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如何促进学生“参与式学习”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0期   作者: 刘金娟
[导读]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改革的背景下,要求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中的主体

        刘金娟
        北京路第一小学
        摘要:在新课程教学理念改革的背景下,要求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中的主体,这也是从侧面要求教师应该尽快的进行课堂角色的转化,因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度,会对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本来就不能维持特别的久,如果在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非常低下的情况下,课堂中的教学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如何促进学生参与式学习进行分析,提出指导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参与式学习;新旧知识结合;自主探究;创新培养方式;制订激励方案;提高教材创造性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解理论性的抽象内容的时候,就需要先通过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度,这样学生才会在理解抽象化内容的时候,没有太多学习问题的产生,在课堂中的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在课堂中讲解知识内容的状态,对于数学课堂中教学效果的有效性也会产生非常直接的影响,如果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中,并没有主动的进行学习活动的参与,那么在课堂中教师对于知识内容的讲解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学生是课堂中学习的主体,其主体作用的发挥,才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将新旧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结合的过程中,就需要通过促进学生探究新的学习思路,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参与度。
        一、新旧知识结合
        教师在课堂中讲解知识内容的思路,对于学生的最终学习效果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因为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对于教师的思路进行模仿的,在模仿的过程中才可能激发学生新的思维方式,以及产生不同的理解观点,因为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意识都是非常薄弱的,所以,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在理解抽象知识内容的时候,难免就会觉得比较的吃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就可以通过将新旧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促使学生探究学习新思路,教师也可以通过丰富生活化数学教学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数据的表示和分析”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自己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构建思维导图,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预习效果,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部分就是手收集数据,通过观察的方式,对于数据进行记录,然后用表格的方式呈现出来,第二个部分就是表示数据,通过使用不同的统计图,根据统计调查的类型,有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等,然后第三个部分就是对于数据进行合理科学的分析,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数量的变化形式,并且找出或者是计算出平均数,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将新知识内容与旧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掌握,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新知识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式学习的效率可以得到不断的提升。
        二、自主探究
        在素质教学理念不断的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时候,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可以了对于教学方式的积极探索创新,在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中,有效的提升数学课堂中的教学质量,以及对于知识内容的讲解进度,教师在数学课堂中,通过积极创设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在课堂中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可以在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在课堂中学习中都是参与度。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确定位置”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的时候,需要让学生先明白位置是用行和列来表示的,把竖排是叫做列,横排是叫做行,教师在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内容弄明白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对于数对的意义进行了解学习,用有顺序的两个数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就是数对,教师也可以通过结合信息技术教学的方式,开展不同种类的探究活动,在激发学生对于知识内容探究学习兴趣的同时,就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也可以通过创新对于学生各项学习能力的培养方式,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学习兴趣,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进行知识内容讲解的过程中,也需要让学生明白,在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中,是先表示第几列,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题目的解题能力。
        三、创新培养方式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这样才可以有效的提升课堂中的教学反馈效果,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对于学生的思维习惯进行有效的培养,在初级学生数学思维习惯形成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促进其思维空间的拓展,创新对于学生的培养方式。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分数除法”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对于整数除法的相关内容进行复习回顾,尤其是有关于整数除法的意义,因为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教师需要通过结合一些比较有趣新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这样才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式学习,对于学生各项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是教师在课堂讲解知识内容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的,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中的最终学习效果,教师在创新对于学生的培养方式的时候,就可以结合不同的教育教学的理念对于学生展开科学有效的指导。
        四、制订激励方案
        小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是非常渴望受到教师的关注和重视的,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可以通过制定激励性的教学方案,对于学生进行言语上的激励表扬,教师也可以通过提升学生在课堂中对于数学知识内容的学习信心,从而让激励策略有效化,在结合不同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特点实施激励策略。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长方体的体积”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对于长方体的面积公式进行复习回顾,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知识内容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将激励性的教学策略运用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对于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探究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实践得出的知识理论,会让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信服度更高,在学生进行习题计算的过程中,也会有运用知识内容进行解题的意识,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就需要通过激励式教学方案的运用,促进学生的参与。
        五、提高教材创造性
        在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不是特别良好的教学前提下,教会就需要提高数学教材应用的创造性,这样才可以增加知识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在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就要从可以提高课堂中的教学趣味,以及促进学生的参与式学习这个角度出发,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所获得的满足感。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倒数”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对于倒数的意义进行讨论学习,因为对于倒数的说法是固定的,教师就可以通过让学生判断不同的说法哪一个符合倒数的定义,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提高教材创造性的基础上,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动力。
        总而言之,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质量,是直接反应在学生的考试分数上的,其中,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于教学活动的参与度,也从侧面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率,因为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教师无论是在开展任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都是为了巩固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掌握,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就需要通过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从而有效的巩固小学生对于数学抽象化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学习。
        参考文献:
        [1]杨日前.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实践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3)
        [2]张秀花.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