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秀杰
吉林省靖宇县龙泉学校
摘要: 教师要想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可以利用教学手段的优化,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在践行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拓展,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得到知识、能力、情感、品质等综合性的培养,从而实现初中音乐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让教师教的高效、学生学的高效,以此来实现初中学生音乐素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音乐素养 情感 审美体验 创新实践 创造意识
音乐核心素养是要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能够结合音乐表现形式体验音乐情感,对音乐创作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激情,能够应付自如的参与各种音乐欣赏、音乐交流等活动。基于音乐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教学,要抓住初中培养人才的关键,以音乐核心素养为指导,灵活的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音乐教学,使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首先,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实践过程离开了情感,音乐的音响就成为了枯树枝,音乐教学过程离开了师生共同情感的积极参与,教学的审美理念与价值就不存在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先有音乐之情,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打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用心去触摸音乐,用情体验音乐,最后实现以音乐之情感染人,塑造人。在2013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大家对那位朴实的“大衣哥”,还有很深的印象,从唱歌的技能技巧方面,他和专业歌手相比,应该有一定的差距,但他为什么能赢得全国亿万观众的喜欢,走上春晚的舞台,那是他用情在唱、用心在唱、用真情与观众们交流唱出了自己心中的歌。
其次,音乐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可见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注意审美的教育,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的素质。因为音乐是抽象的听觉的艺术,要注意培养感知的能力来提高审美能力;音乐是充满情感的艺术,字里行间都表达着浓浓的深情,所以要注意在音乐教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的表达来提高学生的审美的能力的提高。
再次,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改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课改的核心内容。从本质上讲,新课程的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的,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的,由多种具体的方式形成的具体不同层次结构的,多维度的开放式系统。可以说,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教育的核心内容。音乐老师要多接触教学的各个领域,关注教学方式、方法的发展,在与其他老师或学生的交流中不断思考、研究优化音乐教学理念的方案,并将其用于实践,使音乐教学的水平有所提高,也使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得以培养。例如,《长江之歌》的教学,《大海啊,故乡》《我的中国心》等歌曲都是比较深情、激昂的,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欢快的、流行的歌曲,也可挖掘一些歌曲背后的故事,使教学变得丰富有趣,以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将《青春舞曲》创作的过程融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更加用心的学习、聆听这首歌。
第四,变教师的“传授”为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在音乐学习中,我们不仅要用耳朵,还要用心、用脑,这就要求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带着一种快乐、认真的心态去学习、聆听、吟唱音乐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例如,《我和你》教学时,选择《手拉手》这首歌曲一起进行欣赏,两首乐曲表达的情感接近,在课堂上进行比较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兴趣,还能使学生在比较中思考音乐表达的情感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但要注意,选择的曲目宜精不宜多,不能让课外音乐素材喧宾夺主,音乐教学的根本还是要抓住教材,以教材为基础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第五,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音乐源自生活,艺术源自生活,每位学生都或多或少的接触过不同种类的音乐,所以对于某些音乐展现形式必然有其敏感之处,教师可充分运用此特征,让学生自主寻找音乐的来源。提高学生对乐器的编排能力,可以小组为单位,引导成员每人寻找音乐的不同表达形式,可对易拉罐,桌子,笔等工具进行更改创造,来组建“乐队”进行编曲,后进行小组逐一展示。在教学过程中,作为音乐教师也应将同一首歌用不同的音乐方式让学生听,在音乐演奏结束后,发挥教师的引导性作用对大家进行提问,询问同一音乐,不同表达形式给大家带来的不同感受。并讲解不同演奏形式的特点特征。让学生去敢于表达,大胆尝试不同方式带来的感受,建立起对音乐探究浓厚的兴趣。
第六,正确把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句话十分精辟地概括了教育活动应有的正确的师生关系。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往往对如何把握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的比例、尺度有所困惑。当学生表现出可以独立进行活动时,教师应减少参与和指导,当学生表现出需要帮助时,教师应增加参与和指导。要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音乐教学的主体就要是学生,要充分的发挥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边听边想,思考音乐的内涵和所表达的情感,在音乐教学中努力提高自己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艺术理解、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边听边说,在音乐的激发下,将自己的情感与音乐作品融为一体,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音乐体验,在听和说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最后,音乐课堂教学要回归生活。音乐是一种很高雅的生活艺术,它是源自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它也是承载着历代文化的精华。《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教育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实际空洞地灌输音乐”。在一些重大的节日中的音乐都是很具有几纪念意义的。奥运会的主题曲《手拉手》,轻缓的音乐让整个世界的人民都一同团结在一起,开阔的胸襟和博大的胸怀,包容着世界各国的儿女,是一种无形力量,吸引着人们的心田。聆听这样的音乐可以舒展我们的身心,感受那豪迈的温柔的气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音乐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在操练中提升自己的音乐的素养。一位办公管理人员可能从不光顾音乐厅,从不欣赏音乐会,但是他会为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优美旋律而陶醉。一位母亲可能从未参加过合唱表演,但是他会用温存的歌声陪伴婴儿入睡。在学校里,琅琅的书声与欢快的歌声让学生体验生活,表现生活,认识生活,使学生的音乐学习与生活共融。这样学生的音乐学习就会更有亲切自然之感,有亲近难舍之情。
音乐不仅仅是教学生唱歌,更重要的是陶冶学生的心灵世界,让学生的心灵在音乐中得到净化。在践行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拓展,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得到知识、能力、情感、品质等综合性的培养,从而实现初中音乐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让教师教的高效、学生学的高效,以此来实现初中学生音乐素养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林丽清.核心素养下初中音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学探讨[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000(001):80-82.
【2】赵巧艳.核心素养下初中音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学探讨[J].最漫画·学校体音美,2018,000(032):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