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0期   作者: 杨青
[导读] 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传播渠道。

        杨青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第三中学  365050
        摘要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传播渠道。因此,如何用45分钟的时间课堂教学,提高每个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是每个小学教师都积极地参与探索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历史课程教学主要注重有三个知识方面:历史基础知识,思想品德教育,能力的注重培养。以往,我们比较重视关注前两个关键方面的能力问题,我个人认为在高校全面推广学生素质教育工作过程中,我们仍然应该更加重视关注第三个关键方面的能力培养,即对高校学生综合能力的严格训练。如何用适当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特殊的思维能力?我的感受是,贯彻教师以主导为学生,以学生为主导的原则,通过老师的"引导"提高学生主体意识,最大程度地鼓舞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变成一种主题参与的课堂教学,使师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提升,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提升。习能和创造性能。
        关键词:思维能力;培育;中学历史
        一、巧设疑问,创设思维情境
        思维的过程始于问题。精心提问,是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思考的关键,在教学之前用问题连接新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入新的教育内容;教学过程中把问题贯穿在教学的过程中,创造问题的情境,始终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激发他们进入主要角色。我在教学过程中,把自己设计好的问题板书,让学生把这些问题带到课文中,展开讨论。此后,随着老师的解释和学生们讨论答疑,再次提出新问题,随着教学进行的深入,问题不断得到解决,学生思维同样也在不断的培养中。问题设计时要注意下列两个方面:(1)提出的设问方向要清楚,是为解决课程的重点和困难,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对完成课程任务有利。()设置问题的梯度, 使得当学生感到能够再跳一次,足够才能得到的那个时候,避免简单地问题提问或是对话式的一般提问。当然,问题在于设计也千万不能搞得太难,要不会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因此,教师学校应该在课堂备课的任何时候,根据我校学生学习水平精心统计设置这些问题。如在文中说到"新时代的曙光",为了有效地分析比较近代中外之间的历史差别,也为了更突出近代新文化在中国的艰难曲折,我先以我校师生互动交流的具体形式,回顾中国西方近代化艰难的发展历程,然后又提一问"西方世界是如何实现近代化的起步呢?"西方近代化究竟是什么样的特点?"因此,引入了新的教学内容。然后是出现的"文艺复兴,还是技术创新?为什么?影响因素有何吗?"包括开辟新航线,可能会产生什么影响?"要求学生在认真阅读课文时,就要学会认真思考和深入讨论这些教学问题,使语文学习者具有一定目的地、明确学习目标。当这门课讲完后,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课后的思考:通过这门课,结合实际情况,你对不同国家的发展程度有什么感受?
        这样的教学,使得学生的思维在教学的进程中不断得到激发,思维始终处在积极的活动之中,其效果也自然好。


        二、要赋予历史教学时代精神
        国耻屈辱教育在我国历史主义教育中一直是一项重要教育内容,通过反对现代史的国耻屈辱教育造成了历史灾难,我们注重培养了广大学生对和谐社会的历史责任和社会使命感。如果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无法准确提出一些知识深度较高的数学问题,那么"国耻"数学教育将仅仅停留在一种较浅的心理感觉信息宣泄之上,那么我们的数学教育就必然很浅薄。这种纯粹的社会感情状态宣泄,不仅对我们正确地深入认识中国历史,而且对我们的社会正确认识史也非常有可能对当今的中国社会生活产生一定消极影响。例如,对于中国鸦片战争的再次爆发,如果我们只是在谈英国在中国处心积虑,最终决定发动鸦片侵略战争,忽视了中国自身的落后和地方官吏的无知,我们就认为应该清楚地通过这一类的问题研究来真正引导广大学生:除了对于外国人的入侵者和中国清政府这种因素之外,近代史的耻辱对整个中国社会的一种不知和落后。近代羞辱国耻的再次出现,也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点的原因,中国中国现代必须坚定地坚持改革对外开放,这样也是必然的。
        "人必自辱,后人辱之"。只有当我们深入认识了历史后,我们才有可能觉得自己的职责。我们完全可以提出:中国的社会发展和停滞只与政府及少数民众有关,与我们本身没有任何关系?我们每个人的历史都要怎样写呢?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提高他们的思想能力。
        三、提出问题,引发讨论
        思维能力有多方面。在教学中,大胆地鼓励学生发展各种思想,寻找异性,激发探索的灵感,鼓励创造。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一般都要通过讨论。讨论的题目可以是教师的定题,也可能是在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后,由一个学生来回答问题。
        结论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课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使他们对国家的发展变化有一定的了解和了解。随着新课程的发展和深化,教师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和生活,让学生站在历史学习的前沿,真正热爱历史课程。在此基础上,有利于培养学生更好的历史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思娸.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农家参谋,2020(22):281-282.
        [2]王清华.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1):208-209.
        [3]于建国.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与探索[J].中国市场,2016(41):188-1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