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整合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0期   作者:樊勃江
[导读] 本文基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文本

        樊勃江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麒麟小学  655000
        摘要:本文基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文本,围绕教学实际与整合教学理念出发,对群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整合目标确定、内容选择以及组织方法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写作教学;整合实践
        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教学方式,其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等多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也因此从写作角度出发来设计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目标的群文阅读值得进行深入探索。
        一、群文阅读议题的制定
        1、从学情出发
        素质教育提倡以生为本,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人,因此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其主要表现为具象化思维,而此类思维则主要依托于具体事物,教师对此可以通过具体事物或画面图像来增加语言文字的视觉化和画面感,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区欣赏和品析语言文字的魅力与内涵。比如《田园四时杂兴》《清平乐·村居》《游山西村》《乡下人家》四首诗组成与“乡村田园”有关的群文阅读文本组合,在简单理解文本大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口述文本中呈现的画面,并配合多媒体课件来呈现相关图片,以直观鲜明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古诗这一类文本中的情感表达方式,以及不同意象在其中的作用和意义。如,锄豆、织、卧、柴荆等动作描写和意象便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犹如一幅生动的农村风俗长卷。
        2、基于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对于当前小学生的阅读量和能力方法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成为了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总方向,为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依据和参考。作为一门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新课标中提出了小学生应当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来进行沟通交流;吸纳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素养,推动自身精神成长等要求,也由此可见,群文阅读的议题确定必然离不开语言文字运用与思想文化素养提高两个方面,具体可分为语文与生活,语文与思考,语文与生命,语文与人生等等多个方面,这需要在一次次阅读和一次次表达中来不断完善和提升。
        3、源于生活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群文阅读与写作的融合也并非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同样需要以人的生活为基础。从阅读来看,阅读是立足于生活经验对文本的再加工,而写作则是立足于生活经验的直接表达,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教学实际中确定议题都必须要遵循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能够可感可知,真正实现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充分结合。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1、围绕议题,互文互异
        基于互文理论,文本之间具有依赖性和关联性,也可以理解为任何文本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其他文本或其他内容之间相互联系,这也体现了多文本之间的统一性。那么在群文阅读议题的引领下,多文本的选择和组织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具体可表现在同构和异质两个方面,同构是指不同文本围绕同一个议题来反复重复某一知识点,起到加深学生理解的目的,比如“可爱的动物”议题下选取了《猫》《母鸡》《白鹅》《白公鹅》这四篇文本,其共同点就在于都选择了一种动可爱可亲,特点鲜明且栩栩如生的动物,也都表达了不同作者对于动物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可以放大这些动物的特点,让学生明白短篇小说类文本的这一特点。异质则是指不同文本围绕议题来展现出不同的内涵,进而从多角度和多层次来剖析理解议题的内涵与深度。再如“送别诗”,所选文本虽都与送别有关,但各自场景却不同,也由此表现出了不一样的送别情怀,比如边塞艰苦生活与思归之情;依依惜别之情;惜别之际的勉励等等。
        2、基于逻辑,体现建构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整合源于建构主义理论,其认为知识本身并非有意义和固定不变的,而是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赋予其意义。

因此,作为教学内容的文本选择需要具有建构性特点,如此才能够围绕议题来引导学生对文本展开思考和讨论,促进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统一。那么在此基础上,文本之间也需要有明确的线索,比如“走近李白”这一议题很明显是从人物,也就是作者出发;“我们怎么读新闻”即将“观点”作为了文本组合线索;“故事的象征意义”则是“表现手法”等等。
        3、围绕写作目标展开
        根据读写结合的基本原则和形式之一来看,通过原始的写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强烈的阅读动机,即在写作过程中产生一些相关的问题导致阻碍,如语言表达不足,思维闭塞等等,这样就会使学生去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阅读相关的文本,从而解决心中的疑惑。基于这种原则之下,教师可以结合写作教学目标来有针对性地去为学生选择阅读文本,比如“感受说明文”中选择《飞向蓝天的恐龙》《新奇的纳米技术》《琥珀》,写作目标是运用所学说明方法来选择一种事物进行介绍。立足于写作实际需求去选择相应的文本,有利于实现群文阅读与写作整合之间的实践需求,且目标针对性较强,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认知有着积极意义。
        三、群文阅读与写作整合实践
        1、记叙文群文阅读与写作整合
        记叙文是四大实用文体之一,也是小学阶段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核心内容,要想实现记叙文群文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整合教学,就必须要对记叙文相关概念知识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记叙文,其是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及时、状物、绘景以及咏怀等为中心内容的文体,而在小学语文课程内容中,写人、记事与绘景题材则较为常见。群文阅读与写作的整合有别于传统的读写结合教学,其更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主探究,从自己发现知识到内化知识,再到运用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阅读的策略,也就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写‘想’可以不出现‘想’”中,教师可以不将心理描写的方法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文本中阅读和搜集细节,品析语句,理解文本内容,体悟情感,在比较中自主发现心理描写的多种方法。此类教学内容都可以通过学生自主探究、阅读和思考来进行,这样学到的知识才会具有个体性和鲜活性的特点。在学生理解和掌握心理描写的方法之后,教师还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试着写一写文中其他人物的内心活动,最后联系实际来谈一谈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向父母表达爱的,父母又是如何对自己表达爱的。
        2、说明文群文阅读与写作整合
        说明文是与记叙文和议论文同等地位的文本体裁,其是一种客观说明事物和阐明事理的文体,目的就是给读者以科学的知识和科学认识事物的方法。说明文具有简洁朴实的语言,说明对象明确,往往都是针对事物的性质、特点、类别、构造、功用等方面进行介绍,阅读此类文章并非难事,但要写一篇说明文恐怕很难下笔。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在群文阅读中进行感知和发现,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文本的体裁特点以及主要内容是什么。在强化对说明文特点的理解和把握之后,最后立足于科学小品文或文艺性说明文的基本属性来提出写作要求,比如在读完《蟋蟀的住宅》或《爬山虎的脚》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飞向蓝天的恐龙》改写为一篇文艺性说明文,题目为《恐龙的自述》,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基于之前对说明文特点的感知和把握,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说明方法来进行介绍。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整合的探索需要基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特点出发,真正以学生为本,立足于实际学情来围绕文学文本体裁的分类进行实用性的整合实践探究。可以说,群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交互作用使得阅读与写作的距离更近,真正发挥其一体化效果和功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其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实践,也仍需要广大教学工作者不断深入地探索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华静.基于群文阅读提升写作能力——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视角下的习作教学探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8(12):82-83.
        [2]陈琳琳.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写作整合的教学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7):125.
        [3]杨彩云.探究群文阅读理念下小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提升[J].课外语文,2018(18):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