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期   作者: 杨会君
[导读] 节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方面

        杨会君  
        辽宁省凌源市幼儿园

        摘 要:“节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方面,也是最容易引起幼儿兴趣和感受的音乐要素,“音乐节奏感”是在音乐活动中能够体验、感受节奏在音乐艺术中的情绪表现并能准确再现音乐的一种能力。良好的音乐节奏感能够极大地增强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及表现力,进而提升音乐素质、艺术素养,为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 音乐教育 节奏感

节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方面,也是最容易引起幼儿兴趣和感受的音乐要素。幼儿园所有的节奏训练都要结合着儿童的歌曲和律动、舞蹈、游戏活动及音乐,而不是单纯的技术练习。这些对于提高幼儿音乐节奏感及音乐能力方面的发展都能起到促进作用。
        心理学研究发现:在关键年龄进行音乐能力的培养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节奏感的最佳阶段,同时也是培养音乐素质的基础时期,因此,在幼儿园内进行音乐节奏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让幼儿在节奏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及理解、领悟音乐节奏的元素尤为重要。良好的音乐节奏感能够极大地增强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及表现力,进而提升音乐素质、艺术素养,为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那我们在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呢?
        一、巧妙地将音乐融入孩子一日生活
        在一日生活不同时段中可播放不同的音乐让幼儿聆听感受。
        例如,早上入园,是清新美妙舒展的班得瑞钢琴曲《清晨》、《无垠地平线》、《大自然的心声》;晨间活动,是活泼灵动充满活力的小约翰、斯特劳斯钢琴曲《春之声圆舞曲》、童声合唱《春晓》、动感《小苹果》。
        下午起床,是轻柔舒缓的班得瑞钢琴曲《人间天上》、甜美的童声合唱《茉莉花》、《天籁之音》;放学离园,是欢快活泼的童声合唱《捉泥鳅》、《爱我你就亲亲我》、《小小羊儿要回家》。 孩子们在不同的时段能够感受到不同性质、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动听音乐,每当音乐声缓缓响起,孩子们都精神为之一振,认真地倾听。当听到熟悉的儿童歌曲时,就小声地跟唱,拍打着节奏,在音乐的熏陶下,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们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二、.丰富幼儿生活,激发幼儿对节奏的想象力
        节奏感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一切都和节奏有一定的联系,节奏有快有慢,有短有长,节奏无处不在。幼儿属于自然的孩子,因此要让他们多倾听天然的节奏,用耳朵来感受大自然的节奏,你会发掘孩子对声音以及节奏的想象是我们不可估计的。例如:每当新学期刚开始,很多孩子都还在寒假的欢快中,高兴的说着自己寒假遇到的趣事……老师像往常一样敲击了铃声,孩子们才逐渐安静下来。

这时萱萱小朋友起来说,你们听,老师敲击的摇铃声就像烟花发出的声响,这是多么优美的联想。这时,课堂上开始讨论烟花下落的声音,为了继续保持孩子音乐节奏的探索欲望,我将敲击的铃拿下,让孩子来敲击,有了生活经验做铺垫,孩子的情绪更高涨,愉快的在教室中放起“烟花”。从生活中寻找“乐器”更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使用得好则充满趣味,更能激发幼儿对节奏活动的兴趣,学习效果不仅能与正规乐器媲美,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更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培养幼儿节奏感应把节奏融于歌曲中
        在歌唱活动中,歌唱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总的说来可分为八种:独唱、齐唱、领唱与齐唱、接唱、对唱、轮唱、合唱、表演唱等。怎样把节奏和歌唱融为一体呢?唱歌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而节奏是为了学习音乐歌唱服务的,光靠节奏是无法将音乐的美升华的,所以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时让节奏和歌曲结合在一起,既能提高幼儿对歌曲速度的理解,也能加强了乐感的理解及体验。如:在学习《火车开了》歌曲中,按照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念歌词,以便更好的掌握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同时让幼儿们在教室里排成长队,模仿火车开动的轰隆轰隆的声音和亲身感受火车开动的有规律、有节奏的转动的音响效果,幼儿理解后开始唱,在唱的过程中理解了歌曲的意境。如,歌曲《幸福拍手歌》是一首活泼、欢快、节奏性很强的歌曲。在学唱歌曲前,我便有意识的在孩子们自由活动时播放这首歌曲,那欢快、跳跃性的旋律,以及那拍拍手、跺跺脚等歌词,很快吸引着孩子们的兴趣,他们一边哼唱一边做起了相应的动作。在进行歌唱教学活动时,我尝试着不用琴来伴奏,而是让孩子们自由的拍手、拍腿,边拍边清唱歌曲,拥有节奏的拍打增强孩子们学唱的兴趣。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孩子大胆的创新,独立的思考,在乐曲伴奏下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同时也感受出的各种各样的节奏,对发展幼儿们的智力、个性及能力的发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寻找节奏感教育的有利契机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节奏,如自行车的“嘀铃铃”;门铃的“丁冬”;下雨时的“沙沙沙”“哗啦啦”“滴答滴答”等等,为了从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我就让幼儿去发现在我们周围的一些声音,然后再用小手、小脚以及身体上其它部位进行表现出来,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发现幼儿的兴趣非常高,他们都愿意去捕捉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声音,同时用节奏来表现,久而久之幼儿的节奏感加强了,同时又发展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无论是音乐还是语言都是以一定的节奏组合和变化,表现作品的情绪情感,引发听者的共鸣。在平时语言活动,特别是儿歌的教学活动中,我就经常用不同的节奏表现同一儿歌的内容,这样幼儿在学习儿歌的同时又觉得比较新鲜有趣,更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如在儿歌“嫩芽”的教学中,我就变换了两种不同的节奏让幼儿进行表现,为了避免幼儿有一种枯燥的感觉,我就请幼儿从小脚开始到大腿、腰部、肩最后到头进行表现,并用嫩芽长高的情节吸引幼儿,使幼儿在欢快的情绪中体验了不同的节奏。
      总之,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培养能激发幼儿音乐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力,丰富幼儿的音乐学习生活,让孩子在轻松、自主、愉悦的环境里生活学习。让我们不断探索,使我们的每一位孩子都能爱上音乐,具有良好的音乐节奏感,充分享受音乐艺术带来的乐趣。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