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0期   作者:吴亚如
[导读] 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推进过程中,一些全新的教育方法已经成功应用至实际的课程教学之中

        吴亚如
        河南省灵宝市秦岭学校,河南灵宝467143
        摘要: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推进过程中,一些全新的教育方法已经成功应用至实际的课程教学之中,其中,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合作学习模式始终不失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手段。对此,围绕合作学习模式与初中数学教学进行融合的价值,在结合实际及相关教学案例基础上阐述初中数学教学应用合作教学方法的有效策略,旨在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提供帮助,并最终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显著提高。
        关键词:合作学习模式;初中数学教学;教学创新;应用策略
        引言:
        现阶段,伴随着素质教育思想的不断推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被动式、灌输式教学,而是更加倾向于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同时系统启发学生学习思维的引导式教学,其中,在教师发挥自身引导教育能效过程中,通过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分组并组织学生参与集体学习,能够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保证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最终达到改善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根本目的。
        一、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作用
        1.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转变课堂教学观念
        在传统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受应试教育机制影响教师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导致学生学习个性被严重忽略,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对此,通过导入合作学习模式,学生个性差异充分得到尊重,能够彻底突破传统教学体系框架,在实现教学模式创新与教学思维优化的过程中打开课程教学的新领域。
        2.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改善师生的课堂互动关系
        针对传统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教学通常由教师主导,限制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此,借助融合合作学习模式与课堂教学,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同时,通过发挥教师的引导教育作用,能够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在营造积极、融洽课堂互动氛围的基础上改善师生的课堂互动关系。
        3.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实现学生能力的优势互补
        对于不同学生来说,其学习个性不同且能力特点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借助构建合作学习课堂,能够在合理小组分工的基础上实现学生能力的优势互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同时,借助配合开展合作竞争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


        二、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科学划分学习小组,保证学生配合效果
        在合作学习模式中,小组学习是最为主要的形式之一,而如何就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是保证学生合作学习质量的关键所在。其中,教师应深入把握每个学生的能力特点,尽可能秉承优势互补原则来就学生进行分组,进而一方面发挥优秀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确保落后学生的学习自信,最终营造融洽的合作学习氛围。此外,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围绕不同小组要求其制定个性化的小组名称和小组口号,在激发学生合作意识与团队意识的过程中保障合作学习参与的积极性,最终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奠定基础。
        2.重视课前小组互动,启发学生探究思维
        围绕数学学科,其是一门兼具抽象性和复杂性的科学学科,因此,教师应巧妙就课堂导入环节进行设计,在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探究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感悟。其中,应帮助学生合理进行小组分工,明确不同学生的学习任务,在引导学生设计明确小组学习目标的基础上保证学生合作学习的协调有序开展。例如,针对《平行线的性质》一课,基于平移、空间图形等基础课程知识帮助学生就合作学习任务进行明确,通过导入实物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确保学生合作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3.注重课时小组竞争,提高学生团队意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通过设计一定课堂竞争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与参与力,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针对《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课,考虑到课程教学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运算求解能力,可在学生合作学习之余设置难度不一的课堂习题,并标注相应的分数,进而在以抢答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此外,可借助一定奖励给予优秀小组,最终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同时也能确保课堂教学气氛的融洽。
        4.强调课后小组探究,发散学生数学思维
        在课程结束后,借助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知识延伸,通过布置适当的探究性作业以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够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收获不一样的学习成果。例如,针对《三角形的稳定性》一课,组织学生多渠道搜集生活中的三角形建筑,并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也能在学生积极分享的过程中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此外,在学生合作探究过程中,适当导入信息技术等现代学习手段,在构建学科融合课堂的过程中拓宽课堂教学的形式,最终促进学生的多元能力发展。
        结束语:综上,针对合作学习模式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能够充分就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进行提高,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深入把握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巧妙分组以发挥不同学生的能力优势,进而在积极予以学生指导的同时确保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最终促进初中数学教育水平的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静.有效合作,成就精彩——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20(28):75.
        [2]常有军.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40):92-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