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如何践行“以生为本”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0期   作者: 曾玉玢
[导读] 小学音乐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曾玉玢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金峰实验小学
        摘要:小学音乐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学科。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融入音乐课堂当中来,这是当前教师开展教学的发展必然。本文主要是从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出发,分析如何创建出“以生为本”的新型课堂。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以生为本;韵律感
        随着时代的进步,小学音乐教学也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面对如此日新月异的社会情况,教师只有立足学生,切实践行德育理念,才能为学生们提供更加完善的学习环境。而以生为本就是德育教学理念中的核心部分,其内涵就是要求教师能够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们的长远发展而努力。不过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接下来笔者将从当前我国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情况入手,进一步分析践行“以生为本”理念的教学策略
        一、教学现状分析
        从当下音乐教学的优势来看: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实施使得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被突显出来,而素质教育观的提出为当前新时期音乐教学的发展方向提供了理论指导,也改善了传统教学观念中不合时宜以及不科学的教学思想。其内容主要是要求教师能够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这些都为音乐课程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音乐核心素养同样强调“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要求教师能够做到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音乐鉴赏力、文化态度、审美体验以及文化认知等各个方面。这些教学思想的更新与指导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各一线教师积极创新自身教学手段,并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从当前音乐教学的不足来看:小学音乐教学面向的对象年龄较小,学生们的音乐素养也正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教师在展开对学生们的培养教学时也往往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教学培养不到位,日常教学偏向于以课本知识为主,过于依赖课本教材,学生们的音乐综合能力提升有限;引导脱离学生实际,也有些教师在教学时只关注了多元化的培育,却忽视了小学生的实际身心发展情况,引导难以被学生理解;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时,未能把握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没有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教育的过程仍然是以教师为主等等。
        二、践行“以生为本”的策略
        从上述现状分析可以看出,当前音乐教学对小学生的多元化培育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需要教师能够继续完善自身教学水平,也需要进一步促进德育与课程的结合。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针对该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游戏教学,提高学生兴趣
        采用游戏的方式开展音乐教学,更能够贴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小学阶段的学生们正处于各项技能发展的基础时期,想要快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想要更好地践行以生为本,就要从学生本身出发,采用学生更易接受和喜欢的方式加以引导,这样更能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笔者在教学时就会时常与学生们一起玩一些与音乐有关的小游戏,比如唱歌版“飞花令”。游戏规则很简单,笔者会规定好一些主题进行提问,学生们则需要根据关键词进行抢答,想到答案的学生就要围绕笔者说的主题进行歌曲的展示。笔者会随意指定一个方向,如:带数字的歌曲、带和“亲情”相关的歌曲、带着称呼的歌曲等等。学生们按照抢答的顺序依次进行演唱,对不上或者回答错误的学生就会被淘汰,坚持到最后的学生就会赢得笔者提前准备的小礼品。很多学生上音乐课时都不太爱主动张嘴,不好意思当众展现自己,但是这样游戏的模式更易放松学生们的神经,使学生可以逐渐打开心灵,参与到游戏中来,而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从更多方面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二)信息引导,完善教学形式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运用不仅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也能够极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将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也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主要教学形式之一,极大限度地填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运用也使教师的教学工作变得更加便捷。
        比如在引导学生们学习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学习时,笔者就首先在多媒体上为学生们播放了相关歌曲,并搭配了相关MV,这样有画面感的播放使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国歌中蕴含的蓬勃志气。在播放完毕后,笔者就询问了学生们的听后感,学生们也都将自己切身的体验说了出来。随后,为了使学生们能够更为深刻地认识祖国的发展历程,笔者就又为学生们补充播放了有关国家发展的纪录片,声色并存的视频能够极大地带动学生的吸引力,也能够为学生们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源,使学生们也能够从心理上感受到祖国母亲的伟大与魅力。由此可见,引用技术形式教学也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趋势,也为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建设提供了技术条件。
        (三)开展活动,增强韵律意识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带着学生一起唱歌,形式过于单一,也无法更好地体现教师的创新意识和人文教学能力。想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就必然要积极创新,这样才能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也可以开展一些课余活动,以此来增强学生们的韵律意识。
        比如笔者之前就带着学生们一起开展了班级的小型歌唱比赛,为了激励学生们参加,笔者还专门为他们设置了奖项,比赛能够获得前三名的的学生就可以得到相对应的奖状和小奖品。活动要求比较宽泛自由,学生们可以自己参赛,也可以组队参赛,歌曲由学生们自己定,在确定好报名人数和歌曲名称之后,学生们就可以自行练习,在遇到不懂的地方时,可以随时联系笔者,笔者会尽全力予以协助。在经过一周时间的充分练习后,就开始了正式的比赛,学生们按照抽签的顺序依次上台表演,笔者会和学生代表一起打分,最终选出了比赛的前三名。学生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最终比赛顺利完成,学生们也都获得了相应的奖励,大家都玩得很开心,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四)拓展教学,促进全面发展
        音乐教学的内容不仅仅的基础的音乐知识,也同样需要价值观念的引导。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要培育学生们全面发展,音乐教学也要多加注意,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也要积极拓展,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丰富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为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出一份力。
        笔者在教学时发现,现在很多孩子的内心都比较利己,缺乏奉献精神和感恩意识,于是笔者就在教学之余为学生们播放了“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视频,很多学生子啊观看完毕后,都感动地留下了泪水。在看完视频后,笔者就问学生们从中获得了什么感受,学生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志向:做人要善良,在自己能力许可的范围内帮助更多的人;我们要好好学习,在长大后保护自己的家人;要学会感恩,知恩图报等等。在和学生们一起探讨了感恩的重要性之后,笔者就带着学生们一起学习了歌曲《感恩的心》,我们还一起学习了这首歌的手语,搭配歌声一起来感恩那些为我们付出的人。笔者将学生们的演唱画面拍摄了下来,并上传到了班级的多媒体上,给学生们留作纪念,也是为了引导学生们不忘感恩。
        三、研究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育坚守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不仅会关乎课堂教学的质量,也会影响到学生们的音乐综合素养及长远发展。因此教师要格外注意学生们的发展情况,在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之下开展教学,这不仅是美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我们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姜黎.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当代音乐,2018(12):61-62.
        [2]许碧娴.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J].华夏教师,2018(26):65-66.
        [3]周丽.渗透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J].小学教学参考,2017(33):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