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四有
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225001
摘要:随着新型教学理念的出现,初中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越来越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以“灌输式”的讲课方法为主,而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学习积极性难以充分调动,课堂氛围缺乏生机与活力,在新时期新形势下,需要做出相应革新。因此,教师应当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融入新思想新观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构建高效的初中语课堂。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氛围;师生互动;读写结合;创设情境;小组合作
古语有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可学”,说的时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话,那么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必然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激发有赖于课堂内容的丰富程度与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简言之,有一个什么样的学习氛围,就会有什么样的课堂效果。因此,教师应当立足于客观实际,以师生互动、读写结合、课前导入、合作学习等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自主学习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从不同角度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增加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和学生是初中语文课堂的两大主体,其中站在尊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角度看,学生是初中语文课堂上客观意义上的主体,教师则处于加强引导的地位。鉴于此,教师与学生如果如同传统教学那般一个一直讲、一个一直听,活跃的课堂氛围便无从谈起,初中语文课堂就会像一潭死水,没有生机。基于此,教师应当有意识、有步骤的增加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频率,在互动中引导学生提高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有利于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回忆我的母亲》时,课文在平实质朴的叙述中,饱含着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于是我引导学生首先进行自主阅读,并且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将打动自己的地方划线作标记,写下自己对这句话的感受。当学生自主阅读结束之时我便进行了师生互动环节,在一问一答中活跃课堂气氛。如课文语言平实如话,字里行间饱含着浓浓深情。细读下列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1.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2.这类地主富人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3.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4.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与对母亲勤劳坚强品质的由衷赞颂。经过课堂互动,课堂气氛明显得到改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二、批注式阅读,引导学生读写结合
依据语文的学科特点,可以将能力的培养主要划分为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又可以延伸为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效率性,写作则主要指对某一事物、某一文章的看法和观点并且通过提笔作文写出来的能力。二者相互联结不容分割,批阅式阅读方法有利于学生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两种能力相向而行共同提高。因此,教师应当提高对批注式阅读的重视程度,,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在有价值的段落或者语句做批注,将自己的感悟和看法写下来,便于再次阅读时候查看,使阅读质量提高,使理解程度加深,将有限文字的信息充分发掘,探索其中深层次的奥秘。
例如,在学习《白杨礼赞》时,这是一篇适合朗读的散文,我引导学生采用批注式阅读的方式进行对文章的阅读,并且在阅读过程中对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语言文字做标记,读出文中的激情与豪气。学生在批注式阅读理念的指导下,标记了部分高频出现的语句,即“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白杨不是平凡的树。
”中间出现了多次类似的话,这些话与课文标题“白杨礼赞”相呼应,以类似的话为引领,从不同方面抒发了作者对白杨的赞美之情。学生对这几句话做批注之后,在后面写下了自己的看法,达到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目的,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效率,还收获了更为细致化的课文知识。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引起学生共鸣
语文来源于生活经过学术加工之后又高于生活,是实际生活在文学作品中的延伸。创设学习情景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目的在于通过教师语言表述或者多媒体导入的方式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时能够融入教学内容中,拉近彼此的距离,激发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当在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融入生活化的教学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感受到亲切感,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此不仅有利于学生促进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提高,还有利于使学生发现语文中的生活、生活中的语文,将课堂延伸到实际生活之中,让学生体会到生活无处不在、语文无处不在。
例如,在学习《苏州园林》时,这是一篇介绍我国古典园林的说明文,可读性较强。在教学实践开始之前,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我国古典园林的大致发展史,即“中国园林兴起于秦汉,繁荣于唐宋,全盛于明清,是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建筑形式,也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在简短的介绍之中创设了一种课堂情境,便于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投入到学习当中去。课文中“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后文如何构成一幅完美的画做铺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课文中很多段落的首句是对本段内容的概括,这种写法的好处可以使课文变得更加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增强可读性等等,学生在认真研读过程在认知上获得了提高。
四、小组合作学习,引导交流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在面对学习任务时的协作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交流讨论的进行,在交流讨论中,可以营造一种热烈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将学习到的新知识与其它学生进行互相分享、互相借鉴,从而使观点可以充分碰撞,进而产生新的认知。因此教师在营造学习气氛的指引下,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交流讨论,在别开生面、气氛活跃的交流讨论中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增强学生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促进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与协作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将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
例如,在学习《蝉》时,这是一篇描写蝉的生活环境与特点的课文,科学性较强。有鉴于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于是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法的方式进行了教学活动的开展。首先科学的将学生进行分组,而后分配小组任务,并且要求学生在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自身的合作观念和团队精神。我分别为学生提出了小组问题,供学生进行思考,并且在思考中深入体会课文的深层次含义,做到对课文的整体性掌握,即“蝉的窠与其它掘地昆虫的窠有什么不同?作者是怎么知道这种不同的?”作者对蝉细致入微的观察与严谨求实的钻研精神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也对作者的这些品质感触颇深,受益良多。
总而言之,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一堂高效率、高质量的初中语文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因此,从教师层面来看,应当注重新理念的树立与新教学思维的运用,以生本原则为指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能力。从学生层面来看,则应当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度,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通过是师生互动的方式表现出来,让教师了解自己的思想观念,便于教师制定合适的教学规划,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慧敏.如何营造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愉快学习氛围[J].现代交际,2015(09)
[2]马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3)
[3]董祥有.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路径探究[J].课外语文,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