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海文
广东省化州市兰山中学 525134
摘要: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相对有限,这导致教学效率逐渐下降。若想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首先应该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如何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师重点教学内容。但是教师受以往的教学经验的影响,对如何进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感到吃力,本文就相关策略进行讨论。
关键词:初中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在进行初中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若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应该注意当下的教学现状,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有效的教学,改进教学策略。同时作为教师还应该注意一定的教学原则,在相应的原则下进行教学。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问题,思维导图,教学内容,设置辨析点,鼓励学生合作等方式进行思维能力的具体培养,进而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素养。本文就从以上这些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参考。
一、初中思维能力培养现状
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我们发现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仍然采用学生听,教师教的方式,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同时学生对思维能力这一概念也比较模糊,导致在教学中学生的问题积累过多,从而丧失学习信心;此外教师还应该意识到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际和自身的知识迁移能力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帮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注意整合语文知识,逐步形成知识网络,但是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十分有限,导致学生思维能力不断下降;在教学时,教师若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该意识到辨析观点的设立也是一个重要的培养方式,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导致教师过度追求教学效率,忽略了课堂辨析教学的重要性;此外学生的阅读量不足,书籍选择不合适,导致思维能力下降也是重要原因。面对这些情况,我们提出相应教学策略。
二、初中思维能力教学原则
在进行初中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到,若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应该尊重一定的教学原则。首先应该基于以生为本的原则,在教学时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这其中积极进行提问,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教学时,教师还应该注意到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整体性,所谓差异性是指学生的学习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开阔学生的学习思路,整体性是进行进行知识的多方联系和拓展,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时教师还应该注意创新性原则,即进行相关的课上辩论,逐步开阔学生学习思路,在教学时教师还可以积极进行课外书籍的拓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写作,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
三、初中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3.1结合教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思维能力
在进行语文学习中,教师可以借助相关的问题,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提高学生的理解力以及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适当结合信息技术进行直观的教学,让学生借助微课教学模式进行问题的反馈,教师及时进行内容的精讲和细讲,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为接下来的教学创造一定的便利条件。
例如教师在讲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展示相应的问题:作者如何把百草园的景物写得这样精彩?百草园里有许多乐事,你觉得哪一件最有意思?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借助相关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对文章内容进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微课教学模式,将相应的知识重点进行讲解,学生也及时进行反馈,教师对相关的内容进行精讲和细讲,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在教学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上进行发言,学生也提出自己的问题,师生通过交流初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2结合教学内容,整合语文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在进行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也是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但是很多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无法有效提升,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有限,一部分语文知识相对抽象难以理解,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比较有限,导致教学效率逐渐下降。所以若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整合语文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例如教师在讲述《诫子书》的内容时,教师在讲述这篇文言文时,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所以教师应该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为主要前提,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向学生展示其中的重点名句以及字词,使学生牢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教师还可以提问学生:以是什么意思?诫是什么意思?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在教学教师还可以适当进行拓展,讲述《出师表》,同时向学生讲述相关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时,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整合语文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3进行课上辩论,开阔学生思路,提升思维能力
在进行语文知识教学时,教师还应意识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局限于教材,更在教材之外,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适当结合教学内容,提出简单的辨析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也应该积极的参与其中,提供新的观点,开阔学生的学习思路,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接下来的语文教学创造相应的便利,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
例如教师在讲述《名著导读-<西游记>》的内容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讲述《西游记》的重点章节,比如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教师还可以适当向学生提出相关的辨析问题:我们都知道,大闹天宫是最反应反抗精神的章节,而在真假美猴王之后,孙悟空似乎变得十分的听话,这是什么原因?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鼓励学生进行辩论。在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告知:对于《西游记》道家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西游记是一个人修行,孙悟空是心,猪八戒是欲望,沙悟净是理智,白龙马是意志。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述知识,为学生提供新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3.4推荐课外书籍,鼓励学生写作,培养学习素养
在进行初中语文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保证,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首先应该向学生推荐一些可读性较强的书籍,并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写作,利用读写结合的形式,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书籍,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伊索寓言》,也可以推荐《骆驼祥子》,还可以向学生推荐《简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听取学生的意见,依据学生的兴趣,进行推荐,在一段时间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写作,书写读后感,锻炼学生语言概括能力以及对文章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写作素养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在进行中学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了解当前的教学现状,并在一定的教学原则下进行教学。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借助问题,供学生进行思考,初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其次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自主整合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同时还可以在课上设置辨析点,供学生进行讨论,开阔学生思路;最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阅读,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综合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郑汉华,蒋衍华.初中生语文思维能力培育的路径[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20):116-117.
[2]牟志波.培养初中生语文思维能力[J].吉林教育,2017(43):50-51.
[3]鄂彩利.谈初中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6(03):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