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贯彻素质教育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0期   作者:李天会
[导读]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中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李天会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箭竹苗族乡箭竹小学  646500
        摘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中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主渠道的课堂教学。所以只有将素质教育贯彻到教学中,才能真正推行素质教育。下边我结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对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作一些初探。
        关键词:自身素质 激发兴趣 素材铺垫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全民素质的轨道上来,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由此看来,素质教育具有三个特性:(1)全体性:素质教育倡导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而不是注重一个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2)全面性:素质教育倡导在教育中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比较充分的全面发展。(3)主动性:素质教育倡导的是每个学生富有个性发展,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正因为如此党中央、国务院向基础教育第一线提出几项紧迫的任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一、教师要以自身的素质去感染学生
        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导者,是教学计划的具体执行者。教师自身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小学语文习作是小学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教学态度素质,要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要有认真仔细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能力素质。教师的教学素质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是师生和谐的催化剂,教师流利的普通话,准确的语言表达,巧妙的板书设计,自然和蔼的教态,博学的知识面等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强的感染力,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激情。因此教师只有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才能保证素质教育的进行。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学习最好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感兴趣”。特别是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识欲望是教师的神圣职责,也是衡量素质教育贯彻优劣的重要标志。
        1.激发兴趣让学生去写
        《大纲》指出:“习作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每次习作之前我事先准备好一篇较好的下水文,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语气朗诵录好音,放给学生听。说,“这就是老师所要表达的。你们能不能和老师一样把自己想说的也表达出来?”这样在老师的感染下,学生心理就会产生一种内部动力,实质上也就是自己要表达的欲望,从而实现了激发学生兴趣,学生主动去写的目的。这便要求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把激发学生兴趣放在第一位,使习作贴近学生生活,让习作成为学生自我表现发展的锻炼机会。
        2.积累素材做好铺垫
        激发了学生强烈的习作欲望,但提起笔来,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写什么?头脑空空,追其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写作材料的积累,这就要求教师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多角度,多方位积累生活材料和注重内外结合搞好读书活动,抓好语言积累和思维成果积累。
        (1)精心设计各种活动,让学生深入生活。
        生活实践是学生习作的重要来源。因此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觉地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如写景的文章就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校园、家乡的自然风光、一年四季不同的气候特点;要求写活动的就先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去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或组织学生回忆曾经参加过的各种有意义的难忘的活动等等。并要求学生在活动时让要注意用课本中学到的富有表现力词语记录下来,写好日记。


        (2)指导好课内外阅读准备好习作素材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是阅读习惯,通过大量的阅读,不仅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智慧,陶冶情操,还使学生抓好语言积累和思维积累。为作文准备了丰富的素材。
        3、指导学生多方立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同一件事可以指导学生从多角度立意,改变传统的单题单句,单线发展的写作模式,创造一种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符合自身发展的写作模式。如:指导学生写《拔河》时,我指导学生从多方面去立意,去思考,可以说明“胜不骄,败不馁”这道理,也可以表表达“团结就是力量”这一中心,还可以表现“拔河也要讲究技巧”的主题……这样的训练。学生的习作才会色彩纷呈;与众不同、独具匠心。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4、当面批改点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
        单独面批指出他们习作中存在的缺点,当面点拨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鼓励学生自己对病文进行修改。修改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原作进行修改,最后选出最恰当,最能表达文意的语句,从而才能培养学生认真推敲,正确表达的实际能力。
        5、搞好讲评,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在讲评时我注意了学生自我评讲,典型讲评,综合讲评相结合。结合学生的实际,不泛泛空谈,抓住共性问题,联系阅读课学到的知识,提高讲评效果。同时选择了一些好的习作,进行观摩学习,让学生受到很深的启发,然后让抽学生自己评讲自己的作文找出自己习作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从而激发起新的写好习作的欲望。达到提高学生习作的水平的目的。
        二、面向全体学生,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使学生“打好基础”。这就决定了我们教育的对象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只照顾几个尖子学生忽视甚至牺牲多数学生,否则素质教育就成为一句空话。
        在具体操作中,就面向全体学生就要做到课堂教育的设计,组织实施,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和难度,以及课后的辅导等应以全体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出发点,这是因材施教,对于基础理论好的同学要本着“源于大纲、源于教材”的要求,使他们“吃饱”。对于基础差的学生,重视辅导,注意在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方面“补课”,既补知识,又补思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其决心和信心,让差生抬起头来,为他们创造“展开才华”的条件。如:我所教的班里有一名差生,平时习作用错词,标点不会用,句不成句,段不会分,他几乎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我在辅导时,发现这个学生在记录本上记录了描写猫的一段话,于是我产生了借机诱发该生的思想。第二天语文课正好讲《猫》,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谁能用自己的话把所观察的猫描述一下?同学们都争着回答,这时我用鼓励、信任的目光投向该生,并让其回答。结果这个学生用流利的完整的话描述下来。同不们都用惊讶的目光看着他,此时的他产生了一股无名的自豪感,成就感,感到自己是:富有才华的优生而不是差生。从此他学习刻苦了,回答问题积极了,对语文习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语文习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总之,在小学语文习作中,只有我们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不断使学生逐渐全面发展,只有加强素质教育中课堂教学的优化,才能挖掘学生的潜力,使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传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教育艺术,2018(5).
        【2】李牧容.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中段作文教学分析[J].人文之友,2018,000(006):2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