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四川省凉山州宁南中学 615400
摘要:近些年来,高中地理教学教师转变了传统教学理念,注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有效促进学科综合能力。地理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尝试把所学学科知识应用于实际之中,提升探究学习能力,在理解中掌握地理知识。有鉴于此,本文结合当前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以期对大家教学带来帮助。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改;教学研究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新课改教学开展地如火如荼,不同于以往传统教学理念,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理解新课改教学理念精神,把它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落实于教学点点滴滴。基于新课改课堂教学的理念,教师要激发和提升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尊重个体学习主体地位,发展学科素养。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理念影响下,高中地理教师积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采取多种手段展开地理教学工作,有效提升学科授课质量,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1)忽视了情境教学重要性,注重地理教学内容,不愿意应用情境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导致地理课堂出现了深入学习状态慢的问题,导致失去地理兴趣;(2)不愿意开展生活化教学,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感到枯燥无味,缺乏引导积极参与,导致在地理学习中没有深入学习积极性和意愿,久而久之内心对地理学科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好地理的信心;(3)教学方式较为单一,高中生正处于思维形成和发展关键时期,但教师却不重视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地理教师不愿意把大量时间花费在教学设计方面,课堂教学中普遍反映学习较为枯燥;(4)信息化教学程度不高,地理教师课堂教学中以传统理念为主,信息化授课手段较少,学生感受不到信息技术教学带来的优势。上述问题的出现,影响着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导致高中地理教学中出现一些问题。下面,结合出现的问题来进行讨论,以期提升课堂质量。
二、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
地理授课中,教师要重视情境教学,以情境问题来促进学生思维向更深层次发展,激发课堂学习兴趣、引导个体对知识展开积极探索,形成科学思想方法。高中地理授课过程中,地理教师要基于学生生活认知和实际学情来开展教材,从现实角度来获取素材,创设地理情境激发学科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此过程中来建构起自身学科知识体系,与教师在地理问题交流中来展开讨论,对知识有更深理解。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课堂学习兴趣,在讲解自然中水循环知识点时,以学生喜爱的《将进酒》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句子来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激发课堂学习兴趣,引起对水循环的思考,从而顺利地导入地理课堂教学。在讲解常见的天气系统知识时,教师在课堂中问道,昨天有谁看了本市天气预报,今天天气状况如何,与前两天比有何变化。以问题情境的方式来引入本节课要讲解新知识、新内容,有效打开学生的思路。让他们独立发表对知识见解,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地理学习之中。借助于情境教学,地理教师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引导每个人对问题进行思考,使他们进入到课堂学习状态,快速理解和掌握地理教材内容。
2.开展生活化教学
新课改的深入开展,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课堂学习需求,生活化教学教学符合实际学情,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相比于传统学科,地理教材内容较为抽象、枯燥,如果不结合日常生活,学习起来有着较大难度。地理授课中,教师要结合新课改理念,采取生活化教学方式开展地理授课,把教材知识点融入到地理课堂之中,充分发挥出生活化教学在地理讲解中的优势,有效提升课堂学习兴趣,实现高质量地理授课。
在讲解环境与环境问题知识点时,教师在课堂中以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交流日常生活周边存在做哪些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等,对阐述出来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交流,师生共同讨论问题产生的原因。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分析环境问题,表现得非常积极,有的认为空气污染是由燃煤造成的,有的认为是工厂生产中造成的,有的认为噪音污染是汽车鸣笛造成的,有的认为是在建筑施工中产生的。结合问题产生的原因,再进一步讨论和分析解决的方法,教师以生活化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让他们充分掌握了地理知识点,把地理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升课堂授课质量,促进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发展学科综合素养。
3.采取多种教学措施
地理虽然属于文科,但是要想学好地理、掌握教材内容,不能单单只靠死记硬背,而要具备综合能力。日常地理授课中,教师要结合实际问题采取多种教学措施来教学生绘制图表和地图,让他们学会根据材料来分析地理信息,解决遇到的地理问题。在班级学生学有余力之余,教师要注重学生地理思维的发展和形成,引导他们形成独立思考能力、有效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保证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科学习兴趣。
在讲解教材内容,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展开教学,注重学生分析图的能力,如,讲解海水运动知识点时,利用教材内容来指导学生准确观察地图关键点,让他们能够准确地通过等温线来判断一个洋流属于寒流还是暖流,从而更好的掌握教材知识。通过对技能的教学,教师有效提升学生识图技能,极大地增强了对知识理解和应用,提升地理课堂学习能力。析图能力则是一种综合能力,需要有熟练的基础知识作支撑的,为此,学生一定要有充分掌握知识,并且能够灵活分析问题,细心读图。通过抽象了的地图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在讲解大洋洲的相关知识时,把其中涉及到具有代表性的山脉、河流等知识,以多种形式来引导他们在地图上来寻找关键信息。把地图与教材内容进行深度结合,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以多种授课方式来展开讲解,把地图教学贯穿于地理教学之中,有效提升学生析图的综合能力。
4.应用信息技术
从地理教学到地理教育,传统教学方法往往以知识为线索来开展,这就导致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讲解放在了重中之重,忽视了地理课程的育人功能。为了防止出现这种倾向,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把核心素养贯穿于教学的方方面面,让主要方面贯穿于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唯有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才能在学习中发展自身核心素养。课堂主动参与让班级中每个人都能在地理学习中收获知识,让他们在思考中有所进步,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知识,构建起和谐师生关系、良好课堂互动氛围。
日常授课中,在教学地球的运动这节课时,单纯讲解地球运动非常枯燥,仅仅依靠教师口头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知识,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有鉴于此,教师课堂授课中要借助信息技术,以动画形式来表现出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迹,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和理解教材内容。在教学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知识点时,教师在课前搜集我国古代和现代交通方式,以图片和动画形式来表现运输方式的变化,信息化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到交通运输的变化特点,让学生集中课堂学习注意力,有效提升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
总之,高中地理教师要从创设问题情境、开展生活化教学、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应用信息技术来展开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点点滴滴中落实新课改理念,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地理学习中,提升地理授课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永刚.新课改下高中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J].考试周刊,2019(11).
[2]曹生平.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思考[J].学周刊,2019(11).
[3]杨开明.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地图技能[J].中学政史地,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