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运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期   作者:赵希波
[导读] 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一定改革,

        赵希波  
        邹平市韩店镇中心小学   256209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一定改革,更对教学理念和方式做出了新的要求。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系统数学教学的开端,是学生对数学形成初步的认识和大概的轮廓的重要时期。如何让学生尽快的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需要从学生最熟悉的角度出发。基础的数学知识都离不开日常生活,从生活实际出发,灵活选取和运用生活元素,结合熟悉的场景,来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使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生活元素  小学数学   运用探讨
        小学数学学习是从数量和图形开始的,对于刚刚步入校园的小学生而言,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如果直接对数学理论进行讲解,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水平达不到,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且难以理解,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将新课改的内涵能够实际运用到课程教学中,建立健全灵活生动的数学教学模式,把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元素所蕴含的大量数学知识来展开教学,让学生对相关的数学知识有一种熟悉感,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生活元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1、在传统教学中,数学的课堂学习过程大部分都是教师对知识点进行平铺直叙式的讲解,学生对于教师教授的理论知识并没有具体和形象的了解。数学知识原本就是抽象且枯燥的,小学生受到认知水平的局限,对于抽象的事物难以理解,教师无法仅凭理论讲解来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就无法集中精力,从而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学习兴趣。把现实生活中的各类元素与课堂学习结合起来,利用学生所熟悉的事物的各种对应关系来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可以帮助学生加快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如遇到类似的问题还可以迅速回想起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的方式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2、很多数学知识点和理论知识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见到,在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运用。将生活元素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实例来分析课本中的数学原理,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能够进而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从实践中找到理解数学知识点的途径,从而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好的理解课堂内容,让学生在多彩的课堂教学中进一步的了解数学的魅力。
3、帮助记忆理论知识的最好途径是动手去实践,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新接触的事物会有不同程度的好奇心。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兴趣点进行了解,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他们感兴趣的各类元素设计教学方法。把数学知识带入到日常的生活实际中,让学生用课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解题过程中掌握各种知识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生活元素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方法
1、选用生活元素引导学生   
    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有将生活中的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的意识,在课前进行备课的时候就有目标的选取适合教学的内容的生活元素来制定课堂教学方法。在实际生活中,很多生活常识都可以运用到相关的数学知识。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认真分析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的爱好和兴趣所在,选取他们最感兴趣的点来设计课堂教学。同时帮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习惯,运用所学的相关的数学原理来解释生活问题。教师在展开教学的时候,可以寻找一部分生活中出现的实例,由浅入深的设计很多小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的去深入,逐渐引出课本上所需要进行理解的数学理论知识。教师利用生活中所蕴含的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去积极探索,充分利用身边的有利条件去展开教学工作,来调动学生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提前总结梳理好每节课的知识点,充分运用生活元素的理念,设计好教案,使课堂变得精彩有趣,提升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学习信心。
2、把课堂教学情境生活化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手段或者是方法来借用生活元素,从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去寻找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发挥学生的突破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去理解问题,掌握知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上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将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带入课堂,把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同样也可以灵活运用生活化的思维,把生活中很难碰到的理论知识进行转化,使其成为小学阶段学生熟悉的事物或者说是理论,帮助学生去理解,更好地掌握知识点。例如在小学二年级初步接触应用题的阶段,会遇到很多不同物品售价不同进行价格高低比较或者所带的钱够不够的问题,这时候就可以借用生活元素,让学生化身售货员或者顾客,把课本知识融入到情境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掌握基础的加减知识和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3、开展动手实践提高学习兴趣
                                    借用生活化的元素展开教学,利用学生所熟悉的事物进行知识的导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课本的数学相关知识点以外,还要从实际出发,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数学学习不是简单地会做习题就可以的。要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能够享受数学带来的生活乐趣。而不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只会机械地背公式画图形,对数学学习缺乏热情。小学阶段的学生刚刚接触到数学知识和相关的学习方法,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教师要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能够贯穿于整个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知识能使生活很多方面变得简明快捷,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不论是学习哪一学科,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被动的接受知识不是教育的目的,只有让学生习惯去主动学习,学会继续探索才可以。数学是一门对学生逻辑思维发展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借用生活中的各类元素,对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显著地成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手段把理论教学跟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既能帮助学生去理解和消化抽象复杂的知识点,有能养成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更深入探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