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兴趣课堂的构建策略浅析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0期   作者:汤波
[导读] 兴趣课堂这一教育教学概念的提出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始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出发点

        汤波
        上海市宝山区第二中心小学  200443
        摘要:兴趣课堂这一教育教学概念的提出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始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出发点,通过优化教学环节与教学机制的方式,使得课程能够真正与学生的实际心理兴趣机制相适应,以此使课堂真正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正向学习情感的作用下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构建兴趣课堂,教师应该将巧用数字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巧设教学情境引导实践体验作为实践方向,并结合实际的教学逻辑制定合理的构建策略,真正推动兴趣课堂的落实。
        关键词:兴趣课堂;小学语文;构建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实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目标,教师首先应该从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角色入手,即做好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协调工作。这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中驱动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以此使学生能够以更专注的学习意识真正利用课堂实践构建起对教学内容完善且深入的认知结构。为此,教师应该首先将兴趣课堂的构建作为目标,在该目标的作用下积极地寻找真正符合学生心理兴趣机制的课堂创新方向,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优化教学模式与教学机制的构建策略,真正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参与创造客观课堂环境。
一、巧用数字资源创新教学模式
1.利用媒体资源优化表现机制
        在教学信息化的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之下,数字媒体资源能够通过图像、视频或是音频等多元的表现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表现。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为了构建兴趣课堂,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对媒体资源的利用创新与优化课堂教学内容的表现机制。媒体资源对教学内容多样化的表现方式首先具有新颖的特点,这种新颖的表现形式往往在教学中可以快速地吸引小学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其能够将学习视野聚焦在媒体资源对教学内容的表现之上。之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由生动的表现画面所激发,使其真正形成对语文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实现兴趣课堂的构建目标。
例如在《比尾巴》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之中,笔者在课堂中结合教学文章中的实际内容进行了媒体资源的搜集,并将其应用在了课程教学实践之中。在课程中图像资源生动地表现出了文章中所出现的猴子、兔子、孔雀等动物真实的画面,并对小动物的尾巴进行了突出的展示。这种直观的表现方式有别于以往以教材中书面内容为主的表现机制,其新颖的表现形式快速地吸引了小学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其能够专注地观赏起媒体资源中所放映的图像。之后,图像中生动真实的动物图像将教学内容进行了更为具象的表现,这种突出教学内容中主题的表现方式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引流向教学内容之中,使其能够真正形成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兴趣。通过教师对媒体资源的利用能够有效地创新课堂表现机制,使其能够成为兴趣课堂构建的重要推进力量。
2.利用网络资源构建拓展结构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构建兴趣课堂,教师还应通过强化学生语文学习体验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在体验的优化中感受教学实践的魅力所在,以此使其能够在体验中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为此,教师应该通过对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在教学前从教学内容中选择合适的关键词进行收束性的信息搜集与筛选,以此在课程中构建起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拓展教学资源结构。在拓展的资源结构之下,班级小学学生能够获得更多元的阅读体验,使其在体验中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黄山奇石》这一篇文章的阅读教学实践之中,为了使低年级小学学生能够真正在课堂阅读活动之中感受到文字对内容描述所形成的美感,笔者通过构建拓展群文阅读体系的方式,以多篇共同描写黄山的文章,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构建起对黄山更加多元的立体认知。

在课程阅读实践之中,学生能够通过教师在网络资源中搜集与筛选的阅读资源对更对描写黄山秀丽景色的文章进行阅读,从中学生将通过不同作者的文字以多种角度看待黄山这一写作主题,并在多篇文章的同步阅读中不断深化与完善自身的阅读体验,使其能够越来越清晰地理解文章文字所描写的内容,实现了阅读体验的强化,培养起了阅读学习兴趣。
3.利用软件资源创新表达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数字软件资源也出现在了教育领域之中,依托信息技术教学设备起到了辅助学生学习的作用。软件资源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能够通过其强大且具有针对性的功能呈现出更加多元的教学效果,以此实现吸引小学学生兴趣,构建兴趣课堂的目的。
笔者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教育软件即为课件设计软件,通过软件对随堂课件内容所进行的多元化设计,往往能够使每节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呈现出不同的教学效果,从而真正吸引小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之中,笔者即在课件的设计过程中将文章中小蝌蚪找妈妈的叙事结构在课件中进行了单独页面的呈现,并且伴随着文字内容的出现,笔者还利用课件设计软件中的图文混排方式将与文字相对应的动态图像资源进行了融合,这种图文结合的方式则极大地吸引了小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课件设计过程中,笔者还利用软件中的差异化设计功能使得课程中重点的字词内容呈现出了不同颜色、不同字体的表现方式,利用差异化设计在突出显示教学内容深化学生记忆的同时吸引了小学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了兴趣课堂的构建。
二、巧设教学情境引导实践体验
1.构建生活情境引导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直接体验的方式往往能够使学生与教学内容进行更加近距离的互动,使其在深刻体验知识内容的同时能够产生更主观的认知理解,从而促使学生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并使其在主观认知中实现学习兴趣的养成。因此,在构建兴趣课堂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通过构建生活情境的方式调动学生在生活中所产生的情感经验,以此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的情感经验与小学语文中的教学内容构建情感共鸣,使其能够体验文章情感走向,从而在对教学内容的主观学习认知中发现语文学习过程中丰富的阅读情感内容,使其能够形成对语文学习内容的深层学习兴趣。
例如在《妈妈睡了》这一篇文章的阅读教学实践之中,笔者在教学前首先以“我的妈妈”为题,要求小学学生开展了随堂练笔活动,使其能够对自己生活中与妈妈的一件小事进行描写。在练笔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真正聚焦自身的生活实践,并通过对生活中内容的描写真正构建起了课堂生活情境 。在情境框架的写作活动之中,学生能够系统地调动起自身对于妈妈的情感。通过情感经验的调动,学生能够在文章阅读过程中真正与作者的文字建立起共鸣关系,从而更好地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进而在主观阅读体验中强化阅读兴趣。
2.构建互动情境引导内容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方式,引导班级学生构建起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趣味互动情境,以此开展趣味互动活动使学生能够在互动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建立起更具象的认知,并对语文教学内容以及语文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产生更直观的体验,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坐井观天》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之中,学生在笔者的组织之下以小组的形式对文章进行了模拟互动演绎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将分别扮演文章中所出现的青蛙与小鸟,并在文章内容的引导下展开了与文章内容相适应的互动演绎活动。演绎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以直观体验的方式对文章内容形成更立体的理解,更能够直接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所在,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实现兴趣课堂的构建目标。
兴趣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始终将教学改革的目光聚焦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环节与教学机制之中,通过对其内部的优化,使得整体课堂的整体教学能够真正符合小学学生的学习兴趣需求,以此实现兴趣课堂的创设目标。
参考文献:
[1]肖红丽.小学语文兴趣课堂的构建分析[J].散文百家,2018(12).
[2]叶家骅.小学语文兴趣课堂创设技巧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7(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