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凤辉
广西省桂林市全州县城关完小 广西桂林 5415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对教育领域影响加大,数字化学习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形式。教育教学中应用的信息技术由数字化走向智能化,成为促进教育教学变革的重要动因,其中电子书包是数字化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本文基于电子书包优化课堂教学的实践及应用趋势进行了讨论与分析。
关键词:电子书包;课堂优化;教学实践;教育技术
一、电子书包与教学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行业的不断融合,在教育教学中,综合学习成为取代传统课堂的一大趋势。综合学习能够对传统学习方法上的缺点进行弥补,当下诞生的电子书包项目正是通过构建适合学生学习的数字化终端教育平台,也是一种促进信息技术和教学领域的交叉融合的高效教学模式。电子书包以学生为主体、电子终端和网络学习资源为载体,组成覆盖全部学习过程的数字化系统,具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优势,成为智慧课堂的重要工具。电子书包走进课堂教学,对课堂教学的优化体现在多个方面。当然,作为一种服务于教学的工具,电子书包兼具电子阅读功能、教育信息存储功能、师生交互功能等,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能感受到电子书包的便利。
二、电子书包如何优化课堂教学
第一,电子书包可整合各类数字化学习资源,从而支持教师知识陈述、例证、呈现情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在教师大脑中的知识储备不足时,借助网络,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优秀的网络学习资源,极大的缩减了备课的时间。电子书包还能够拓宽知识储备,弥补教师知识储备的不足,通过与网络环境共联,整合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拥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资源,包含学生学习需要的各类教材、教辅、工具书等具备海量的教育资源。电子书包还可以帮助学习者和教学者提供学习之外的更广阔关联,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协同互动提供服务和支持,是高效的辅助工具。
第二,基于电子书包可以加深学生知识深度,并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电子书包的教学系统具有充沛的资源,相比于传统的学习练习模型,学生在使用电子书包时能够轻松获取知识、内化知识,达到学习效果,在掌握相关知识后可以深入挖掘知识延伸,很多教师在课堂知识点之外的延伸并不重视,电子书包有助于电子书包在教育领域的深度普及,更有助于推动智慧校园建设的高效发展。
第三,电子书包能够动态的反馈调整学生学习的情况,做到“因材施教”的精准化教学。正是基于电子设备的信息搜集,教师通过信息可诊断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动态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了解每个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思维模式等,为教学过程中的动态分组提供数据支持。信息技术的快速计算功能使信息聚合成为可能,电子书包提供的“课堂练习”功能可快速汇总学生反馈或答题结果,为教师提供答题报表信息。将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数字化管理,包括个人学习环境、协作学习系统、课程管理系统、作业与练习的批改和纠错系统、教育评价统计、家校沟通等[1]。
第四,培养学生兴趣,启发学生主动学习。
电子书包创设了信息对称的学习空间,将促进课堂内信息的共享,学生使用移动终端可便利地获取来自网络、教师、同伴的信息。学生可便利地提供信息,此时课堂展示内容不仅仅由教师提供,通过“学生演示”功能学生也拥有了表达个人想法、展示个人思维的机会。翻转课堂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课堂教学结构也由“教、练、评”转变为自主学习、电子书包提供的课堂交互功能在线练习诊断存在的问题。信息技术助力下的翻转课堂实现了教学流程的颠覆性变化,突破了思维限制,跳出了原有的课堂教学应用框架。教学流程的改变随之也带来教师身份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导学者、助学者、促学者、评学者,回归到学生最需要的本原角色;学生也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成为协作、探究活动的主动参与者,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第五,延长学习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课堂学习时间是有限的,电子书包的应用将连接课前、课中与课后,从时间维度拓展课堂学习;基于电子书包的移动特性,课堂将不再局限于教室,从空间维度拓展课堂学习。翻转课堂将知识学习过程的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颠倒过来,即知识传授在教室外,知识内化在教室内,突破了时空限制,较好地解决了在知识内化环节学生需要克服学习中重点难点时教师往往不在现场的问题。因此透过翻转课堂我们可以看到,要进行信息化学习教学创新必须实现三个突破,即突破时空限制、突破思维限制、改变教师角色[2]。
三、电子书包与教学实践
在教育信息化的新形态背景下,如何充分让学生认同教学内容,并让教师从统一的教学过程中走向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个性化学习成为当前小学教学的重要关注点。小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大脑思维活跃丰富,处于儿童成长阶段的关键时期,教育的关键是要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激发儿童探索世界的欲望,电子书包在给教师教学实践带来了便捷的同时也能做到提升学生个性化及创新性思维能力培养。
电子书包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成绩提升,在学习积极性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但是由于电子书包项目试点时间周期短、新产品也还需要不断更新完善。如何为学生构建智能化学习环境,探索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成为当前基础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3]。与传统媒体相比,电子书包以其所特有的个性化、移动性、按需服务等多方面优势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期待。随着云技术的发展,学习资源日益丰富,学习工具愈加多样,推送服务也极富个性,因此电子书包能够更好地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以及支持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协作”的学习方式[4]。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信息技术也会发展迅速,教学设备的更迭会越来越频繁,而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依托于文化的传承现象,作为文化现象的变化和影响是需要几代人的时间进行累积和改变的。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短时间内无法去检验技术更新带来的利弊,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会促进和推动教育文化的变革,各种以电子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都有影响,但毋庸置疑的是,教育文化的改变需要时间来验证。
参考文献:
[1]王颖;王卫丽.基于电子书包的智慧课堂精准化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20):25-28.
[2]管珏琪;苏小兵;郭毅;祝智庭.电子书包环境下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5(03):103-109.
[3]贺平;郑娟;王济军.电子书包应用现状与未来研究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52-56+60.
[4]樊敏生;武法提;王瑜.基于电子书包的混合学习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10):109-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