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的融合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0期   作者:林月兰
[导读] 根据历史学科新的课程标准:课改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林月兰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龙圩实验中学   
        摘要:根据历史学科新的课程标准:课改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辨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吸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在信息化的当代,我们可以把多媒体技术充分融合到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当中,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初中历史教学   融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要走进学生、了解学生、指引学生,让历史课堂成为充满活力的现代课堂。以往的历史课堂多是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上课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生很难真正地走进历史课堂当中。而多媒体技术可以充分应用到历史教学当中,把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因为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将录音、录像、高密度视频等集中于一体,把超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运载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技术。多媒体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的融合,能够较好地发挥出历史学科的优势。
        一、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
        根据《历史课程内容标准》基本理念:“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多媒体技术可以融初中历史学科的知识性、趣味性、新颖性、娱乐性为一体,把历史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易于梳理知识结构;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直观地认识和理解史料,掌握历史人物产生的历史背景、历史事件发生的过程,多方面了解历史现象,从而提高观察和辨别能力,用唯物主义思想辨证分析问题。因此,多媒体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融合,有利于提高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效率
        历史学科具有内容丰富、纵贯古今、横揽中外的特点,有的内容跨越时间长、空间大,有的内容涉及历史背景、人物、事件、历史影响等等。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在白板上书写,一是时间有限,二是白板的版面有限,不便向学生书写过多的内容。而多媒体技术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输出更多的知识,根据教学内容鼠标移动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向学生展示跨越时空的历史事实,重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的40分钟,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尤其是课外知识。
        三、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宽历史课堂知识面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包罗万象,要学好、记牢、理解、运用并非易事。一是它的时间跨度长,如人类原始时期、古代、近代、现代、当代。二是空间范围跨度大,如五大洲、七大洋,海、陆、空,国内、国外。

三是学科知识涉及面广,如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生活、艺术、地理、自然科学、科技等等。四是历史重要人物、事件众多,人名、地名繁多、冗长、难记。五是历史事件原因错综复杂,难于记忆。新课程内容改革,新版本的教科书的内容省略了很多;而学生个人由于生活环境、家庭条件、个人喜好等方面的影响,获取的学科信息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拓宽知识面,再现不可能重现、重演的历史情景、场景,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距离我们现代人遥远的历史知识,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记忆,激发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这就使得学生视野开阔、从中受益。
        四、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情景,活跃学生思维
        多媒体技术和历史教学的融合可以集文字、图像、图片、声音等为一体,这就直观地通过文字、图片、声音、光、色彩、动画、影视等多角度、多层面反映历史现象,吸引学生注意,引导学生思索。
        好的课堂教学,不应是老师“满堂灌”,而是运用多种方式来活跃学生的思维。叙述与书写结合、静态与动态结合、提问与互动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互动式的交流讨论中获取知识,锻炼胆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如在授课中穿插“想一想”、“议一议”、“抢答、问答”、“角色扮演”等的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在历史的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穿插播放重要历史人物的讲话录音、乐曲,播放历史录像,可以让学生感同身受、切身体会。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禁锢的思维得到解放。比如,在讲授《红军不怕远征难》时,播放毛主席的诗词《红军不怕远征难》;在讲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播放视频《开国大典》;在讲授《改革开放》时,播放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等经济特区以及上海浦东等经济地区前后发展变化的影视;在讲述著名家贝多芬、约翰施特劳斯时,播放《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等舞曲;在讲授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通过多媒体技术晃动画面及移动箭头等,使学生知道如何运用阻击战、运动战、歼灭战;让学生对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所处的历史环境、历史条件及历史情景有直观印象,从而感悟到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建立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人。这样学中乐、乐中学,让学生思维活跃,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综上所述,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历史学科的教学,其优势不必多言,有目共睹,有耳共鸣。在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教学环节可以运用,关键是看我们历史教师如何把握,取之有招,用之有度。当然,好的传统教学方式,我们也应该有所保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在历史课堂中可以在原有的传统教学方式上,把多媒体技术充分到融合初中的历史教学中,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立军,仉元杰.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J].新课程(中),2015(8).
[2]高凤宝.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27):162+165.
[3]郭艳慧.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利与弊[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08):54-56.
[4]黄小萍.浅析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融合[J].文理导航,2018(7).
[5]张志忠.浅析初中历史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必要性[J].学周刊,2018(18).
[6]马玉平.中学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策略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8(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