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南屏镇安王小学6633000
摘要:为了提升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将人文教育资源融入课堂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不同的教学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学生在语文课堂的人文教育体验中提升道德素养、完善精神品质。久而久之,学生将凭借课堂上的人文教育实现知识的掌握,也将凭借语文课堂上的人文教育实现眼界的拓展、道德素养的健全和精神品质的完善。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教育
所谓人文教育,就是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开展以人为本的文化教育——教师可以将人文教育融入语文课堂,引领学生在语文课堂的知识学习中了解丰富的文学知识、实现个人眼界的拓展和品质的健全。同时,为了达成理想的人文教育实践效果,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实施针对性引导,鼓励学生在不同的人文教育渗透中拓展视野、提升能力、实现高尚品质和建立和健全。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学生将结合传统文化、课文阅读和写作训练等不同的知识学习接受人文主义教育、实现全面成长。
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教育
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传统文化资源的展示引领学生参与学习,鼓励学生在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中完成知识的掌握。同时,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欣赏和学习中,也将被其中凝聚的高尚品质所影响。因此,当教师借助传统文化对学生实施教育引导的时候,学生将在完成知识学习的同时达成高尚品质的深入感受和理解。
例如,在学习《坐井观天》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为了提升人文教育的实施效果,就请学生借助这篇传统精彩故事进行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借助“坐井观天”成语的由来对学生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参与中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含义。接着,教师借助传统故事对学生进行讲述,帮助学生理解拓展眼界的重要性、了解青蛙和小鸟对于“天有多大”这个问题看法不一致的根本原因。经过教师的教育引导和传统成语与故事的认知,学生不仅完成了课本知识的理解,也结合教师的讲解完成了课文认知、从传统成语延伸的故事中感受到“全面看待问题”的重要性。经过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人文教育渗透,学生拓展了眼界、感受到了知识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二、课文阅读中的人文教育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阅读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引领学生参与,鼓励学生在文学阅读的实践中了解精彩的故事内容、促使学生被阅读作品中的故事所吸引、打动。经过阅读活动的实践,学生将完成阅读理解,也将结合文学作品中的内容接受精神的渗透和洗礼。经过教师的教育引导,学生将凭借阅读受到启迪、建立可贵的思想品质。
例如,在学习《朱德的扁担》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请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当学生完成课文的基础阅读后,教师询问大家朱德爷爷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每一位学生都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有的学生表示朱德爷爷不搞特殊化、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的学生表示朱德爷爷尊重每一个战士,平等对待他人;还有的学生表示朱德爷爷很勤劳、坚持自己拿着自己的东西……教师肯定了学生的见解和看法,且发现学生不仅完成了课文的认知和阅读,也凭借教师的引导和问题引领从课文中汲取了可贵、高尚的人格和道德品质。可见,借助语文课堂上的课文阅读,学生不仅能够锻炼阅读能力,也将结合阅读文章中可贵的道德品质获取人文教育的引导和针对性培养。
三、写作训练中的人文教育
在写作训练中,教师可以借助写作主题的规定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凭借写作训练中的能力训练和素养培养实施课堂参与。经过教师的教育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借助教师的教育引导完成写作活动的积极参与、写作能力的提升和重要品质的逐步建立。
例如,在学习《习作:猜猜他是谁》这部分语文知识的时候,教师借助写作训练活动的实施对学生开展人文教育。在课堂上,教师请学生猜测“乌黑的长头发、爱笑的眼睛,戴着一个金框眼镜也无法挡住她和蔼的眼神。”这句话描述的是谁?学生经过思考,表示教师描述的是本班的班主任。接着,教师借助人物描写活动的安排请学生参与习作训练,促使学生在练习中实现观察他人、欣赏他人等美好品质的建立。经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写作练习,每一位学生都完成了作品。有的学生以“她经常梳着两个羊角辫,每次走路的时候,辫子都一晃一晃的……可爱极了”写出了自己的好朋友;有的学生借助“他有着红红的脸蛋,却总是笑嘻嘻的。一旦当别人遇到的麻烦,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去……”来描述班级中助人为乐的学生。学生不仅在写作训练中提升了写作能力,也在训练中建立欣赏他人可贵品质的建立。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为了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需要将人文教育活动引入课堂。在语文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学生不仅能够凭借人文教育的引导完成基础知识的认知和了解,也将凭借人文教育的培养达成道德品质的建立和道德素养的切实完善。同时,经过语文课堂上的人文教育渗透,学生将建立语文课堂参与兴趣,在提升语文知识学习效率的同时达成认知能力、个人眼界的拓展与综合素养的切实健全。最终,学生将成长为知识丰富、能力完善、品质高尚、素养健全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李波波.人文教育,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灵性[J].黑河教育,2020(11).
[2]刘瑶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黑河教育,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