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营上镇宽塘小学 655503
摘要: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且具有趣味性的授课模式,真正在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数学学习方法,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增强数学教学的高效性。本文注重从翻转课堂、自主探究法以及多媒体教学三个角度,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旨在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成功构建。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通过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以及对实际数学现状观察,教师发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采用大量练习的方式,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企图将学生打造成为“考试的机器”,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严重消磨,部分学生存在严重思维定式的状况,而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便成为空谈了。针对这种状况,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真正转变原有的授课方式以及教学观念,真正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探究,真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达到增强学生数学综合学习能力,提升小学数学教学高效性的目的。
一、运用翻转课堂法,增强学生学习成就感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真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获得自信心,并在此过程中,更为积极地投入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促进他们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从而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可持续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教师可以运用翻转课堂的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真正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并在课下学习相应的数学知识,在课上予以展示,让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结合他们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方向应的引导,真正让学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方法,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讲授“鸡兔同笼”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翻转课堂的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真正让学生在课下探究数学知识,并在此过程中,真正地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与此同时,在开课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示个人的数学学习成果,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更为深入地了解个人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在问题改正的过程中,获得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简要介绍翻转课堂中的一道习题:在一个笼子中有小鸡和小兔两种动物。已知一共有5个头,16条腿。求解这个笼子中一共有多少只小兔,多少只小鸡。为了让学生在课下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必要的帮助,教师运用现代通讯技术,了解学生的状况,并进行针对性引导。在再次开课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课下学习成果。小陈积极地举手说:“我一共探究出中两种解题思路。解题思路一,运用算术法,即假使一共有5只小鸡,则多出来的6条腿一定属于小兔。由此,我可以判断出小兔子的数量为3,而小鸡的数量为2。通过检验,我得到的结果是正确的。解题思路二,运用方程法。在列方程前,我寻找关系式,即从两种动物头的数量为5,以及腿的数量为16,进行相应方程的设计。我设小鸡的数量为X,则小兔的数量为5-X,小鸡和小兔总的腿的数量为2X+4(5-X)=16。由此,我解得X的值为2,则小兔子的数量为3。”通过运用翻转课堂的方式,教师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相应的问题,进行探究,真正促进他们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成就感。
二、采用自主探究法,培养学生思维周密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真正为学生搭建独立探究的空间,真正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享受独立解决问题的快乐。
与此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以及课堂的表现,进行针对性引导,真正让学生的问题探究,更具有方向性,也让学生更为全面地思考数学问题,真正达到增强学生思维周密性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因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多方面的角度,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究,增强学生思维的周密性。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第一点,讲授知识。教师运用多媒体,讲授因数的定义,并通过互动的方式,让学生更为全面地理解此部分知识。与此同时,教师通过初设习题的方式,考察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掌握能力,为下一步的教学奠定基础。第二点,创设问题。教师创设如下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请尝试找出30的因数。与此同时,教师引导性地对学生说:“请尝试从多个角度思考,并进行相应的检验,以免发生遗漏的状况。”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走入学生中,积极地与他们沟通,结合学生的反应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引导,让学生的思考更具有方向性。第四点,展示成果。在大部分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鼓励学生分享探究成果。小陈积极地举手说:“通过结合教师的引导,进行相应问题的探究,我发现30的因数依次有1、2、3、5、6、10、15、30。”通过运用自主探究的方式,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的同时,让学生进行相应问题的探究,并结合他们的实际学习水平,进行针对性引导,增强学生思维的周密性。
三、使用多媒体教学,降低学生的学习坡度
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有些内容具有较强的抽想性。在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将抽象性的数学知识以形象化的方式表达,真正在让学生更为直观、形象地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最终达到降低学生数学学习坡度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圆柱的体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真正形象生动地展示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度,获得良好的多媒体教学效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第一点,提出问题。在上课后,教师提出如下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你们如何推导圆柱体体积的公式?生一疑惑地说道:“我们没有学过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怎么可以推导出来呢?”第二点,展示情境。教师适时地说:“我们通过观看多媒体,仔细观察圆柱形状的变化过程中,并在此过程中,充分联系圆面积的推导过程,以及长方体的体积,从而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第三点,巡场观察。在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应的情境过程中,教师走入学生中,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并在此过程中,结合学生反应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引导,真正让他们更为深入地探析相应的问题。第四点,展示成果。在大部分学生探究结束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成果。小左积极地举手说:“通过观看视频,我发现转化后近似长方体的体积与圆柱体的体积相同。与此同时,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为长、宽与高之积,我分析出圆柱的体积公式为圆柱的底面积与圆柱高之积。”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真正让学生更为直观地观察情境,并在此过程中,构建多媒体情境与数学知识的连接,真正达到降低学生学习坡度,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总而言之,在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真正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在此过程中,构建与学生实际学习水平相符的授课模式,让他们在享受数学学习乐趣的同时,逐步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最终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成功构建。
参考文献:
[1]方伟红.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5)
[2]张庆华.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研究[J].心理学探新.2016(05)
[3]蒋海明.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思考[J].华夏教师.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