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落实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0期   作者:简楠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教师们要积极更新教学思想观念,

        简楠
        湖南省益阳市东坪镇中学    湖南    益阳   4135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教师们要积极更新教学思想观念,认识到班级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场所,更是培养学生成人的重要基地,因此,在教学中落实对学生的德育培养应当成为教师们的重要目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起到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树立起以德树人的基本教育观念,认识到自身所承担着的德育职责,加强德育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让学生成长为讲文明、懂礼貌的优质人才,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
        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的年龄阶段上,好奇心旺盛,对新鲜事物充满着探究的欲望,在快速成长的同时也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走上错误的道路,因此,班主任作为学生学校生活的主要负责人,更是应当肩负起德育的重要职责,使用正确的德育原则和手段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学校生活中来。在实际的教育管理中,班主任要正确认识到自己所具备的德育职责,明确德育的目标,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设计合理的德育方案,取得更加理想的德育效果。以下就是对此的一些具体看法,以供参考。
        一、初中班主任德育功能的具体体现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作为我们社会中最为活跃的青少年群体,初中学生的三观问题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学生与社会的接触正在变得越来越密切,在家长、网络等途径会接收到很多的信息,从而受到强烈的感染,导致学生的三观急速形成。因此,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学生的自我认识,让学生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脚步,乐于成才,为成才付出努力,从而使学生获得不断的进步。
        疏导学生的心理。现在的学生接触的信息比较多,看起来懂得事情也比较多,但是大多数学生在心理上还未成熟,学生的心理发展程度跟不上知识获取的速度,从而导致学生容易出现心理落差的问题,给学生的身心成长带来挫折。因此,在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从心灵上接近学生,从而让学生健康全面的成长。
        培养学生的个性。良好的个性能够使人终身受益,初中阶段的学生性格敏感,在外界环境和自身心理的引导下,个性会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因此,在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正确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让学生成长为不卑不亢、开朗大方的人,从而达到理想的德育效果。
        二、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落实途径
        1.发挥出班主任的榜样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不言而喻,很多时候,学生都会按照教师的处事方式去决定自己的处事原则,而班主任更是对学生的影响巨大。因此,要想落实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目标,班主任更是应当从自身做起,给学生做出榜样,让学生从班主任的身上吸取力量,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在班主任带来的积极影响下主动地完善自我,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地价值观,在无形中落实德育。
        比如,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注重自身的着装,要身穿整齐、整洁、大方的服饰,向学生展示教师的职业美,让学生认识到服饰在一定程度上要和自己的身份保持一致,从而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感染,避免学生出现攀比或者追求奇装异服的情况,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观。另外,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注重起自身职业道德的提升,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积极展开教学实践探索,丰富自身的职业知识体系,掌握更多的有效教育方法,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做出榜样。


        2.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一个班级里的学生在个性、学习能力、兴趣、思维方式等等方面势必会出现差异性,身为班主任,我们应当形成正确的教育原则,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我们全力教育、保护的对象,班主任要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去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尊重,从而使学生更乐于敞开心扉,向班主任倾诉自己的问题,进而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比如,在和学生进行对话时,班主任要结合不同学生的个性去采取不同的交流策略,从而让学生更好接受班主任的意见。对于性格比较开朗的学生,班主任可以直接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且和学生一起商讨犯错的原因以及可行的解决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平等的尊重,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对于性格比较腼腆的学生,班主任则要首先肯定和表扬这些学生的进步、取得的成绩,之后再点出其还存在着的不足,从而让学生可以获得自信心,乐于去完善自我。此外,身为班主任,我们还应当允许学生发泄自己的情绪,从而根据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到对症下药,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
        3.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班级氛围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因此,要想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班主任必须从班级氛围入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融入到班级体中去,通过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来促使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快乐。因此,在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当积极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之间逐渐成为朋友,变成能够沟通的对象,从而实现班级氛围的构建,发挥出班级的内在价值。
        比如,班主任可以组织一次分享兴趣的活动,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在课下整理自己的兴趣爱好,之后再在活动的过程中向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班级里找到同好,从而促使学生之间可以更好地进行交流;再比如,班主任可以通过班干部的途径来实现促进学生交流的目的。班干部是一个班级不可或缺的部分,班主任也可以通过班干部的途径去了解班级的实时情况,包括学生们的情绪等等,从而制定详细的德育计划,同时,班主任也可以让班干部起到引导的作用,调动班级里的积极情绪,让其他学生也加入到互动中来,实现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总之,班级里的学习氛围是班主任必须关注的一个因素,班主任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友好的对话,当发现学生的交流出现阻碍时,班主任要及时的找出解决方案,从而营造温馨的班级氛围。
        4.采取趣味性的德育手段
        德育是我们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但是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绝不能因此而采取灌输式的手段,导致学生对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产生反感的情绪,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班主任要尽可能的采取充满趣味性的德育手段,营造活跃的德育氛围,让学生受到环境的感染,在无形当中接受正确的德育观念。
        比如,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一起看电影,让学生观看《难以忽视的真相》、《未来世界》等蕴含着环保观念的电影,从中受到感悟,这样,比起长篇大论的告诉学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受到刺激,可以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此外,在初中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还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社会实践等等充满趣味性的方式去落实对学生的德育培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三观,进而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本文针对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落实展开了一番叙述。初中阶段的德育工作关系到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是否能够拥有良好的道德实践,因此,初中班主任要充分地发挥出自身所具有的德育功能,对德育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成长需求来展开恰当的德育工作,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培养,提升初中教育的整体质量,促使学生在良好德育观念的影响下成人、成才。
        参考文献:
        [1]陈恺. 初中班主任德育胜任力的调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2]汪蕾. 初中班级管理中实质教育公平问题与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