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琨
哈尔滨市闽江小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多媒体的出现以及应用,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教师在课堂中借助多媒体进行授课已是常态。多媒体在课堂中的出现为教师展开教学提供了很多助力,教师恰当的使用多媒体,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把学生难以理解的一些问题通过多媒体的别样展现更加具体化。而且教师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在一定程度上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从而有效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再加上教师借助多媒体本身的独特优势能有效吸引学生的在课堂中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授课进度。
关键词: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利用多媒体展示思维导图,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和备课压力
数学知识的学习相对来说是有些枯燥和抽象的,基于小学生年龄小的情况,数学课堂的学习效果可能会不太稳定,所以说教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营造出一个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是一件很重要又急迫的事情。而且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对于学生和教师所提出的要求也是有所增长的,所以教师将现代化的一些教学手段与传统的一些教学方式有效结合起来,能将课堂的构建和知识的教授更加符合当下学生的学习状态,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中心。
一、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生好奇心较重,在学习一些东西时,很大程度上是小学生好奇心和兴趣的驱使,所以说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要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这就需要借助一些外在的事物去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授课时单纯的讲和说在一定程度上是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在讲授一些知识难点时反而会促使学生越学越疲惫,所以教师适时的用多媒体去展示一些趣味内容能改变课堂上课情形,使学生改变被动学习和接收知识的状态,从而享受课堂和数学学习。
例如,在教授“时、分、秒”这一节内容时,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认识这三个时间单位,这一学习内容与生活紧密相连,所以让学生学好认识时间和时间换算十分重要,而且这一节内容能有效帮助学生初次明白时间的长短,建立起对时间的观念认知,从而能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学会遵守时间。这一内容的学习离不开实际操作,但在教师教授基础内容阶段时,可以先画出时钟的基本零件,让学生对时针、分针、秒针有初步认识,再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与钟表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在看的过程中试着读出钟表上的时间,然后根据所读时间进行时、分、秒之间的准确换算,这样学生能更加直观、形象的去认识钟表,时针、分针和秒针的转动也是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计算时间时也会淡化一些难度。
二、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小学数学的知识内容是以比较基础的,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处于培养和成长的阶段,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是一件比较有难度的事情。教师在备课时找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视频,将死板、静态的知识内容以动态有趣的形式为学生展现出来,在充分集中学生学习精力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点。有画面的知识相对文字知识来说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因此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充实课堂内容,使得数学知识的讲解也能图文并茂,从而放大数学学科的趣味性。
例如,在教授“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节内容时,学生之前接触和学习的是小一些数字的加法和减法,计算起来会容易一些,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在生活中也十分常用,所以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就需要调动学生所学旧知识去解决新的相关问题,理解几千、几百、几十的加减方法。学生之前更多接触到的是两位数之间的加法和减法,所以在学习几百几十相加减时会不由自主的借用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这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帮助,但同时也要注意大数字之间加减时的进位和退位。教师在讲解基础知识内容时,要与学生讲清楚各种数学算法中所要注意的问题,再带领学生学习一些其他计算方法,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法。接着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去播放一些与数学计算相关的动画,让学生能释放一部分课堂压力,并能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还能加深对数学计算知识的理解,加以巩固计算知识。
三、利用多媒体展示思维导图,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学科是一门理科学科,在解数学题时有些知识是需要灵活运用并穿插的,非常考验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掌握。有一些学生每一单元的知识点都学的很好,但一考查到几种知识点结合在一起的数学题目时,就不知道如何下笔,影响总体的数学成绩,这就是学生对于所学的数学知识没有进行系统性的复习,对一些相关联的知识点不是很明确,所以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知识复习整合时,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捋清楚,这样学生的学习思路和解题思路会更加清晰,数学学习效率和数学成绩都会有所增长。
例如,在教授“测量”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问学生是否知道测量,测量又是做什么用的,借助这些问题尽快将学生的思路和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中去。这一节内容的学习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这样才能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好测量的知识。学生之前接触并学习过长度单位厘米、分米和米,而这一节内容的学习所涉及到的长度单位就多了一些,教师在授课时就要带领学生认识毫米和千米,并帮助学生建立起毫米、千米的长度概念,这样学生在进行单位换算时也能避免一些困难。教师在讲解完这一节基础知识后,可以花费一些课堂时间去帮助学生捋清楚这几项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明白10毫米等于1厘米,10厘米等于1分米等这些基础的换算知识,这样学生在进行任意两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时也能思路清晰,避免出错。
四、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和备课压力
教师除了授课,还要进行备课、改作业、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等等,所以时间的安排是非常紧张的。在以往的教学课堂中,教师都是手写全部板书和备课内容的,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带来了压力,而且课堂上进行板书也占用了一定的课堂时间。由于小学生在校时间短,数学课的安排也是很少的,课堂时间尤为珍贵,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借助电脑能减少一部分备课时间,还能在网络的帮助下丰富课件内容,这样教师在进行正常授课的时候就能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减少板书的次数,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课程教学中,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身上。
例如,在教授“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节内容时,学生在之前的课堂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已经知道一些平面图形了,这一节内容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进一步的认知。教师在正式讲解课本内容前,可以先问问学生是否还记得正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特点是什么,然后让学生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形,这样对于学生计算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也有一些帮助。这一节内容的学习主要是围绕着图形展开,有一些学生对于图形的感知能力不强,在学习时难免会有一些不懂的地方,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借助电脑丰富一下教学内容,穿插一些动画图形,这样比较直观的方法能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总而言之,教师讲多媒体教学与学科课堂进行有效结合为学生授课已被广泛应用,而且教师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能打破空间、时间的束缚,以影视、图画的形式在课堂中呈现出更多的可能性。教师也要紧跟教学改革的步伐以及接受教学模式的改变,并且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灵活运用,让学生能更加轻松的学习数学知识,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这样教师才能更好的构建数学课堂。而且多媒体的有效又恰当的应用能很大程度上调整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和学习积极性,从而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徐博.浅谈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4(24)
[2]顾长春.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