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林韡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西工大锦园实验小学 710082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渗透化应用,教育教学领域也呈现出了课程数字化的趋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推动课程数字化进程的加速,教师应该积极地学习数字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并以积极的尝试态度将其真正落实在实践进程之中。并且教师应该始终对自身的实践做好分析与反思工作,以此为基础不断地制定出更为贴合小学数学教学框架的数字资源应用策略,以此推动课程数字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与真正落实,为学生的数字化高效学习提供良好的客观指导作用。
关键词:课程数字化;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也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及时学习,将数字化的教育资源应用在了自身的教育实践之中,以此推动了教育教学数字化进程的推进。这一对教学进行数字化革新的方式,能够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之下得以从内部得到创新与优化,使其能够以更加有利于学生认知效率提高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呈现,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举措。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为了真正推动课程数字化进程的加速,教师应该首先立足于实践制定出符合实际教学框架的教学策略,优化数字资源的利用模式。
一、善用媒体资源导入教学内容
1.媒体资源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媒体资源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化表现工具,其在教学中的应用首先具有新颖的应用特点,并且其本身生动的表现形式又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加立体的呈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教师对媒体资源的合理利用,能够快速地在教学内容的导入环节中吸引小学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吸引小学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往往能够使小学学生以更积极的态度融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之中,使其始终能够以更专注的精神完成教学内容的理解活动,由此促成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例如在《长方形与正方形》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之中,笔者在课堂的教学导入环节之中利用班级中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进行了一系列媒体资源的展示。在展示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真实拍摄的图像资源认识到多种多样来源于生活之中的与长方形和正方向有关的事物。这一展示活动的新颖形式首先能够快速地激发学生的观赏兴趣,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资源赏析的过程之中。并且图像资源对教学内容所进行的生动展示更是快速地吸引了小学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其对图像资源生动展示的内容产生了建立更深入理解的欲望。在课程导入环节巧妙地利用媒体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表达,学生往往能够由其形式激发出兴趣,并跟随其具体的表现内容将兴趣延伸至教学内容之上,从而真正形成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课堂积极参与提供主观推动力量。
2.媒体资源具化抽象数学概念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的部分内容学生在以往的生活中并没有真正地接触过,这使得没有基础认知经验的学生在面对抽象的数学概念时难以快速地建立起对知识具体的认知,这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效率。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导入环节利用媒体资源的方式,通过媒体资源对教学内容所进行的立体表现,使得学生能够快速地建立起对教学内容的具象化认知,进而辅助学生基础认知的建立,为后续的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在《东南西北》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之中,笔者在教学导入环节即利用媒体资源为学生展示了多种生活中与东南西北相关的视频资源。在如太阳从东面升起、从西面落下,北极星等内容在视频资源的展示过程之中,学生能够借助生活中具体的现象对于东南西北这一将要学习的位置现象建立起初步的认知基础。通过媒体资源的利用辅助学生所构建起的认知基础,学生将能够在后续的课程学习实践中更快速地理解教学内容,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优化课件设计强化教学应用
1.注重课件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常常在课件设计的过程中通过设置媒体资源的方式适当地辅助教学内容的表现,以此增强课件内容的趣味性。然而在现阶段的课件设计工作中,部分教师却常常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把握好适度原则,这使得课件设计过程中媒体资源的设计往往超过了教学内容的展示,导致出现了本末倒置的学习现象,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往往更多地被媒体资源所吸引,进而出现了学习效率难以提高的问题。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利用课件资源,教师应该通过注重课件资源配置合理性的方式,有效地协调课件中媒体资源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使其能够真正发挥出辅助教学内容表现的作用,推动课件利用有效性的提高。
例如在《去游乐园》这一乘法计算内容的教学实践之中,笔者在课件设计的过程中即为了增强课件内容的趣味性,将一些游乐园相关的媒体资源融入到了课件之中。并且在适度性的原则之下,笔者有意识地将媒体资源放置在了课件版面中偏向角落的位置,使得媒体资源能够真正起到点缀教学内容的作用。通过这种设计方式,课件在课程中能够真正在吸引小学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始终将教学目光聚焦在教学内容之上,真正促成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2.注重课件重点内容的突出性
课件设计工具中丰富的功能往往能够使得教学内容以更加多元的形式呈现在小学学生的面前。在小学数学教学数字化进程的推进过程中,教师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课件资源辅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与学习活动,即应该将增强课件中重点教学内容突出性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在课件的作用下对重点内容产生更深刻的印象,进而带动学生记忆效率的提高。为此教师在课件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善于利用课件设计工具中的功能对重点教学内容进行突出化的设计,以此利用突出效果强化学生的认知印象。
例如在《平移和旋转》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为了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能够对平移与旋转这两种几何物体的移动概念建立起深刻的印象与认知基础,即在课件设计的过程中对这两个几何定义进行了突出化的设计。通过笔者对教学内容进行颜色、字体等差异化设计的方式,重点基础性内容与普通教学内容形成了明显的冲突视觉效果,这种效果能够极大地强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印象,实现对学生认知结构的优化,促成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3.注重课件呈现结构的整合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课件设计,能够有效地起到辅助板书内容进行教学信息呈现的目的。通过对课件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师可以更加快捷地将教学内容以科学的整合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在节省了板书时间的同时,使得学生能够在更为系统的表现结构中更好地记录教学信息,从而促成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课件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将整合性作为课件呈现结构的设计思路,做好信息整合工作。
例如在《运算律》这一章节的教学实践之中,笔者即在课件设计的环节中对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等章节中的运算律的特点进行了统一的整合,使其以系统的整合结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通过在课件设计过程中设计的整合结构,教学内容能够更加快捷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并且在课件中教学信息以十分简洁的结构梳理了不同运算律之间的关系,这使得学生能够在课程中更好地完成知识的记录活动,促成学生知识结构构建效率的提高。
通过立足于教学实践制定出符合数学教学逻辑的数字资源应用策略的方式,能够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有的放矢地利用数字教学工具,使其能够切实地出现在最合理的教学环节,真正实现对教学环节与教学机制的优化,真正落实数字化教学模式于课程之中。
参考文献:
[1]蒋敏杰.小学数学数字化学习的价值分析与实践探索[J].小学数学教育,2018(24).
[2]蒋慧明.小学数学数字化教学的优势与局限性分析[J].文存阅刊,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