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0期   作者:唐东
[导读] 从实际情况来看,生态文明教育逐渐成为高中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唐东
        贵州省惠水民族中学 550600
        摘要:从实际情况来看,生态文明教育逐渐成为高中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笔者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了大量的搜集与整理,并立足于教学实践展开了研究与探索。而本文则将结合相关的研究成果,具体阐述在高中政治教育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将生态文明教育有效融入于高中政治教学中。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 高中政治 教学策略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和社会生态环境之间存在极为紧密的联系,所以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下,构建生态文明逐渐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为了构建生态文明,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培养社会大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尤其是承载着国家未来希望的高中生,更是需要逐步引导其形成生态文明观念。而政治作为一门引导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的学科,自然成为了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当前的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该准确把握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与要求,明确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指导策略。这样一来,有利于逐步促进教学过程的完善与优化,从而为学生生态文明观念的养成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在政治课程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
        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大量的教学实践研究证明,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特殊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的思想观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立德树人逐渐成为一项重要任务。而生态文明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教育活动,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无疑会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
        第二,符合政治课程的教学需要。从本质来看,政治课程本就是一门重要的思想道德教育学科,具有十分鲜明的转化与导向功能。所以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往往会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生态文明教育内容,而这些内容对于政治学科知识的整体学习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将生态文明教育视为政治课程的一部分是十分必要的。
        正是由于生态文明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教师应该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此来逐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方法
        1.明确生态文明教育目标
        无论何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都需要以恰当的目标作为引导。所以在生态文明教育中,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明白,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应该以整体的教学目标作为主体,并合理地教学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融入其中。唯有如此,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分清主次关系。
        生态文明教育是一种系统的教育体系,所以在定位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时,我会关注不同侧面的教育内容。如:节约与环保教育是生态文明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针对这项内容,我会将具体的教学目标划分为以下几个层面:第一,引导学生掌握比较系统的节约环保知识和政策;第二,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节约环保技术与技能;第三,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节约环保的观念,形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尊重环境、尊重资源的意识;第四,鼓励学生养成节约环保的生活方式。最终,通过对教育目标的定位,逐步确立了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方向,并且更加有利于提出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策略与方法,从而逐步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2.挖掘生态文明教育内容
        正如前文所述,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生态文明教育内容,而这些内容无疑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载体。

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对政治课程中蕴含着的生态文明教育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这样一来,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的影响。唯有如此,才能逐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以《经济生活》为例,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解了社会生活当中的经济现象,其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逐步掌握参与经济生活的技能与知识。因此,我会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生态经济知识。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版块中,我引导学生树立了“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观念。绿色消费观的形成,不但可以使学生科学消费,而且能够对生产环节起到反作用,使生产者逐步提高产品的质量,生产出绿色环保的商品。再如: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分析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五大发展理念。结合这部分内容,我引导学生思考了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于经济发展当中,从而提高发展效率,并减少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行为。除了《经济生活》的内容之外,在《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内容中,同样蕴含着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资源,所以我也会进行深入的挖掘。
        3.优化生态文明教育渠道
        为了更加高效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需要根据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不难理解,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加契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吸引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使学生在主动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中理解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
        如“情境教学法”是我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以“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为例,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了人类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环境破坏行为,是否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危害。在学生对此争论不下的时候,我利用一个小故事创设了教学情境。具体来讲,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蝴蝶效应”的观点。1963年,气象学家洛伦兹指出: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一只蝴蝶扇动几次翅膀,两周后就可能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通过这个故事,使学生明白了一个微小的变化,可能带动长期的巨大连锁反应。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不但使学生明白了个体行为与社会和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而且帮助学生对课内知识产生了准确理解。由此可见,恰当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会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
        4.践行生态文明教育内涵
        从教学内容的特点来看,生态文明教育与现实生活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仅仅依靠课内学习很难使学生真正把握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性的练习活动。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对生态文明产生更加深刻的体验与感悟,从而帮助学生取得更加理想的学习效果。
        通常来讲,我会利用以下几种方式组织生态文明课外实践活动:第一,开展课外公益活动。我会将一些社会性的公益主题作为契机,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当中,如:在植树节的时候,我鼓励学生亲手栽种树苗,以此来拉近学生与大自然之间的距离;第二,组织生态文明教育竞赛活动。如:我尝试组织了知识竞赛活动、生态文明演讲比赛。在这些比赛中,学生查阅了很多相关的资料内容,从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范围;第三,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如:自然博物馆、民俗风情体验基地,都是了解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场所。最终,通过全面的引导,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生态文明教育内涵的认识。
        总之,在当前的高中政治教学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逐渐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教学任务。为此,教师应该准确理解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并探索其与高中政治课程的结合点,然后以此为基础设计恰当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石磊.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落实情况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8):45.
        [2]陈爱军.高中思想政治课如何渗透生态文明教育[J].环境教育,2017,(007).
        [3]李会.对接生态文明,教学“绿色”政治[J].读与写,2017,14(10):21-25,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