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浅析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0期   作者: 黄珍芸
[导读] 在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注重从课堂教学以及学生学习两方面入手,

        黄珍芸
        云南省文山市薄竹镇乐诗冲中心学校
        摘要:在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注重从课堂教学以及学生学习两方面入手,并在此过程中,引入角色扮演法、生活教学法、实践教学法以及课堂导入法,旨在在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让他们全身心融入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在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真正让学生在实践中、摸索中,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促进他们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最终达到增强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上,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也不注重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从而无法让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快乐,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便成为空谈了。针对这种状况,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转变原有的“以分定生”的教学理念,真正打造属于学生的一片数学学习天地,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在接受教师的引导下,掌握学习方法,真正促进学生综合数学学习能力的增强,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一、运用角色扮演法,提升教学趣味性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真正搭建属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天地,让学生融入到具体的数学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情境中的问题,真正在增强教学趣味性的同时,促进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提升数学角色扮演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授“认识人民币”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扮演生活中的角色,并购买相应的生活物品,促进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也让他们真正享受角色扮演的乐趣。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第一点,讲授知识。为了增强学生对纸币知识的认知,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真正让他们加深对元、角、分的单位的认知。第二点,营造情境。教师组织学生,对教室进行重新布置,并准备角色扮演所需的各种生活物品,以及相应的纸币。与此同时,教师鼓励学生挑选个人喜欢的角色;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应的情境,让学生根据相应的情境,进行对应的角色扮演。第三点,展示成果。教师在此,对两位学生的角色扮演状况,进行简要介绍。小洛说:“你需要购买哪些物品?”小陈说:“我想购买三支圆珠笔。”小洛说:“一支圆珠笔的价格为2元。你购买3支,需要6元。”小陈将手中的10元递给小洛。小洛说:“您给我10元,共消费6元,找您4元。”通过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教师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真正让他们在此情境中,运用知识,提升角色扮演教学质量。
        二、使用生活教学法,提高学习自主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的方式授课,即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课下完成,并在课上展示个人的学习成果,真正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动性。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进行针对性引导,真正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学习方法,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增强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讲授“克和千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布置生活化作业的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真正让学生在获得独立学习空间的同时,更为积极地投入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并在展示个人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数学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第一点,布置作业。

教师布置如下的生活化作业:请寻找生活中以克,或是千克为单位的物品,并回答下面的问题:一只鸡蛋的重量为60();一桶雪碧的重量为1.5();一根香肠的重量为10()。第二点,实施引导。教师运用通讯技术,了解学生的课下作业完成情况,并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进行针对性引导,真正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数学学习方法,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第三点,展示成果。在再次回归课堂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学习成果。小洛说:“一袋食盐重量大约为450克;一袋食用大米的重量为10千克。在教师的引导下,我用类比的思维,解决上述问题。一只鸡蛋的重量不可能比一袋食盐重,因此,我认为鸡蛋的重量为60克。一桶雪碧的重量显然要比一只鸡蛋重,因而不能用克表示,而是用千克。一根香肠的重量按常理来推断,即为10克。”通过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教师让学生将学习的视角转向生活,并运用对生活物品的认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真正让学生运用类比的思维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真正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采用实践教学法,培养学习成就感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实践教学的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真正让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实践,在提升学生问题探究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提升小学数学实践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授“圆柱体”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实践教学的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真正让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让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第一点,布置实践问题。教师布置如下的实践问题,让学生思考:尝试从圆的面积推导过程,以及长方体的体积两个角度,分析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第二点,准备工具。教师准备如下的工具:橡皮泥、纸板、圆柱形槽子、水以及抹布。第三点,实施引导。为了让学生的思考更具有方向性,并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圆柱体向近似长方体的转化,真正让学生以此视频为参照,进行相应问题的探究。第四点,展示成果。教师观察到大部分学生解决此项问题后,鼓励学生分享实践成果。小陈积极地举手说:“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视频引导,我进行如下的操作:首先,用圆柱形槽子制作一个圆柱。其次,结合视频的引导,对圆柱进行重新切割,从而拼凑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再次,我观察这个近似长方体的体积为长、宽、高之积。我结合圆面积的推导公式得出:这个近似长方体的长宽之积,即为圆的底面面积。最后,我得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为:底面积与高的乘积。”通过运用实践教学的方式,教师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的同时,真正让学生结合问题,结合相应的引导,进行相应数学问题的探究,并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也让他们遵循教师的引导,更具有方向性地投入到数学问题的探究过程中,真正让学生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中,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在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有效教学是师生合力的结果。为此,教师不仅要注重提升个人的专业素质,而且还应真正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学习心理,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对个人的教学实际,进行总结,进行反思,并将相应的反思成果,再次运用到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真正达到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并不断获得数学教学能力提升的目的。从另一方面而言,小学数学教师应多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心理;阅读关于小学生的书籍,真正掌握与小学生的相处之道,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亲其道,信其师,使学生全身心走入数学学习中,促进他们数学学习能力的增强,最终达到增强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永平.浅谈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6(03)
        [2]刘印营.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寻[J].华夏教师.2017(13)
        [3]王平兴.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