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育探究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0期   作者:杨仙菊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初中生的历史教育也逐渐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杨仙菊
        陕西省渭南市教师进修学校      7140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初中生的历史教育也逐渐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教导学生的历史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培养初中生必备的各种历史知识技能,促进初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但由于部分教师对于初中生历史教育重视程度不足,影响了初中生历史学习水平的快速增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初中生的核心素养培育,推动初中历史的教学进程。以下,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育的探究。
        关键词:初中生;教师;核心素养;教学手段;历史
        历史核心素养是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务必落实的教学任务之一,历史核心素养是初中生历史学习必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主要包含了历史时空观念、历史史料实证以及历史价值观。当下时期部分教师由于自身历史教学手段较为单调,为初中生带来的历史学习较为枯燥,降低学生历史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不利于初中生历史成绩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以视频教学、案例教学、拓展教学等方式为初中生历史学习带来精彩的体验,促进初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快速培育。
        一、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组成
        (一)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指初中生在历史学习时对于历史事件发生的时序及发生的地点的把握,是初中生将各个历史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在脑海中构建历史时间轴的能力。培育初中生的时空观念可以使其对于历史知识的梳理更具逻辑性,使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形成一定的联系,有利于提升初中生的历史学习效率。
        (二)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初中生运用真实的历史资料、可靠的历史理论对获取的历史知识进行辨析的验证过程。提升初中生的史料实证认识有利于提升初中生对于历史知识学习的自信心,使初中生在面对各种历史问题时可以保持更加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初中生的历史知识学习质量。
        (三)历史价值观
        历史价值观是指初中生对客观历史的看法观点,其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初中生历史观与价值观的结合,塑造初中生的历史价值观有利于提高学生看待历史问题的角度,依靠某件历史真实事件的影响促进初中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二、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育措施
        (一)在视频教学中培育历史时空观念
        视频教学是教师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将课本历史知识以视频影像的形式呈现在初中生眼前的教学手段。教师使用视频教学可以赋予枯燥的历史知识“生命力”,打破传统教学板书的教育格局为学生带来新式学习体验,在生动的历史视频观看中加强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以更加鲜明的视觉效果加深学生对于教材知识的印象,提高初中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可以使用视频教学的方式培养初中生的历史时空观念。
        例如:教师在教学“明朝的兴衰”时使用视频教学带领初中生观看处于该时间段内世界范围内都发生了哪些事件。在视频观看中教师可以适当为初中生进行讲解,使其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历史时间框架。“同学们明朝是1368年朱元璋称帝、改国号为大明,那么在视频的观看中临近时间段内欧洲国家发生了哪些历史事件呢”教师结合历史视频观看引发学生思考。一位学生表示“老师我知道,十四至十五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然后十四到十六世纪欧洲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

“这位同学回答的很棒,大家都知道明朝延续了近300年,其中也发生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比如“郑和下西洋”、“张居正变法”等等,哪位同学可以告诉老师欧洲同时间段内发生了哪些事件呢”。另一位学生回答“老师,郑和七次下西洋在这段历史时段内东罗马帝国灭亡,英法百年战争结束”。在视频观看中教师以中西方历史事件进行对比,在教导初中生明朝历史发展的同时,使学生掌握同时间段内西方世界发生的历史事件,增强初中生历史学习逻辑性,促进初中生历史时间轴的构建,加速初中生历史时空观念的培育。
        (二)在案例教学中提升史料实证认识
        案例教学是教师以具体案例进行分析,结合明确的历史信息教导初中生历史知识的教学手段。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可以巩固初中生的历史时空观念,以各个时间节点发生的历史事件作为依据增强案例讲解的准确性,提升初中生历史题目解题能力,增强初中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促进初中生历史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案例教学的方式提升初中生的史料实证认识。
        例如:教师就具体历史考题做案例分析教学。题目如下: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有()1.秋收起义2.南昌起义3.广州起义4.平江起义,选项A.12、选项B.13、选项C.234、选项D.1234。首先分析题干标注时间为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即1927年北伐战争战败国共合作破裂,在此时共产党意识到自身需要进行武装,随后进行一系列革命起义。其中秋收起义的时间为1927年7月15日;南昌起义的时间为1927年8月1日;广州起义的时间为1927年12月11日;平江起义的时间为1928年7月22日。四场武装革命皆满足题干要求,故该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具体历史题目分析,结合明确的历史事件进行判断,使解题过程有据可依,结合四场武装起义的发起时间进行分析,最终排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答案。教师利用案例教学的方式有利于使初中生面对历史题目时保持更加严谨的态度,提高初中生历史题目解答的准确性,加深初中生历史事件的把握,提升初中生对于史料实证的认识。
        (三)在拓展教学中塑造历史价值观
        拓展教学是教师运用课外的历史知识为初中生进行教育的手段。在课外拓展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历史教学内容脱离课本知识的束缚,以更加全面的历史知识学习扩大初中生的历史知识掌握范围,巩固初中生的历史基础。借助优秀的历史书籍、历史教育视频,在初中生阅读观看时有利于提升初中生的历史修养,以课外的历史知识开阔初中生的历史眼界,培养初中生的历史思维模式。因此,教师可以运用拓展教学的方式塑造初中生的历史价值观。
        例如:教师为初中生推荐优质历史读物促进初中生历史价值观的塑造。如《中国通史》,中国通史类的历史书数量众多,该书则以新颖的叙史视野、叙史角度作为切入点给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阅读感受。书中内容以整个人类世界的发展进程来叙述中国的历史发展,使初中生在阅读时可以真切体会到中华民族与全人类的联系,增强初中生历史见地的同时提升初中生的中华民族历史荣誉感。又如《中国大历史》,该书较前者而言存在一定的阅读难度,初中生需具备一定的历史基础才可能知晓书中所表达的观点,在阅读时有利于提升初中生的历史学习水平。该书内容立足于历史经济基础的角度,规避了传统的历史叙述模式,以更高的格局、更广的视野进行历史事件讲述,增强初中生对于历史事件影响的理解,加深初中生个人的历史事件感悟。教师运用拓展教学的手段,充实初中生课余生活的同时,扩大初中生的历史学习范围,利用书中记述的历史事件培养初中生的历史观,结合历史事件所产生的影响促进初中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推动初中生历史价值观的塑造。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中,教师以视频教学的方式培养初中生的历史时空观念;以案例教学的方式提升初中生的史料实证认知;以拓展教学的方式塑造初中生的历史价值观。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结合使用,提升自身教学质量,提高初中生的历史学习效率,促进初中生历史核心素养培育的同时,为初中历史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爱民.初中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下),2017(06):97-98.
[2]王燕飞.基于初中历史教学需求下的核心素养培养分析[J].内蒙古教育,2017(08):124-125.
[3]李玮.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J].教书育人,2017(04):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