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期   作者:白晓兰
[导读] 将音乐融入到幼儿教育中,能够陶冶幼儿审美的情趣

             
        白晓兰     
        辽宁省凌源市幼儿园

        
        摘要:将音乐融入到幼儿教育中,能够陶冶幼儿审美的情趣,培养出幼儿表现美及欣赏美的能力。在幼儿教育中运用音乐,不单单是得到美的体会,更是孩子们在智力、身体、个性、情感、社会性等多方面获得和谐、全面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音乐;审美情操;幼儿教育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好的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音乐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所有的情绪都可以找到宣泄点。音乐是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幼儿生活、学习以及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将音乐融入到幼儿教育中,能够陶冶幼儿审美的情趣,培养出幼儿表现美及欣赏美的能力。在幼儿教育中运用音乐,不单单是得到美的体会,更是孩子们在智力、身体、个性、情感、社会性等多方面获得和谐、全面发展的过程。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值得每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探讨。
        一、音乐对幼儿的影响
        1.促进幼儿听觉能力的开发
        幼儿时期听觉能力已经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听觉专注和辨别能力。科学研究发现,3到7岁的幼儿是形成固定听觉能力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让幼儿接受有效的培训和持续性的练习,对幼儿听觉能力的发展有巨大的益处。
2.促进幼儿审美情操的培养
        节奏鲜明,韵律柔和优美的音乐会让幼儿会产生内心的共鸣。鉴于这个特点,教师可以把音乐渗透到幼儿的审美教育中。如:在教师播放《采茶》时,歌曲明快动感的节奏,会带动幼儿和着节拍拍手或者蹦蹦跳跳,逐步融入到音乐氛围中。在歌曲的不断循环中,幼儿能够通过感知体验, 充分感受音乐的美,激发对音乐美的表演欲望。教师可以借机,引导鼓励幼儿自由创编采茶动作及采茶儿歌,通过音乐表演,不仅可以培养幼儿活泼向上的欢乐情绪,使幼儿充分体验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审美情操,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3.促进幼儿的合作能力
        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也有利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比如在《三个和尚》 的合唱中,在教师的充分指导下,幼儿开始通过歌唱和舞蹈相配合的方式进行演练,在完成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纠正,实现幼儿和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幼儿能够充分理解感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逐渐培养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
        二、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1.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合理挑选音乐
        音乐题材丰富,种类繁多,从时间范畴上可以分为古典音乐和当代流行音乐两大类。在进行幼儿教育的音乐选择时,教师必须充分考虑音乐的表现形式和这一阶段儿童的心理诉求,以儿童的心理需要为出发点,选择一些明快积极、柔和安静的音乐。幼儿教师可以根据每日不同课程、不同时间段的不同需要来进行音乐的选择,可以在固定时间段播放固定的音乐,如餐前铃、午休铃等。也可以结合课程的具体内容适时调整音乐,确保音乐与幼儿教育的紧密结合。


        与此同时,为提高儿童的音乐鉴赏能力,教师还可以在音乐课上组织幼儿对一些经典音乐进行赏析,帮助他们走入音乐世界。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确保音乐主题的积极向上,也要保证其与幼儿生活的紧密结合。每隔一段时间,教师可以更新音乐的内容,让儿童接触到更多内涵的音乐,以此避免审美疲劳,提高教学效果。
        2.合理安排户外活动音乐
        文体不分家,音乐与体育的结合是长期而紧密的。对从事幼儿教育的老师来说,在组织儿童进行户外活动时,必须考虑活动内容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同时使其发挥足够的教育作用。在户外活动中加入音乐,就可以利用音乐的节奏感来加强儿童的活动积极性,使他们在放松身心的过程中尽情游戏,并寻找到使自己兴奋快乐的点。与此同时,队列练习中所播放的音乐、广播体操中的音乐等能使儿童将体育锻炼与音乐结合在一起,从而能跟着节奏完成身体锻炼的目的。
        3、音乐情感的培养
        多样的音乐表现形式,对幼儿的学习要求也不一样。音乐的表现手段越复杂,对幼儿的听辩和记忆能力的要求越高。在不断提升幼儿音乐听辩力和记忆力的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如《春天在哪里》实际课堂展开时, 幼儿们分小组选择不同的方式,学习这首歌曲,不仅能让幼儿充分发挥抽象的思维活动和审美,还能让幼儿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和成功感,有利于幼儿音乐情感的培养。
        (1)幼儿语言中的多种应用
        当前,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幼儿教师通常采用音乐与语言相结的具体形式,如听音乐讲故事、配乐唱歌谣等。音乐节奏的合理借用,可以很快把幼儿引入儿歌学习氛围中,收效十分显著。
        如《快乐的小兔》中, 让幼儿结合图谱用自己的语言编排歌词内容,并且学唱歌曲。 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能够清楚故事的主要情节。对幼儿来说,发挥想象力,编排故事内容,这个情理之中能够做到即可。这样的语言活动的进行,不仅有利于幼儿音乐学习中节奏感的渗透,还能够赋予原本难度较大的创编活动充满了乐趣。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快乐的状态,使教育活动的目标也得到了全面的落实。
        (2)与体育活动的有效结合
        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往往与音乐相结合。根据体育活动的进程和实际需要,教师巧妙地运用音乐,使音乐的节奏与活动的节奏、幼儿情绪节奏相协调,将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体育活动开始时,用好音乐,不仅能使幼儿充分的活动开身体,还能迅速将幼儿引入活动到体育活动的情境之中。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使用音乐,可以激发幼儿在活动中有更好的表现。音乐与体育活动的有效结合,不仅可以使幼儿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还可以提升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音乐方面的表现力和节奏感等都获得提高。
        (3)音乐与其它学科的结合
        在幼儿其它学科的学习中,适时渲染和渗透音乐教育作用,也能够为教育活动注入大量的活力和生机。如教师在进行讲授童话故事时,在充分渲染故事情节的前提下,选一首同故事内容相匹配符的音乐作为背景,使音乐和教师的语言相互衬托,能增加故事的感染力,深深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通过童话故事的熏陶和音乐的感染,幼儿的心灵也会得到陶冶,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音乐是人类智慧的凝聚,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在幼儿教育中运用音乐,不仅可以使幼儿得到美的体会,还可以启迪幼儿治理的开发,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是实现幼儿们的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值得当下每一位同仁思考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