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搞好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0期   作者:陈颖
[导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趣是搞好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陈颖          
        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开发试验区中心学校                  525000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趣是搞好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我们可以美好环境、主题活动、竞技比赛、学科参透、言传身教来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思想品德教育效果。
        关键词:激趣;中小学;德育工作;策略和方法
        
        提到中小学的德育工作,人们想到的往往只是如何循循善诱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理论说教,而忽视了激趣这个环节。何谓激趣          激趣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认为激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是搞好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只有把学生的各种兴趣激发起来,加以因势利导,就能事半功倍地提高德育的教育效果。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人们只有对某种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主动地、积极地去追求。纵鉴古今,无数成功人士所取得的成就,都是由兴趣开始的。我国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出生于医学世家,从小就对学医产生极大兴趣,当时其父亲极力反对他从医,强迫他参加科举。但在强烈的兴趣驱使下,他放弃科考、潜心钻研医药,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而成为一代中医药学宗师,并著成世界闻名的医学巨著《木草纲目》。美国杰出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他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地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的两千多种发明为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他们的成就都是由于热爱数学研究,对数学始终保持浓厚兴趣。还有,《茂名青年》总编、新一代年轻诗人赵红尘先生,他的成功也是源于他自幼喜爱文学开始。这些例子不胜枚举,都说明了兴趣的重要,兴趣是走向成功的源动力。
        谈到上德育课时,常常听到一些老师埋怨:“最难上就是德育课,不管你怎么说,学生都不爱听。”我们为什么不反问一句:“学生为何不爱听呢          ”很明显,答案就是兴趣问题。俗话说:“牛不喝水难按牛头低”,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自觉地受教并自觉地践行。事实上,很多德育工作搞得好的单位,如多次被评为市、区级“德育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禁毒先进学校”、“少先队红旗大队”的低埒小学,在德育工作中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学生进行着激趣这一环节的工作。可见,激趣是德育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那么,应如何实施激趣这一环节呢?结合我三十年的工作实践和经验,我认为可以采取这几种形式进行。
        一、以美好环境激趣
        美好的东西总能让人赏心悦目、怡情养性。我们茂南开发试验区的五间小学就非常注重运用美好环境育人的手段:学校在教学大楼前悬挂醒目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和“优教、优学、高质、高效”等激励性标语;在校内大力植种花草树木,使校道小径绿树成荫,草坪花卉争奇斗艳;校园布局错落别致,整洁有序,美丽的环境使人心旷神怡、催人奋发向上,以美激发学生的兴趣,以美烘托校园氛围,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同时,我们在课室内悬挂国旗、教育方针、《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名人名言和“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等内容的班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环境的熏陶和思想的洗礼。

另外,学校要求教师要风度美、举止美,语言美,行为美、板书美,做到“四勤”“五不”,即对学生勤招呼、勤观察、勤辅导、勤家访,不攻击弱点、不轻率下结论、不说讽刺话、不体罚学生、不嫌弃后进生,创造美好的师长形象、美好的语言环境、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好学上进的各种兴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以主题活动激趣
        活泼好动是学生的天性。我们注意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乐活动之中。老师们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并结合时局形势,围绕一定的主题开展各种班会和少先队活动。如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时,组织学生读毛泽东著作,观看歌颂毛泽东的电影,唱歌颂毛泽东的歌曲,写学习心得体会等,在孩子心中树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激发学生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发奋读书的兴趣。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期间,我们举行了“祖国、祖国,我爱你”、“爱我中华”、“心系祖国”等系列主题活动,组织学生观看《小兵张戛》、《闪闪红星》、《伟人毛泽东》等故事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了解国情的兴趣。我们还开展“助残”、“救灾”、“扶贫”慰问”等活动,从小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兴趣和心中有他人的美好情操。
        三、以竞技比赛激趣
        竞争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驱动参与的欲望。学校举办“读书节”、“艺术节”、唱红歌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各类知识竞赛和征文比赛、文艺汇演、校运会等大型活动;班级进行纪律、卫生流动红旗评比和“公物无损班”、“文明班”等评比,开展红领巾争章活动和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文明学生”、“安全卫士、”等活动,为学生创设了各种竞赛机会和展现能力的各种平台,满足学生争强好胜、提高自信的心理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各种兴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四、以学科渗透激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形象直观、生动有趣的知识总是更容易学习和记忆”。以学科知识或具体事物进行德育的渗透,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例如: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介绍我国的数学成就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这样,学生在学到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很自然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因此,我们如能充分发挥各学科的德育渗透优势,善于运用直观教具、讲故事、听录音、看图片、看视频等教学手段来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激发兴趣。这样,我们的德育工作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现行的教材中具有大量的德育因素,老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思想教育因素,善于运用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图案、图形和设置悬念等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深刻理解其中含义,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发挥学科参透的德育功能。
        五、以言传身教激趣
        “教育的艺术就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卢梭《爱弥儿》)。我们激趣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只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因人、因事、因时地采取适当的激趣形式,激发学生各种美好、健康的兴趣才能使德育工作得心应手。然而,要激发学生对德育的兴趣,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认为首先应在自身的素质,形象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师的印象,这个印象包括业务水平、师德、仪表等。例如对老师的教学印象好,就会对这门课的学习总保持着高涨、昂扬和激动的情绪,学得轻松、善于思考并且能较长时间地记住所学的内容。相反,就认为这节课时间漫长,无知识可学,可想而知教学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了。事实上很多学生都是因为喜爱这个老师而喜爱这门课的。因此我们在实施激趣这个环节时应首先从我做起,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素质及形象。“使学生在知识的王国里啜饮知识的甘露,在美的领域中成为审美的人”(席勤《教育书简》)。
        总言之,激趣,是愉快教学的前提,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办法,是搞好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重视。
        参考文献:
[1]张香兰.当前中国道德教育的文化使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4)
[9]刘敏.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和应对[J].教学与管理,2008(8):14-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