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四川省阆中市石龙中心校 637429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整个语文学习生涯的启蒙阶段,对于学生今后是否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传统的一元化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语文教育的要求,更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其对于学生语文素养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也缺乏多样性。在此背景下,将多元化理念融入语文教学之中,既有其重要性,亦有其必要性。基于此,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与感悟,对多元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作以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多元;小学语文;目标;情境;合作学习;直观;评价
多元化即指特性不同的对象组合,就教育教学而言,多元化教学意味着教师需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教学实践。在多元视角下设计教学活动,既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适应学生多方面发展变化的客观需要。由于长期受制于应试教育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专注于单一化的教学方式,即只是一味地向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与技能的传授,由此导致的后果便是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的进一步弱化,更无从谈起学生学习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对此,教师首先应从观念上挣脱应试理念的束缚,重视多元化教学方法的交叉运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从根本上突破一元化模式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的困窘之境。
一、紧扣大纲,明确目标设计
小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利用语文教材中的优秀篇目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尤为重要,这也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基于这一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在紧扣教学大纲和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从知识、方法与情感态度三个维度明确目标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才真正契合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
例如,我从以下三个维度对《将相和》一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如下设计:1.知识与技能:会认1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进攻、召集”等词语;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复述故事,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在自主阅读、交流探讨和角色扮演活动中,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了解,学习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和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二、情境引入,激活课堂活力
能够被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大多具有文质兼美、文道结合的特点,其中无一不蕴含着作者丰富的个人情感,这一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不应是枯燥死板的,而应是轻松活泼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善于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有目的地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并以此为契机引入新课,这样便可以激活课堂教学活力,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在教学《跳水》这篇课文之初,我先是利用课件出示了跳水运动员比赛的图片及视频,并向学生问道:“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跳水吗?在各种赛事上,我国的体育健儿在跳水项目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之后,我转身板书了课题:跳水,并向学生问道:“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与大家交流吗?”在学生互相交流过后,我便自然而然引入了新课,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来寻找答案。如此一来,不仅激活了课堂教学活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新课讲授做了铺垫。
三、变革方式,开展合作学习
在应试理念统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在教师的组织和调控下开展的,学生极少有互动交流和自主学习的机会,这便极大地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僵化了学生的思维。为扭转这一现状,教师须在坚持“以学生为本”这一新教育理念的前提下,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引导学生以课堂主体的身份进行合作学习,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与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在教学《祖父的园子》一文时,我先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之后,我让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经历的哪些场景?在对这一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将文章划分为了五个层次,且对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接下来,我让学生在组内交流:1.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谈一谈你的体会。2.祖父的笑里隐藏着什么?3.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既保障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直观呈现,创新教学视角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教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已是屡见不鲜,其凭借强大的交互性,较强的感染力而深受教师青睐和学生喜爱。鉴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电教手段将课文中用文字所描绘的情景或形象以一种立体、丰满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创新语文教学视角,极大地丰富课堂内容,而且还能够打破时空限制,增强学生的认知效果。
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时,我先是以录像引入新课,使学生对文本进行初步感知。之后,我让学生对文章进行了分层,并思考课文围绕小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同时相机板书:样子、驾驶技术、与生活的联系等。接下来,为了创新语文教学视角,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我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现了小艇的样子,并指导学生图文对照,体会文章描写之生动、形象。如此一来,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认知效果,使学生直观感受了威尼斯独特的异国风情。
五、创新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尽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语文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实行的评价制度仍相对落后,仅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尺度,既极大地消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无法满足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鉴于此,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及终身发展,教师应对传统的评价体系进行积极创新,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来多角度、多方面、多渠道地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这样便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教师应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使学生产生心理满足感,抑或纠正学生不当的学习习惯等。其次,要注重评价方式的创新,强调参与与互动,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和他评相结合,以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应多用赞赏性的语言来鼓励学生,同时注意评价的客观性。简言之,就是教师要善于扮演“公正法官”的角色,既肯定学生的进步,又要及时、鲜明地指出学生的不足,这样便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为适应教育教学快速发展的需求,作为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不应拘泥于一元化的教学模式,而是应当在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灵活选择、运用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以使语文课堂重新焕发出生命的光彩,构建出多元化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体系。
参考文献:
[1]魏凤鑫.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17(07):87.
[2]何新龙.多元智能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24):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