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三数学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0期   作者: 罗花花
[导读] 学生在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过程中

        罗花花
        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第二中学   211400
        摘要:学生在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过程中,借助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归纳与总结相关知识点,提升学生系统化认知能力和建立结构性记忆,是一种高效化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思维导图工具应当融合数学课堂的教与学应用中,提升学生完整化、流畅化的复习数学知识,提升学生对数学理论的全面掌握,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形成,进而提升数学知识的及时教化率,推动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有效调用所学知识,以此实现学生数学水平的整体提升。为此本文将根据自己教学经验和实践感悟基础上,谈论思维导图在高三数学的应用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有效学习能力,可持续保证高三阶段学生的复习质量。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三数学;应用研究
        对于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学而言,众多学生存在传统的学习观,这些观念造成学生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率较低,自我学习积极性较差等现象,这也使得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处于低水平阶段,无法实现显著性提升。而思维导图模式可以将课堂新知笔记简洁化和系统化,使得知识点在自己后期复习中更加直观、高效,这样学生在复习中或者做题中,实现有路可循、有据可依,能够保证学生在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简单画图工具,它能够帮助学生将繁杂的数学知识整理在一起,使得连贯化、明了化,并且根据思维导图不同的线条,强化知识间的重难点,以此实现激发学生记忆力的选择性和推动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教育功效。基于此,高中数学教师应该为了降低数学教学复习难度、全面梳理教学大纲及重难点、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目标上,有效借助思维导图的独特优势,全面推动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的有效提升。
        一、构建知识网络
        高三学习与新课教学有很大区别性,高三数学复习课中主要带领学生回忆之前学习的内容,通过将各类知识点串联在一起,构建一个系统化的知识网络,并且导入经典例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深化知识,使得学生脑海中能够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是沿用线性化复习策略,能够对学生回忆和巩固高中数学知识上,有一定的教学成效,但是数学课程还具有逻辑性和数理性的特点,这样在延续传统线性化复习策略,不能够实现“知识串联”和构建属于自己“知识网络”目的。为此,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改变这种教学方式,通过思维导图模式来帮助学生轻松、有效的实现复习的知识串联目的。例如,在“圆的方程”内容复习中,不再采用传统的复习教学方式,以回忆圆的标准方程——对圆一般方程复习——习题巩固训练。而是采取近年来对该知识点的热门出题形式,将直线系方程与本课复习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按照建立思维导图的方式采取复习教学:头结点为“直线与圆的方程”,下面再有直线与圆两条分支,再往下分别是直线方程、两直线关系和标准方程、一般方程,然后最底部的汇总结点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样教师通过问题导向的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对知识节点内容的回忆,以此将树状图嵌入学生脑海里,最终有效解决教师布置的各习题节点问题。同时,在思维导图辅助的教与学中,将会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联结性,也将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复习中,从而推动学生建立自己系统的、完善的数学知识网络体系。
        二、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在常年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部分高三数学教师的课程教学中,过于重视考试相关的内容教学,轻视了知识概念与解题技巧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积极性作用。这样重视短期数学成绩的教学理念,没有立足学生长足发展的角度,很容易导致学生遇到数学问题,缺乏举一反三和灵活运用数学思维轻松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为此,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站位和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彻底抛弃传统的教学观和学生观,能够立足学生未来发展必备能力的角度出发,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这样当学生数学思维形成后,将会为学生带来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而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发展起到推动性教育作用,因此教师应该科学合理使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中,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排列组合”知识点上,教师通过借助思维导图工具,将解题过程整合为四个步骤,如下:1.按照逻辑顺序进行分类;2.采取合适的分类方法;3.对分类进行讨论;4.归纳与总结。通过这样规范学生解题的过程,以促进学生数学解题逻辑思想的培养。具体而言,如:假设,一所学校里8名教师中,派遣4名教师去到4个不同的农村学校去做支教,若已知甲、乙两名教师均不能去,并且甲与丙两名教师共同进退,试问可以有多少种支教方式?”按照上述思维导图的解题流程,可以轻松得出以下三种不同的支派方式:1.甲、丙同去,但乙不去。2.甲、丙都不去,让乙去。3.甲、乙、丙均不去,能有效避免出现重复或是遗漏的情况……。在这样的复习方式中将会大大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对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提升起到关键性推动作用。
        三、提炼数学问题
        高三数学复习课堂中,教师无法对每一道习题都进行系统、详细的讲解,这不仅浪费课堂宝贵的教学时间,也无法显著学生复习数学的功效。为此,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教学工具,进一步提炼问题,归纳总结类似题目的惯有解题思路与方法,将知识间的共性适用在相似知识点上,这样将会有效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数学水平的目的。例如,在函数的零点问题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将函数的零点解题思路制作成思维导图的呈现形式,再根据数学逻辑将相关的分支内容填充其中,如:函数与方程的关系和数形结合的方法。以函数与方程的解题思想,即将函数与方程结合起来,以求得方程的根,平面数轴上表现为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即根据函数区间的单调性以求得解。在这样图文并茂的解题思路引导中,将会显著性提升高三复习效率。
        四、赏识评价为主
        在高三数学教学中为了将思维导图工具贯穿课程始终,教师也需要重视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由于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制作出了的思维导图水平都呈现鲜明性差异。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因材施教,积极应用赏识教学评价,以鼓励性、肯定性的评价,激发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动力,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保证学生拥有一个乐观的学习态度,面对学习上的种种困难。因此,在赏识评价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为出发点,对于不同学生的画图差异性,那么教师只针对思维导图涵盖知识理论正确即可,对于美观与否并应该过度要求。对于思维导图涵盖的知识不够完善和系统,那么教师要立足同理心视角,代入学生的学习立场,把握不同学生的具体问题,然后开展师生教与学沟通,以启迪、引导的谈话形式,针对不同学生存在的问题,实施因材施教的干预策略。这个过程中多给予学生学习正向化反馈,以鼓励教育为主,肯定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共同与学生分析自己的问题所在,促使学生能够自己有勇气、有能力、有态度地完善自己,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此外,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思维导图模板,并且实施“结帮带”小组学习形式,以相互评价对方的思维导图,激发学生主动完善自己思维导图的动力,以此实现小组成员取长补短、相互监督的学习过程,从而推动学生快速掌握思维导图工具,有效借助思维导图工具,促进学生复习质量再度提升。
        参考文献
        [1] 何正文. 思维导图在高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教学考试, 2019(29).
        [2]姜德余. 刍议思维导图在高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 000(044):75.
        [3]梁群波.有效利用思维导图,提高高中数学复习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6(35):46-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