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丽娜
黑龙江省伊春市南岔县东方红学校 153000
摘要:在我国的教育体系当中,语文学科一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学科。小学语文是学生今后学习所有科目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特别重要。阅读是学生吸收新知识,了解不同文化的主要手段,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以及提升知识储备的过程中占有极高的地位。因此,身为小学语文任课教师,必须积极的相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在明确学生特点的前提下,遵从“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开展更加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接下来,本文将围绕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一步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语文课程的教育工作成为了小学阶段学校教育体系当中的重要一环,在提升学生语文知识基础以及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方面能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仅如此,在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透过教学内容了解我国民族文化,产生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阅读作为语文课程的基础,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肩负起教好阅读以及带领学生学会阅读的重任。
一、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阅读是语文课程当中的关键一环,是开展语文教学工作的基础,在近年来,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成为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却有部分教师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学工作难以深入展开,不能有效推进。具体来说,首先,从教师的角度分析,有部分教师对于阅读课程的重要性没有清晰的认识,不重视阅读教学,认为阅读教学费时费力,且难以直接体现在小学生的考试成绩当中。这种情况是教师的专业素养低下而导致的,严重的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也有部分教师没有积极的响应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没有及时调整和转变教学方法,给学生带来了较差的学习体验,使得教学工作出现困难。其次,从教师评价的角度进行分析,有部分教师对教育工作本身产生了错误的理解,不能将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升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一味的“以成绩论英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去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量。最后,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展开分析,当今小学生的课业压力较大,学生难以抽出更多的精力进行阅读,因而导致学生的阅读水平难以提升。
二、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运用信息技术,提升阅读效率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阅读课堂当中,大部分教师所采用的往往都是“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难以回应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期待。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黑板等,使用这些功能齐全,快捷便利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帮助教师构建一个更加富有生命力的课堂。利用这些教学手段,不仅仅能够更加精准的开展阅读教学,更能够将互利网中数量庞大的信息填充进语文课堂当中,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与此同时,在教师为学生制作课件的过程中,采用这样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为教师的教学工作省下很多时间,并且相对与传统教学而言,要更加省力。不仅如此,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教师能够广泛的利用互联网当中的信息,让课堂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能够有效的将互利网大众文化与语文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除此之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立足于信息技术“声、光、形、色”四位一体的优势,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比如,教师在执教五年级上册的《白鹭》一课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堂上,教师为了让学生更要好的认识白鹭这种鸟类动物,感受白鹭的美,在课程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记录白鹭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初步体会白鹭的美。接下来,教师为学生讲解课文,有意识的将课文中的文字内容与视频、图片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加深理解。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便能够真正的认识到“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二)小组合作探究,提升学习效率
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所有科目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工作当中,教师应当充分的重视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喜欢上阅读,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们产生思维上的碰撞,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一个良性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能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积极的展开小组合作探究。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将内化到自身的之的知识转化成语言,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对其他学生进行知识输出,更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内心的想法,并且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积极的吸取他人的经验和知识,弥补自身的劣势。
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抛出一个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以此引发学生之间的讨论,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提升小组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同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辅助学生,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工。如,一部分学生负责理清文章的脉络,另一部分学生负责画出文章中的好词好句等。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在合作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文章,吃透文章,进而起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效果。
(三)创设教学情境,提升学习体验
良好的氛围是学生进行高效学习的前提和基础。由于小学生非常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合阅读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在情境之中更好的体验文章,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阅读的过程是一种心灵的体验,学生们在交流经验的过程中,会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去揣摩作者想要传递的信息,想要表达的情感,从而提升学生对文章情感的体验。因此,在阅读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打造“读书交流会”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的交流,从而审视自己的阅读过程。
另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明确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广泛的应用角色扮演游戏,通过学生“分段落朗读”、“情境短剧表演”等形式,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之内,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例如,教师在执教《将相和》一课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让学生抓住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并带领学生分析这篇课文当中的主要矛盾,矛盾激化点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把课文改编成一个简单的剧本,在课堂上,让学生使用自己提前准备好的道具,“演一演”这篇课文。这样一来,学生们便能够通过表演和观看表演,提升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四)多元教学评价,审视学习成果
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仅仅停留在学习成果的层面上,更应当通过评价,帮助学生全面的了解自己。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设置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具体来说,在教学任务结束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互评”环节,以学生为单位,对小组内部的成员进行评价,引发学生们对小组合作探究成果的重视,进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效率。同时,学生互评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对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在这样的评价模式下,学生们能够及时发现小组存在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们辩证看待问题的眼光。
不仅如此,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还应当设置“学生自评”环节,让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对学生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展开评价,促进学生对自我的反思,帮助学生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做出规划,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小学五年级的阅读教学工作任重道远,只有教师付出心血,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郝素贞.探讨如何进行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106.
[2]刘欣.如何进行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29):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