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0期   作者:余佳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落实,音乐学科和美术学科也逐渐的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必须开展的教学体系,

        余佳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第六小学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落实,音乐学科和美术学科也逐渐的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必须开展的教学体系,这对于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可以促进学生正确审美观念的形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课堂中的教学氛围是非常放松的,虽然对于提升学生在课堂中对于教学活动的参与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学习并不重视,因此,本文就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提出建议。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能力;强化节律引导;拓宽欣赏视野;导入经典作品;接轨生活元素;丰富节律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小学音乐课程与美术课程,通常被学生当成是文化知识内容的学习之余,用来放松的身心的学习课堂,这就从侧面反应了学生对于音乐和美术知识内容的学习是非常不重视的,而一些学校和任课教师对于音乐教学课堂,以及美术教学课堂的重视度也是非常低的,这就导致了对于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忽视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在顺应时代发展变化的前提下,对于学生的音乐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培养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对于音乐课程体系学习的重视程度,通过巩固学生对于乐理知识内容的掌握,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一、强化节律引导
        在科学技术水平发展水平不断上升的过程中,课堂教学中的智能化设备也越来越多,其种类也是在逐渐的进行丰富,这对于教师提升课堂中的教学效果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对于不同音乐歌曲的欣赏兴趣,教师在注重肢体语言教学的情况下,可以强化对于学生的节律引导,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对于乐理知识内容的掌握,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也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学牧童吹笛(三)”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通过对于知识内容进行预习的方式。明确课堂中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学生学唱歌曲的过程中,也需要通过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小牧童在美丽的牧场快乐放牧的情景,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之情,通过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运用在课堂的教学中,让学生对于歌曲的旋律、节奏和二声部的合唱方式都可以进行熟练的掌握,并且可以让学生用歌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意境,教师在强化对于学生的节律引导的过程中,也需要让学生通过对于歌曲的反复练习,从而正确的掌握歌曲的大跳旋律,以及切分节奏,教师也可以通过借助学生对于歌曲的练习,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三度音程的二声部的演唱的能力,有效的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
        二、拓宽欣赏视野
        在小学阶段,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有关于音乐的知识内容的时候,就可以丰富课堂中的教学形式,拓展学生对于歌曲的欣赏视野范围,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的学习兴趣,教师在音乐教学课堂中,也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让学生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对于不同的歌曲进行分析,在听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自己对于歌曲的理解,对于歌词的不同内容进行合理有效的划分。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对于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休止符等进行学习了解,其中全音符代表的是四拍,二分音符代表的是两拍,四分音符代表的是一拍,八分音符代表的是半拍,十六分音符代表的是四分之一拍,教师在学生对于音符的符号以及多代表的节拍都了解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对于拍号进行学习和了解,然后教师为了有效的活跃课堂中的学习氛围,就可以让学生对于一些西洋乐器进行了解学习,同时与中国的民族乐器进行对比,其中西洋乐器又分为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等,木管乐器分为短笛、长笛、单簧管等,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拓展学生的欣赏范围,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三、导入经典作品
        在学生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都需要在讲解知识内容的时候,从简单到复杂,一步一步的奠定学生学习的基础,让学生可以由浅入深的学习知识内容,教师在音乐教学课堂中,也需要逐步的开展教学课程,通过将经典作品导入到知识内容的讲解中,可以有效的丰富学生对于不同歌曲的学习体验感受,从而在引导学生对于知识内容进行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多彩的乡音(6)”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通过在课下的预习,学唱中国的本土歌曲,由此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师在学生学唱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小白菜、对鲜花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的方式,发现各个地方民歌不同的风格特点,领悟民歌音乐中不同的情感表现,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知识内容的时候,也需要巩固学生对于乐理知识内容的掌握和理解,这样才可以在导入经典作品的过程中,让学生对于不同的民歌学习都可以有比较深刻的体会,通过学生的练习,可以让学生与他人进行合作演唱对鲜花。
        四、接轨生活元素
        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可以根据学生对于不同歌曲的理解,以及学生对于乐理知识内容的掌握数量,以及掌握的熟练程度,将班级中的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通过将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运用在课堂的教学中,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小组结合,促进学生的相互进步,在讲解理论知识内容的时候,也可以接轨生活元素,强化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节律体验。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在课下的时间对于作曲家进行了解,这首交响曲的创作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西方古典音乐和管弦乐队,所以就特别采用为了童话故事的这种轻松直观的方式所写的一首交响童话,通过让学生对于这首乐曲进行欣赏和学习,可可以让学生从故事中受到教育,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各种动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以及各种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这首作品是对曾经在音乐欣赏中学习的各种西洋管弦乐音乐的一个汇总,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五、丰富节律教学
        小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一般都不会特别的深刻,这与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能力是有着非常大的关联性的,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就可以通过添加“乐器”进行辅助教学,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课堂中节律教学的形式,也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全面的提升与发展。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花非花”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聆听这首歌曲,让学生在跟唱的过程中,体会歌曲的艺术气息和朦胧美,通过让学生对于这首歌曲进行学习,加强学生对于发声、吐字重要性的认识,教师也可以通过丰富节律教学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学的理念下,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与发展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就更需要重视对于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在提升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前提下,让学生可以获得音乐素质和综合素质的不断发展提高,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添加不断的乐器,进行不同知识内容的辅助教学,在接轨生活化元素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强化学生的乐律体验,增强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参考文献:
        [1]连华.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11)
        [2]孙丽.刍议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探究[J].音乐时空,2013(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