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秧霞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实验小学 湖北省 黄石市 435200
摘要:语文是贯穿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学科,对于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阶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利用有效的语文教学工作为学生打好基础。在此,本文从“创设良好的导入情境”“鼓励自主合作阅读”“坚持因材施教理念”“结合微课的运用”“赏识学生优点”这几方面出发,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具体的研究,以期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导入;赏识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如何借助科学合理的方法来不断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是很多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关心的主要问题。这是因为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代表着学生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师就需要充分结合新课改的理念,从以生为本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来改进与优化教学,从而促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此,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出发,对于语文教学策略进行了具体的研究。
一、创设良好的导入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新课的导入对一节课能否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关注,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之中,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新课教学创造有利条件。而导入的时间不应过长,一般限制在3-5分钟,以免起到喧宾夺主的效果。这就对于教师的教学提出了一定的挑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教法的创新,结合教学内容及其特点等,运用多样化的导入方式,从而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需求等。
例如,在教学《牛郎织女》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简短的视频来实现导入的目的。教师在课前可以从网上下载相关影视的片头曲或者片尾曲,然后在课堂上将此播放给学生,以此促使小学生将自己的注意力充分集中起来,调动起课堂氛围,给予学生良好的课堂体验。又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节课的时候,教师还可以结合一定的图片来实现导入,教师可以将如今的圆明园的图片展示出来,让学生说一说这里是哪里,从而促使学生积极调动自己的经验。由此可见,视频导入、图片导入都是不可忽视的导入方式,但是需要借助多媒体加以呈现。而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利用游戏导入法、谜语导入法等,这就需要教师在导入方面加强思考、设计,切实发挥各种导入方式的有效作用。
二、鼓励自主合作阅读,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活动的开展过程当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自身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程度直接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实施效果。所以,教师和学校教学主要部门应该结合当下的小学生的心理,不断对其进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提升。为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空间的方式来促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课堂上的主体,从而能够产生积极性与主动性。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同伴共同参与到合作交流当中,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教学《将相和》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自主阅读文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结合教师提出的一些问题和任务等进行探究,如“文章中围绕‘将相和’讲述了几个故事,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各自有什么样的品质?”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探究阅读、总结。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负责不同的任务,针对每个段落的大意进行讨论,从而得出自己组的探究结果,然后进行汇报交流。在汇报的过程中,各个小组间也可以进行一定的补充,加深各自的理解。之后,结合学生的小组学习情况,教师再从整体上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引导,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为高效。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其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可以被调动起来。
三、坚持因材施教理念,分层引导学生学习
每个人的学习方式都不一样,何况学生掌握的知识量也不尽相同,而且学生在生活经验、学习能力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教师更要做好分层教学,但分层教学是个“大工程”,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说存在一定的“不现实”性。但即便如此,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也要思考如何运用分层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来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思考,做出自己能力范围内的解答,积极和教师产生互动,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发展。
例如,在教学《古人谈读书》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文章的侧重点和阅读要点进行分层指导,以此来帮助学生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对于学习能力有所不足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布置一些生字词方面的任务,鼓励他们解决,同时针对自己的学习结果和教师产生一定的互动,而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锻炼他们去总结每个段落的大意,提出一些这方面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从而促使学生可以积极投入到课堂上。而对于语文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从更高的角度如“主旨、情感”的角度,去让学生进行总结。这样一来,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得到自己最近发展区内的发展,从而保证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四、结合微课的运用,促使学习更为灵活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学科教师均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来优化教学模式,其中微课就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微课通常短小精悍,只针对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来进行讲解,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十分灵活的观看,促使学生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来有选择性地观看微课,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例如,针对《圆明园的毁灭》这节课,教师可以设计、制作不同类型方面的微课,有生字词方面的微课,有语句分析方面的微课,还有文章结构、立意方面的微课,从而让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需求去进行观看。在课前,学生可以结合教师提供的微课进行预习,在课后学生也可以结合微课进行复习巩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控制观看进度。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就更加有针对性、灵活性。在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方面,教师可以亲力亲为,当然也可以结合网络资源去搜集一些优质的微课,提供给学生。
五、赏识学生优点,树立学生学习信心
新课改明确指出,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遵循方式多样化、主体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而身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上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在评价时也需关注学生的进步,对于学生给予一定的赏识评价。“赏识教育”正是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教育理念下的重要教育方法。给予学生“赏识评价”,可以促使学生感受到一定的鼓舞,避免一些学生因为在学习中遭受的挫折而对语文这门学科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例如,在进行评价时,教师可以沿用分层思想,按照层次的不同,设定不同的评价标准,积极肯定不同层次学生在既定层次标准之上所获得的进步,并毫不吝啬地给予奖励,增强学生学习的好胜心,继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推动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赏识去激励学生取得更高的进步;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教师要通过赏识促使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勉励学生继续加油。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改进与提升过程当中,教师需要从不同的层面出发,结合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让整个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在科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韩士新.生态课堂:变聚焦“教”为聚焦“学”[J].语文知识,2017(24):62-63.
[2]闻丽芬.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J].教育现代化,2017,4(52):385-386.
[3]郝本信.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技巧和方法[J].教育观察,2017,6(24):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