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期   作者:王紫云
[导读] 随着我国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适当改进
 
        王紫云
        黄冈中学广州学校,邮编510800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适当改进。初中作为学生学习生物的最初阶段,对以后的学习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精进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生物;核心素养;教学方法
        引言:为了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展开初中生物教学时,应该注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他们的个人素质及能力,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性人才。本文将从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展开研究。
        一、核心素养的内容和意义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及社会发展的必备品质和个人能力,它代表着学生个人所受到的教育、知识水平,情感教育和价值观树立等方面的结合。初中生物的核心素养包括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和学习方法。教师构建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展开学习,具体问题具体探究,掌握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
        (一)奠定主体地位,优化问题意识
        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生物作为一门思维逻辑较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差异性,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展开全面的教学。学生应该学会自主进行学习与探究,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掌握基础的技能与知识。此外,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应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的进行互动与讨论。通过这种善于提问的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优化问题意识,增强核心素养。
        (二)提高教师的专业性和综合素质
        由于生物这门学科有着极强的探索性和专业性,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初中生物教师应当不断储备自己的知识,磨炼自己的技能,提高道德标准,优化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本领。如果教师的专业素质较高,则可以带动课堂氛围,达到优质的课堂效果,能够使学生浸入学习内容中去,获得更良好的学习体验。教师对课本内容有了充分的了解后,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方法,便于学生理解和接纳。初中生物教师作为学生精进知识技能、增强综合素质的重要角色,理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掌握更良好的学习方法,适应未来所面临的专业性挑战。
        (三)通过思维导图进行教学
        为了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在传统的教育方法和观念上进行改进,选择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利于学生梳理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课堂内容更好的呈现给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将本节课的重难点以及核心内容进行高度概括;对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标注,方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大致的掌握;再根据知识框架进行填充,梳理知识点内容,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一点。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构建综合知识体系,学生学会掌握良好的脉络梳理技能,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好的使用规划和整合知识的技能,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例如七年级生物中“种子植物”这一模块的概念很多,比如种子的类型、种子的萌发、开花和结果、花的结构、果实的结构等,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讲,概念多,学生容易搞混,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四)通过多媒体展开探究教学
        教师还可以选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增强生物教学活动也是教学的关键。部分学校实验课程的内容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被简化甚至取消,学生无法对生物实验过程和内容有参与感。减淡了课堂学习效率和氛围。教师通过多媒体,可以将实践结果直接明了地播放给学生,或在多媒体上进行互动模拟实验,让学生满足好奇心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实验过程,掌握了实验结果。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进行“观察被子植物开花和结果”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期望学生清楚地掌握被子植物生长的周期与规律,但由于植物在自然条件下的生长需要很长时间,在课程中无法根据其生长状况预知实验结果能否正常进行,会限制学生对实践结果多样化的想象。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快速的向同学们展示被子植物多种生长与开花结果的形态,节省了相关课程的时间,也向学生展示了生物发展的多样性。通过这样的多媒体导入教学,帮助学生直观的获得实践感受,探索真实性的教学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生物学思维和学科综合素养。
        (五)联系生活实际展开研究
        生物学科离不开生活。我们在进行生物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与生活实际进行结合。教师可以选择生活中发生的社会热点,以生物学的方式进行展开,让学生展开思考。例如,人教版生物教材《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这一课中,教师在课前可以这样进行导入:同学们有过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睡觉时磨牙等现象吗?这种现象其实是一种蛔虫病。而通过本节课的内容,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是蛔虫?为什么儿童容易得蛔虫病?而蛔虫寄生在人体的哪个位置?蛔虫作为一种线性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蛔虫主要寄生在人体的腹部,而儿童身体各方面发育不够完善,极其容易受到寄生虫的侵入,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改善再到消失。
        (六)小组合作展开探究
        小组合作也可以作为初中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方法。初中生物学科涉及到的知识点范围较广,需要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和扩展。针对一个生物学实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合作完成探究实验。小组成员还要对实验结果反复进行检验,确保实践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教师需要加强引导,在小组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适当加入专业性方法和概念,更便于学生对专业性知识的接受和理解。例如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开花和结果》这一节我就使用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我将全班分为8组,每组5人,每组一朵桃花,分组进行观察。最终呈现出来的课堂效果很好。
        三、总结
        作为初中生物学科,对于培养学生掌握生物学科专业技能,提高个人学习能力,培养理性思维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提高自身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严谨专业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积累学习经验,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性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程雅楠.初中生物核心素养理论构建[D].南京师范大学,2017.
        ?
        [2]方海清.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与评价探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9.
        ?
        [3]林文瑞.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生物教学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169.
        ?
        [4]王海铭.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