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现状及其改进策略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0期   作者:陈兴发
[导读] 本文立足于高中音乐日常教学的真情实况

        陈兴发
        福建省安溪第一中学      362400
        摘要:本文立足于高中音乐日常教学的真情实况,从“教师教学观念有待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有所欠缺”“立足大众音乐,激发学生审美感知”“融合德育教学,凸出音乐创意表现”“联系社会发展,加强文化理解教育”五小点出发,对高中音乐教学现状以及如何以核心素养理念为基础展开改进后的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探究,旨在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素养。
        关键字:核心素养;高中音乐;大众音乐;审美感知;德育;文化理解
        随着高中音乐教师对本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深入学习,现阶段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变得越来越能够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也促使学生们更加乐于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最终有效保障了学生们音乐爱好的形成。然而在过去的高中音乐课堂上,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的基础音乐知识的教授,进而也就忽略了对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等音乐素养的培育,久而久之,学生们也只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简单的学会了唱歌,而在失去教师的引领时也就会明显丧失了对音乐美的赏析能力。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教师们就要在授课过程中深入贯彻落实音乐核心素养理念,促使学生们去真正掌握学习音乐的方法,促使学生们去懂得如何深入欣赏一首乐曲的美,从而让学生通过学习音乐而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同时这对于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发展也是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的。
        一、当前高中音乐教学现状
        (一)教师教学观念有待提高
        现阶段高中音乐教学现状不理想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们的教学观念普遍较为落后,因此就大大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状态,久而久之将会严重影响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劲头。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今时代高考的要求下,很多学校都过于重视语数外以及数理化、政史地这些基础学科的教学,因此这些学校的教师们也就逐渐养成了侵占音乐、美术等一些倾向于艺术教育课程安排的思想,同时再加上音乐本学科教师们的教学观念不积极,所以就很容易造成高中音乐课程流于形式的存在。如此看来,当前高中音乐教师们的教学观念急需改变,要重视学生们的艺术教育,从而有效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二)教师专业水平有所欠缺
        除了以上教师们教学观念有待提高以外,另外一点就是教师们的专业教学水平也有所欠缺,而这也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前高中音乐教学的顺利进行。纵观现阶段的高中学校,其中的很多乡村学校音乐教师都非“科班出身”或者为科班出身但是基础音乐理论不够扎实,因此也就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和专业水平,他们所能够教授给学生们的仅仅是一些较为浅薄的知识技能。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等艺术学科的教育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因此对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也处于蓬勃开展的状态中,但是仍需要一段时间,所以也就需要现阶段教师能够充分吸收音乐核心素养的精神理念,从而加速自身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最终确保能够帮助学生们在音乐方面的学习和成长。
        二、新时代高中音乐教学优化策略
        (一)立足大众音乐,激发学生审美感知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众音乐因为其具有开放性、多样性等特点而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引领了大众的审美取向,对此教师可以立足大众音乐,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审美感知。众所周知,大众音乐的音乐体裁与内容限制较少,而这也正符合“有教而无类,乐学而致远”的教学法则,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发现美和审视美当做一种乐趣,从而大大提升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
        例如,任课教师在教学《音乐情感及情绪》这一节的知识时,就可以让学生各自列举一首自己所喜欢的音乐片段,并在学习完本课的内容后可以从音乐的角度来赏析这首音乐,从而真正把握音乐与人生间的哲理。

本课主要介绍了音乐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等内容,并引导学生从音乐中的情绪、节奏、旋律、和声、力度、速度、音色等方面来欣赏一首音乐,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正如孔子所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其中“成于乐”便是指一份完美人生是从音乐开始的,所以在现如今大众音乐的流行也代表着学生以及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学生以及人们审美感知在逐渐提升的明显表现。
        (二)融合德育教学,凸出音乐创意表现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它可以充分表达人们的喜怒哀乐和思想感情,进而教师就可以将其与德育教学进行有机融合,这样一来也就使得音乐表现更加的丰满,最终大大加强学生们的学习欲望。在音乐新课标中有提到:“音乐是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所以教师就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品鉴和学习音乐作品而逐渐树立起自身正确的三观,从而逐渐丰富自身的情感认知和体验,而这也正是高中音乐教学的一种创意表现。
        例如,任课教师在教学《汉族民歌》这一节的知识时,可以适当穿插德育教学的内容,从而使得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具有表现力,如此一来也就能够更加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本章节主要介绍了中原民歌的音乐风格,同时也点出了民歌的地方风格与语言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此基础上也进一步介绍了民歌的创作方法,即鱼咬尾及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比如在赏析《沂蒙山小调》这首曲目时,其便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为揭露山东临沂地区“黄沙会”武装组织反动面目所创作,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也在保留其歌颂共产党内容的基础上添加了赞美沂蒙风光的内容,这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充分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感,并且要逐渐掌握以生活内容为基础的音乐创作,从而使得曲目本身更具表现力。
        (三)联系社会发展,加强文化理解
        音乐的创作灵感很多时候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对此高中音乐教师就可以联系社会现实来展开教学,从而也就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来理解文化,提升学生们的社会人文素养。纵观音乐的发展史,其与社会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学生通过自身所熟悉的社会生活入手去了解音乐更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而除此之外,高中音乐的学习与社会中的其他艺术也有着密切关联,学生要逐步养成探究这些关联背后所代表的各种价值意义,从而真正形成对音乐的独特理解。
        例如,可以让学生们联系现时代的社会发展,并通过赏析不同民族和地区的音乐而有效加深对音乐文化的理解。如历史悠久的亚洲文化可以为按区域划分为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和西亚五个文化区,而非洲歌舞音乐有时候则也被称为“非洲黑人音乐”,并且其有着非洲民间独特的节奏特点,同时还有欧洲民间音乐和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等等,学生在学习这几节知识时就要逐渐建立起文化融合的概念,从而以多元化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不同民族和地区音乐文化的交流史,最终真正具备一名高中生所应有的文化理解素质和能力。
        总而言之,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为高中音乐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新时代背景的要求下,学生们的学习需求逐渐多元化,这也就意味着学生不再仅仅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音乐技能,而是逐步掌握欣赏音乐美的意识和能力,并且在不断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有效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和知识储备,从而对音乐艺术有着更加深入与独特的理解和掌握。除此之外,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教学也是对教师们的一种考验,教师要借此机会充分提升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进而确保最终能够为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参考文献:
        [1]应晓婷.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方法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000(016):205-206.
        [2]冯仁文.高中音乐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策[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000(004):P.135-135.
        [3]王文君.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研究[J].北方音乐,2017,37(008):102-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