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法达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淄河中学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将目光投向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之中。而在初中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的角色作用也不仅是以前对学生进行学习上的督促,更要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及文化修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意识作为主要的班级管理工作。若想切实实现这些目标,这就需要班主任不断创新有效的管理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进而激发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为建成良好班集体奠定基础。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如何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望对广大初中班主任提供帮助。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班主任;方法策略
在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这个时期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极为重要,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作用。而班级作为组成学校的基本单位,使学生每日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对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作为班级中的“大家长”,其自身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浓厚的影响,为此,如何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效率,成了当今班主任重要的工作方向。
一、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现状
在现今初中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受限于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未得到有效改善,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首先,由于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很多班主任班级管理手段较为落后,仍利用以往制定严格的班规来约束学生,学生在犯错的时候往往会受到班主任严厉的惩罚,并且班主任只知道对学生进行惩戒,不从心理层面对学生进行疏导,致使学生在犯错之后仍不清楚自己错在哪里。严重阻碍了班级管理效率。其次,班主任对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较低,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现阶段班级内学生数量较为庞大,班主任的管理压力不断上涨,使班主任的工作状态力不从心。再次,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其个性特点发生了不一样的转变,导致班主任无法准确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无法为班级管理制定有效的策略,为班级管理的开展带来了不小的难度。最后,在实际班级管理过程中,很多班主任仍采取“独揽政权”的管理方式,缺乏与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对学生了解不全面,导致管理的天秤一边倒,忽视了家庭对于学生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性作用,进而致使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常常步入误区,造成班级管理效率的下降。
二、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有效对策
(一)不以成绩论英雄,推动班级全面发展
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种类的需求也在日渐更新,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学习培养也不能仅仅只抓成绩问题,更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结合有效的管理手段,制定更为全面系统性的管理方式,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在实际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首先应当尊重每名学生之间的个体化差异,尊重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性格特点,并以此更为全面地了解学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班主任应当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之前,要系统性地制定管理方案,从多角度、多层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不断推动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切忌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出现“以成绩论英雄”的管理误区,要公平公正地对待班级内的每一名学生。这就要求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不仅要督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培养其潜在的能力,不断挖掘学生所展现的各项特长,只有这样,才可以保障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发展。
在实际班级管理过程中,由于每名学生受制于自身原生家庭影响与社会经历的不同,每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均有所不同,具体就表现在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当中。作为初中班主任,应当对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全面充分的了解,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断的管理方案,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管理原则,更加贴合当前素质教育理念下以生为本的教育需求,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不断进步和发展。
(二)改善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方式
在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以往的班级管理模式是班主任的“霸权独揽”,通过制定各种严格的班规及自身每天对学生的严格检查而开展的班级管理模式,这种方式使学生在日常班级生活中压力倍增,严重损害了学生的班级主体地位,同时还为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划上了不必要的隔阂,进而导致班主任无法顺利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学生会在这种压力较大的氛围中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现阶段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当加强学生的班级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不断培养学生具备班级“主人翁”意识,切实将德育理念灌输到学生们的内心,只有这样的班主任才能更加容易受到学生们的喜爱与尊敬。比如,当班主任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应当以朋友的姿态与学生进行交流,减轻学生对班主任的戒备心理,增强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与好感,并积极融入到学生当中,与学生做朋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向班主任敞开自己的内心,帮助班主任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与此同时,在开展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还要不断培养学生的班级参与意识,给予学生更多的班级自主权利,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的日常管理活动中来,更好地帮助教师为班级建设出谋划策。
另外,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有意识地培养一批负责任的班级管理团队,不仅可以减轻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压力,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律性,更加突出学生的班级主体地位,在学生的自查自纠过程中,逐渐使其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准则,为自身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基础。首先,在进行班级管理团队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组织所有学生积极进行选举参与,使每名学生都有成为班干部的机会,在通过民主投票选取的过程选出负责任的班级干部,在班干部确认以后,班主任还应当对每名班干部进行简单的岗前培养,教授其必要的管理技巧,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有助于帮助班主任开展接下来的班级管理工作。通过设立有效地班级管理团队,可以有效减轻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同时,学生作为班级生活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是最了解学生的,确立班级管理团队可有效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帮助教师及时的发现并改善,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效率。
(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惩罚分明
在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建设往往基于最为基础的举措,建立健全完整的班级规章制度便是其中之一,这里所说的班级管理制度并不是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中,有教师一人制定的“霸权政策”,而是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主题班会,班主任通过在会上引导每名学生积极参与发表看法而总结出来的有关规章制度,其内容更为贴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避免了以往制度无法落实的尴尬现象,确保了班级制度落实的有效性。
例如,针对学生早上迟到的问题,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规整制度的讨论,有的学生说迟到的负责接下来一周的擦黑板任务,有的学生说迟到的负责一周的班级卫生值日等等,最后班主任将学生的意见及建议进行总结,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最为贴合学生意愿的制度内容,这样不仅是制度的内容更为贴合学生实际,也使得学生在进行参与制定班规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约束能力,为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的今天,作为初中班主任应当摒弃传统的管理理念,积极挖掘有效的管理手段,为学生构建良好的班级氛围,激发学生的潜能,为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有效基础。
参考文献:
[1]桑杰.初中班主任管理策略[J].读与写,2018,15(28):212-213.
[2]鲁旭红.浅谈初中班主任管理[J].丝路视野,2018,(28):28.
[3]张付英.浅谈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8,(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