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合唱中训练的指挥问题微探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0期   作者:张纯
[导读] 在幼儿合唱中,往往会配备一名指挥老师来指挥幼儿歌唱进行指导

        张纯
        重庆市南川区示范幼儿园
        摘要:在幼儿合唱中,往往会配备一名指挥老师来指挥幼儿歌唱进行指导,其目的就是为了就是明确节拍、保证合唱整齐划一;渲染感情、提示幼儿情感变化;由于部分幼儿合唱配备了简单的伴奏乐器,因此教师还学要对配器的提示等等,这些都是指挥老师在幼儿合唱排练中要做的教学内容,同时指挥老师还要长官课堂纪律,保证教学的进行,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往往能够看到如下问题幼儿无视指挥,各自为营、指挥没有作用,形同虚设等情况。因此本文将通过对幼儿合唱中最容易出现的两个问题进行探讨,详细分析其原因,并突出相关的方法和改进意见。
        关键词:幼儿合唱;指挥;易错问题;改进方法与策略
        
        一、幼儿合唱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幼儿合唱是促进幼儿实现审美教育、培养音乐认知,实现团队合作的重要方式,也是幼儿园最经常开展的集体性活动之一。但是由于幼儿自身难以管教,且对音乐认知有所缺乏,这就容易导致幼儿在合唱过程中出现无视指挥、各自为营,或者只会没有作用,无法体现音乐性格特征等问题。这两个问题是幼儿合唱时的主要问题,目前大多数的幼儿合唱不分男女声部,或者简单的划分男女声部,如果有碰铃、三角铁等伴奏乐器也都为合奏或重奏,幼儿开始演唱、打击节奏以后后,老师只需要将按部就班的打拍子,做一个“节拍器”就能完成任务。但是随着对幼儿音乐审美认知的提升,未来幼儿音乐合唱也将出现具有一定难度性的音乐作品,因此一旦出现多声部合唱,甚至需要有些伴奏乐器停留若干小节后再进入等诸如此类的状况,幼儿大多会无视教师的指挥,无法实现合唱训练的有效进行,甚至幼儿还可能出现畏惧合唱等行为。
        二、幼儿合唱中容易出现指挥问题的原因分析
        导致这样的原因是多层面的,主要层面在幼儿这里,次要层面在教师这里。
        (一)幼儿层面
        1.低年龄段的孩子在学习合唱、伴奏等音乐活动当中时往往由于自身的问题需要引导,幼儿往往缺乏的第一个能力就是快速的背谱、背词能力。一旦幼儿无法背谱,就无法将视线离开乐谱,最终无暇顾及老师,同时由于演唱、演奏的不熟练导致了幼儿必须全神贯注的盯在乐谱上,也就是所谓的被动看谱,这样大大减少了幼儿看指挥的可能性。
        2.在合唱的过程中,孩子往往非常的“固执”即认定一个节拍从头到尾打到底,无法段时间明确声部中切分等复杂节奏,再加上不看指挥,一意孤行。一旦碰上后附点、切分音等音符,孩子在不看智慧的情况下能够演唱、演奏到位,那么这些孩子后面就都是对的。如果在这些复杂节奏位置孩子没有进入到正确位置,那么孩子将会在错误的基础上不断犯错,且孩子意识不到自己演唱与他人不和谐的情况出现,只顾自己闷头干,最终忽略了指挥。
        (二)教师层面
        1.幼儿不看指挥,首先可能是教师的教学安排没有安排好,幼儿没有时间充分的掌握合奏时所在声部的技能,同时幼儿没有准备意识,导致了许多幼儿在合唱排练的时候才去识谱。同时,幼儿在日常课上往往更被注重教学重点,教师或有意或无意的压缩合唱实践的内容,仅仅是口头上指点几句,也造成幼儿对于合奏内容的不重视,最终演化为合唱曲目生疏,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看指挥。
        2.教师教学方法不到位,没有时刻教育幼儿看指挥,合唱课的内容本来就应该是各幼儿的声部都已经熟悉或者熟练的情况下进行,但是有些老师的教学直接从合唱教学开始,这就导致了幼儿注意力过度专注在谱面上,久而久之,就丧失了对指挥的注意力。
        三、解决幼儿合唱指挥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教学设计拥有前瞻性
        在合奏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中具有前瞻性,具体可以将合唱课的课下要求归纳到每日的学习内容中去,如家长日常帮助,固定时间上课等,比如每个月的第四周上合唱课,那么老师就应该在教学设计中设计第一周应该预习、第二周要达到熟练背诵歌词,第三周要能有效的演唱声部,第四周上课之前达到背谱水平等等,分工细化、明确,保证每个幼儿上合奏课的时候对于自己谱面是熟悉的,是可操作的,这样他们就有注意力去注意到指挥的内容,从而达到看指挥的效果。
        (二)培养幼儿的抬头意识
        在合奏课的过程中,会有单声部合唱还是多声部合唱或有伴奏合唱或者其他的任何形式,基本上都会存在主声部和次声部、伴奏声部的区别,但是有些幼儿因为日常习惯导致自身声音极大,影响合唱的效果这个时候指挥就需要遏制一下这些幼儿在发声过程中过大的响度。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必须抬头看指挥”的意识,同时将幼儿的演唱的成果录制后让幼儿聆听,发现不足,更好的让幼儿拥有合作意识和抬头意识。


        例1:
        1.导入
        老师:孩子们,最近你们都在看什么动画片呢?
        幼儿进行回答
        老师:看来大家都很喜欢动画片,老师小的时候也喜欢动画片,最喜欢的是《猫和老师》大家看过没有?
        幼儿:(此处鼓励幼儿进行讨论,教师应掌管好课堂纪律)
        老师:看来孩子们讨论的如此激烈,那么老师就放一段给大家看看吧!(播放猫和老鼠中含有指挥的情节)大概3分钟
        老师:孩子们你们发现了什么吗?
        幼儿:(根据幼儿的发言,并引导他们得出,合奏的音响效果会根据指挥的变化而变化)
        老师:下面,孩子们,你们来看看真实的指挥是怎么指挥乐队的,(播放视频,2分钟)他们都是按照身体的身体与语言来指挥,当指挥的身体张开,整个人手势抬高的时候,那代表什么呢?
        幼儿:代表乐曲活泼
        老师:那么如果相反的,指挥的身体在收缩呢
        幼儿:代表小心的谨慎
        老师:对的!那么孩子们你们知道指挥的具体职能了吧!
        幼儿:知道了
        老师:那么孩子们在合唱的时候,要不要看老师呀?
        幼儿:要!
        2.指挥应最大限度的给予幼儿方便
        许多幼儿合唱时,尤其是有简单打击乐器伴奏时不看指挥是有原因的,因为打击乐作为通奏低音进行伴奏,有的时候节拍需要自行计算,关注指挥往往会耽误自己算节拍,所以宁可不看指挥。这就要求指挥在课程中最大程度的发扬“奉献精神”即通过肢体语言、小细节的方式向幼儿透露节拍的信息,让幼儿不再苦于计算,幼儿在尝到不用计算节拍的好处后,自然而然的就会抬头看指挥了。
        3.对指挥的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还有一部分幼儿不看指挥是因为看不懂指挥,针对这样的方法就是普及指挥的内容,如幼儿在合唱歌曲的拍号时,老师就应该对拍号的指挥方式进行叙述,同时也要在曲目中使用身体语言来表达乐曲的情感,让幼儿对指挥有所了解,也是必须要进行的步骤之一。
        4.巧用信息技术
        目前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开始日新月异,已经能够充分实现智能化的特征。因此,教师可以巧用信息技术来实现幼儿的指挥问题的解决。首先,幼儿不看指挥容易出现的节拍问题,可以使用诸如Gargeband等软件在伴奏中实现节拍器的功能。这些软件可以精确到街拍的强拍、弱拍甚至是强、弱位。通过实现节拍的功能让学生在聆听伴奏的时候就能形成节奏意识,减轻教师在指挥中需要兼顾节拍的压力。
        结语
        合唱问题中幼儿的指挥问题是当前有儿合唱中最核心、最难解决的问题,本次研究中分笔者通过自身对幼儿指挥问题的若干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案,以期为后续的研究者提供一些经验。
        参考文献:
        [1]丁瑶琪.幼儿园大班歌唱活动游戏化研究[D].黔南民族师范学院,2019.
        [2]梁毅超,张丹.浅析如何高效开展幼儿园合唱活动[J].才智,2018(21):160.
        [3]张埏薪.幼儿合唱技能的训练方法初探[J].大众文艺,2018(10):219-220.
        [4]杨金妃.幼儿园大班合唱教学的有效对策[J].北方音乐,2017,37(02):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