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的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作业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期   作者:柳章记
[导读] 在高中生物作业设计中,教师通过对思维导图的灵活应用

        柳章记
        湖北省黄梅县第二高级中学  
        摘要:在高中生物作业设计中,教师通过对思维导图的灵活应用,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愿意主动完成练习题。本文针对高中生物学科作业设计中,教师对不同类型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展开分析,旨在寻找到促进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的可靠途径。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生物;作业;应用策略
        众所周知,高中知识相对初中来说,其难度很大程度上有所提升,很多学生会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学习强度,以至于成绩不是很理想,打击了自己的自信心。在这样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有效的学习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成绩,使知识结构简单化,以至于在学习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思维导图基本概念及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结合图形与文字于一体,开发思维潜力,提高思维能力的一种简单高效的工具。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一类载体,在使用过程中既简单又高效,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人们整理思维,理清脉络,使知识结构简单化。高中生物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知识面比较广,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各种思维导图,一方面可以使繁杂的知识呈现一种整洁,清晰的视觉感,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整理各种知识区域,使学生能够更加理解每一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以至于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不同类型的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作业中的具体应用
        (一)利用对比分析图布置作业,理解不同内容之间的关系
        在高中生物选修一中,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学过之后都知道消毒与灭菌是有所不同的,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细胞的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而无丝分裂是指处于间期的细胞核不经过任何有丝分裂时期,而分裂为大小大致相等的两部分的细胞分裂方式。教师可以在布置课前预习作业的时候,要求学生利用对比分析图,将消毒和灭菌的概念知识列表做对比,这样可以使知识一目了然,更加有助于学生理解,加深学生记忆。像选修一中,稀释涂布平板法与平板划线法,不同芳香油的蒸馏方法都可以利用对比分析图来讲解,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减缓学生负担。
        (二)利用脉络概括图布置作业,有效整理较大块的知识
        脉络概括图,是将一个大块的知识,以层层递进的关系,由浅入深,由整体到局部进行列图分析。必修三中,简单拿激素调节来说,以激素调节为大前提,将其分为免疫调节和非免疫调节两大类,免疫调节又可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大类,非免疫调节主要存在于人体第二道防线,包括体质中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还可以将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具体化,在这里,不做详细讲解。利用脉络概括图,就可以将这样看似复杂,繁乱的知识整理得井井有条,使知识结构更加清晰化,具体化,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知识的脉络,更加深入地探究学习。


        (三)利用前因后果图布置作业,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前因后果图是利用知识点之间的因果关系列图分析,将中心词放到图的正中间,中心词左边写原因,中心词后边写结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课前给学生留预习作业,要求学生针对某一个知识点,列出前因后果图,比如,就细胞癌变来说,可以将细胞癌变作为中心词,左边写出细胞癌变的原因,右边写出细胞癌变导致的结果,使学生可以学习到一些简单预防癌症的方法,并且知道细胞癌变的后果严重,从而使学生能够爱护自己的身体,远离癌症。所以利用前因后果的思维导图,能够更好地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四)利用分类结合图布置作业,熟知课本内容
        分类结合图是指将所学内容根据知识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分类,再将这些分类的知识进行组织结合,进而构成合理清晰的思维导图,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在复习选修一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留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将果酒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以及泡菜的制作分为食品制作类,再将每一种食品发酵时起主要作用的菌类、原理、实验流程以及整个实验过程所需的温度列出,例如酵母菌的最适生活温度为20℃左右,而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至35℃。果酒的制作原理为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果醋的制作原理为醋酸菌的有氧呼吸,而腐乳的制作原理为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aa  ;脂肪酶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这样将食品制作类知识分为一类进行学习、复习,能够让学生将知识在脑海中形成体系,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熟知课本内容。
        (五)利用逻辑顺序图布置作业,掌握高中生物实验
        逻辑顺序的思维导图是指根据事物的内在逻辑顺序原理构建的思维导图,这种类型的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理清实验的思路,从而更好地掌握生物实验。例如,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时,根据鉴定原理:pH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氧气的生成量,又由于火的燃烧需要氧气,所以可以用带火星的卫生香燃烧的情况来检验氧气产生量的多少。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能否用斐林试剂来检测实验产物,这类型的问题就可以通过物质的内在逻辑进行回答:由于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只有在加热的条件下才有砖红色沉淀生成,所以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产物。逻辑顺序的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实验,教师就可以在课后留下复习作业,要求学生利用逻辑顺序思维导图整理所学知识,以便于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
        结束语:
        总之,利用各种类型的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更加顺利地掌握生物知识,从而能够让学生在生物作业过程中顺利提取知识,更好地掌握知识。不同类型的思维导图是现代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常用的方法,高中生物教学中利用这种科学合理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作业,精准掌握生物知识。
        
        
参考文献:
[1]袁远华.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于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上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21):61-62.
[2]孙富民.巧妙运用思维导图提升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效率[J].家长,2020(35):100-101.
[3]袁文婷.高中生物教学中思维导图教学策略构建与应用探析[J].文理导航(中旬),2021(02):68-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