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春怡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灵城第一中学 535499
摘要:在本文的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注重从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两个方面,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并在此过程中,运用翻转课堂法、课堂导入法以及合作教学法,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真正打造属于学生的历史学习天地,促进他们历史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最终完成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成功构建。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在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过程中,部分历史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点上,并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考察学生的历史知识记忆能力,并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也并未为学生提供独立的历史学习空间,导致部分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被严重消磨,而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便成为空谈了。针对这种状况,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真正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并真正让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主动权,结合具体学情,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开展初中历史教学,在激发学生历史学习能动性的前提下,让他们全身心融入到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并在历史学习中,表达中,逐步掌握历史学习方法,提升他们的历史综合学习能力,促进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成功构建。
一、运用翻转课堂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力
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翻转课堂的方式授课,让学生充当“小教师”的角色,介绍个人历史学习成果,并在此过程中,接受教师的引导,从而更为科学地掌握相应的历史知识、历史学习方法,促进他们历史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讲授《原始的农耕生活》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翻转课堂的方式授课,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在课下学习相应的历史知识,进行历史问题的总结,并在课上展示具体的历史学习成果。与此同时,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适时地进行针对性引导,真正促进他们历史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第一点,请运用表格的方式,列举半坡原始农耕生活以及河姆渡原始农耕生活的不同之处,并简要说明两者产生不同的原因。第二点,实施引导。教师运用现代通讯技术,时时和学生保持联系,并重点关注后进生的学习状况,在了解他们学习情况的前提下,进行针对性引导,真正让学生的历史学习更具有科学性,激发他们历史学习的热情。第三点,展示成果。教师在此,运用文字,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成果,进行简要介绍。小陈说:“从时间而言,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6000多年前;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5000多年前。从地点而言,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浙江余姚;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陕西西安。从原始农耕作物种类而言,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类是河姆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粟和蔬菜的的人类是半坡原始居民。从家畜饲养种类而言,河姆渡原始居民饲养狗、水牛等;半坡原始居民除了饲养狗,还饲养牛、马、羊以及鸡等。”通过运用翻转课堂的方式,教师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的同时,适时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真正让学生的历史学习更具有方向性,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使用课堂导入法,增强历史教学高效性
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课堂导入的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真正搭建具有互动性的课堂导入问题,调动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并在此过程中,实现由问题探究,向课堂教学的顺利过渡,真正让学生全身心融入到初中历史学习中,增强初中历史课堂导入教学的高效性。
例如,在讲授《明朝的统治》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运用课堂导入的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以问题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互动的方式,实现由导入向教学的顺利过渡,真正增强历史课堂导入教学的高效性。
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第一点,提出问题。在开课后,教师对学生说:“明朝在加强皇权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政治措施?”生一积极地举手说:“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在中央,废丞相,设六部;分散兵权。”第二点,深入探究问题。教师问道:“为什么要采取上述措施?”为了增强学生思维的方向性,教师引导性地对学生说:“你们可以回忆元朝行省制的特点,以及在中国封建王朝中,出现的相权威胁皇权的史实,并进行深入地分析!阐释对此部分知识进行总结!”第三点,总结知识。在大部分学生思考结束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思考成果。小洛积极举手说:“之所以实施这些措施是为了消除地方威胁中央,相权威胁皇权情况,从而达到防止大权旁落,加强君主权力的目的。”通过运用课堂导入的方式,开展初中历史教学的授课,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并在此过程中,适时地对他们的思维进行引导,让学生更为深入地研究历史问题,提升他们历史知识掌握能力的提升,实现由课堂导入向历史教学的过渡,最终达到提升初中历史教学高效性的目的。
三、使用合作教学法,提高学生思维全面性
初中历史教师可以运用合作教学的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真正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从个人的观点出发,进行相应历史问题的分析,并将本小组各个学生的观点进行综合,从而让学生看待历史问题的角度更为多元,最终达到增强学生思维全面性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新航路的开辟》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引入合作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探究同一历史问题,真正增强他们历史思维的全面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点,创设历史问题。在开课后,教师对学生说:“请阅读课本第70页的内容,并结合历史材料,分析这个时期的人们为什么要出去看看?”与此同时,教师引导性地对学生说:“请结合个人对材料的理解,寻找相应的答案,并将答案写到稿子上,和同小组的学生讨论。”第二点,划分小组。在小组划分的过程中,教师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结合具体的教学需要,创设相应的小组角色。第三点,分享结果。小洛说:“通过阅读材料一,本小组讨论中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条件是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萌芽。通过材料二,本小组得出《马可波罗游记》对新航路的开辟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阅读材料三,我们得出商业危机是导致新航路开辟的最直接因素,即奥斯曼帝国阻断了东西方之间商业的传统要道,导致东方商品在欧洲的成本猛涨。”与此同时,教师引导性地说:“假如你是一名航海家,具备哪些条件,可以实现航行目标?各个小组,可以继续讨论,探究!”小陈说:“首先,需要行驶的工具。欧洲造船技术的提升,以及指南针以及罗盘的广泛使用。其次,需要相应的知识。欧洲地理知识的进步。人们普遍相信地圆说。再次,需要相应的思想。欧洲人受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可望实现自我价值。最后,需要相应财力的支持。西班牙、葡萄牙王室提供人财物的保障。”通过运用合作教学的方式,教师让学生在各抒己见的过程中,集思广益,增强学生思维的全面性。
总而言之,在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深入研究初中历史知识,并在了解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情况下,构建具有趣味性、分享性以及探究性的初中历史授课模式,真正调动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思考中,表达中,引导中,逐步掌握初中历史学习方法,获得历史学习能力的提升,促进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成功构建。
参考文献:
[1]李凤香.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J].华夏教师.2016(29)
[2]王春梅.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7(09)
[3]白杨.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育研究.20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