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中学生道德发展的消极影响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期   作者: 刘金霞
[导读] 当代中学生是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

        刘金霞
        云南省保山曙光学校
        【摘要】:当代中学生是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他们获得信息的方式已经多元化,中学生与网络结下了"不解"之缘。但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也不断发生:暴力、黄赌毒、刑事案件在中学生中时有发生。如何在新形势下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大众传媒,发挥大众传媒的价值导向作用,已成为当下中学教育一个具有强烈时代感和现实性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从大众传媒的角度出发,分析大众传媒对中学生道德发展的消极影响状况,并从一名德育工作者角度应采取何种应对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 互联网  中学生  道德发展  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一座拥有海量信息、开放的移动图书馆,不仅给人们提供信息,而且提供便捷的信息检索渠道。网络购物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网上买东西。截止今年3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7.10亿。在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移动支付方式。2019年,我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超过226.2万亿元,居全球第一。当代中学生正是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中学生与互联网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学生的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加绚丽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加丰富多样。但是,互联网也给中学生的道德发展带来了一些问题:
1、有意无意地歪曲事实,误导大众。
        2011年以来,中学生李某放学回家,闲来无事,在网上捏造事实,无端诽谤多名同学,情节严重,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李某还在网上编造、散布对国家机关产生不良影响的虚假信息,严重扰乱公共秩序。李某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经公开审理,人民法院作出有罪判决,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
2、沉迷于网络、虚拟交往而疏离了现实的人际关系。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父子情深堪比天高。可是下面要说的,却是一个子杀父的悲剧。17岁的儿子只因向父亲要100元钱遭拒就杀死父亲,随后又在自家院内悄悄掩埋了父亲的尸体。2008年的冬天,获嘉县王井村民崔贵(化名)突然想起,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看到过邻居崔某了。崔贵就去问和父亲一起生活的崔某的儿子,他回答说:“俺爹外出打工了。”
3、模拟网络游戏,暴力伤人。
        中学生张某平时最喜欢打打杀杀的网络游戏,在学校里也不时想起游戏中的场景。一天,他和同学在操场上追逐打闹,玩到兴头上,顺手拿起操场边上的一根木条,模仿游戏人物的经典动作,向同学王某挥去,正好刺中王某的脖子,最后导致王某死亡。
4、沉迷于网恋,影响学习和生活。


        上网聊天交友是中学生所热衷的事情。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也喜欢结交朋友。上网聊天让他们足不出户就可以结交上天南海北的朋友,实在是让人激动不已。于是不少学生一有空便上网狂聊不止,结交了许多的“网上朋友”。更多的青少年则是在网上交了异性朋友,不谙世事的他们情窦初开,又缺乏相应的自制力,在网上谈情说爱,深陷网恋难以自拔,而且这种网络爱情又是那么的隐蔽,让家长难以察觉。如今这一现象已成为困扰许多中学生的严重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成长。网恋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日渐成为让大家和学校深感头疼的难题。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互联网不仅促进了社会生产的新变革,而且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但是,互联网也对中学生道德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我们要积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引导、教育。
1、加强网络育人,传播网络正能量。
        提升校园新媒体网络平台的服务力、吸引力和粘合度,增强重点网络阵地的示范性、引领性和辐射度,发挥新媒体平台对学校思政工作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为有效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加速了以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基建”。学校德育网络平台建设应紧密结合、充分运用“代表未来”的5G通讯技术,切实提升网络育人成效。使学习者在不是不觉中受教,教育过程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2、胸怀大志,抵制网络诱惑
        高尔基曾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能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人,之所以成为人,是有精神支撑的。要具有较强抵御诱惑的能力,就必须胸怀大志,不断追求;必须信念专一、永不放弃;只有这样,才能称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愿我们练就一双慧眼,保持清醒的头脑,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多一些理智,少一些盲目,多一些明智之举,少一些上当受骗,真正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让青春在E时代闪光。
3、调整心态,接受师生监督
        我们置身于互联网的海洋中,如果我们不能把握正确的航向,是非观念模糊,良莠不分,就会陷入网络、虚拟的世界而不能自拔,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恶果。不管哪一种原因已踏入网吧的同学,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主动向老师和家长寻求帮助,靠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师生的监督走出网吧的漩涡。
4、转移注意,积极参加活动。
        网络无限,精力有限。鉴于中学生的年龄段的特点,我们要多组织活动。例如:读书月活动,演讲比赛,校园歌手大赛,文体艺术节,书法绘画展,街舞社等等。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在学校找到自己的价值和特长,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引导学生回归现实,回归校园。
        任何事物都是两面性同时存在,互联网也是如此。互联网在对中学生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对中学生的道德发展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要努力发挥好互联网的积极作用,根据大众传媒的规律,消除其消极影响,从而将德育工作不断地向现代化的发展轨道上推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