksgiving dinner由来,有的用PPT课件放映了Thanksgiving dinner的菜单及上菜顺序,有的从网络上下载相关视频,结合电影人物讲解国外餐桌礼仪。之后我让学生们上台演示了他们的作品,并让让大家评选出谁的最出色。在表演的过程中很明显看出每个学生都被新颖独特的电脑展示吸引了眼球,对于表现出色的同学们还自发鼓起了掌。有一些平时胆怯的学生通过精心准备,克服了自卑,在台上发挥了最佳水平,得到一次很好的锻炼。这次作业后我做了一次简要的问卷调查,如下:
对于Thanksgiving dinner课后作业的问卷调查
1.你喜欢这样的课后作业吗? A.喜欢 B.不喜欢
2.你是否理解了“Thanksgiving dinner”的相关知识? A.理解 B.不理解
3.你觉得这次的课后作业难吗? A.难 B.较难 C.较简单 D.简单
4.如果再做一次类似这样的作业你愿意吗? A.愿意 B.不愿意
5.写出你对于这次课后作业的感想(50字以上)。
问卷调查显示,百分之八十的同学表示喜欢这种形式的作业,通过这次作业能够理解课文知识点,愿意再次做这样的作业;选择作业难度较简单与简单的占百分之七十五;对于这次课后作业的感想,有的学生写到:之前从没做过这种作业,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发现电脑对于我的帮助很大,制作课件的而过程中还学会了之前从来没用过的电脑操作,感觉做作业很有乐趣。希望下次还有这样的作业。
通过这次的作业的布置,我成功看到了网络信息技术渗透进课后作业中,并且最后得到的反馈告诉我:学生乐于完成这样形式新颖的作业,也使得课后作业升华了课文主题,无形中让学生感受中西文化间差异,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弥补。
网络信息技术渗透进课后作业的另一种方法是,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一个班级群。在这个班级群,师生间自由讨论课内课外问题,交流学习心得。除此之外,群特有的“共享”功能可以帮助教师上传课件及学习资料,通知班级事宜,学生上交电子档作业等。当前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在课后作业中必须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在这一点上建立一个班级群便可说是最佳选择。班级群给了同学们自由交流的平台,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加深了师生间了解,同学间情谊。同时我们也可利用这种“非正式群体”化解学生心理障碍,成为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又一新颖途径。再者,合理利用“群相册”功能可以构建和谐亲切,具有人情味的班级氛围,是班级凝聚力的外在体现。
三.总结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业在中间担任了重要角色[3]”。网络信息技术渗透课后作业中提高了课后作业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我认为网络信息技术科学化了学生的课后作业,在减负增效背景下,太多的教师都在研究如何提高课后作业的有效性,而网络信息技术的生动性,互动共享性正是解决目前应试教育中作业老,多,杂,繁的良药。
大多数学生谈“作业”色变,原因多在于做作业过程单调乏味,耗时长,而且很多题目陈旧老套,缺乏新意。如果能多关注网络信息技术对课后作业的渗透,合理利用互联网世界庞大的信息量,沟通全世界的交互性,新颖的计算机操作技术,通过flash动画,PPT,视频电影 图表图形等,使得课后作业更加贴近生活,也许当前很多学校面临的学生拖欠作业现象便可得以缓解。试想,让学生自己乐于钻研总比老师苦口婆心地逼着他们写难以理解的试题更有意义吧?
网络信息技术渗透课后作业有着不可替代的前瞻性,新世纪新时代网络信息技术已渗透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课后作业这一块似乎显得“反应迟钝”。因此,体现适应当下发展的课后作业模式亟待改革。网络信息技术渗透进课后作业有着广阔的发展探讨空间,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应充分开发课后作业的潜质,使得课后作业不仅具有高效性,更富于时代的气息,而网络信息技术的渗透正是其题中之意。
参考文献 :
[1]汪洋.减负增效专项课题.http://wuli.wz.czedu.cn/n87c5.aspx,2009-12-28.
[2]王道俊 郭文安.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林超群.信息技术网络教学案例[N].海西教育报,2012-12-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