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0期   作者:李 琼
[导读] 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李  琼  
         湖北恩施市硒都民族小学
        摘  要]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它既有助于小学生记忆歌词,也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表现欲和想象カ。音乐教师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体态律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越和积性,教师要根据小学生自身的特点,采用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音乐  课堂教学  体态律动  运用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律动教学开始进入课堂,从音乐人手,先让学生聆听音乐,引导学生通过肢体的运动接触音乐的各个要素,再结合身体律动等辅助手段进行学习与欣赏,从而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还能促进他们更好地去学习音乐、体会音乐,同时也提高了音乐教学的质量。
        一、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应用的必要性
        在小学音乐课授课过程中,很多小学生非常喜欢音乐,但是却并不喜欢上音乐课。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音乐课对学生来说缺乏吸引力,音乐课仅仅是将其他功课的学习内容变成了唱歌,老师的授课方式以及学生们的学习形式基本没有多大的变化。在音乐课上,孩子们依然是规规矩矩地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感觉非常枯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学习的乐趣都大大受挫。由此可见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但束缚住了学生们的肢体,而且还大大影响了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所以,作为小学的音乐教师,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使之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促使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这是非常必要的。
二、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有效应用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体态律动也是非常重要的。具体说来:①调动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音乐学习兴趣。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情绪激发状态,可以使人处于兴奋状态,调动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笔者为同学们讲授音乐课《(苯莉花》,为了使这首流传甚广的音乐能再次变得新颖,根据音乐编了一套体态律动,在上课前展示给同学,立即引起了许多同学的兴趣,积极主动地边聆听音乐《茉莉花》边模仿老师的律动,还可以选用不同版本的《莉花》,并让学生根据不同版本的音乐进行不同的律动训练。整个课堂因此活跃起来,也充分带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可见,律动教学能使课堂氛围变得活跃,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烂熟于耳的音乐,变为主动的渴求仔细重温《荣莉花》这就是体态律动与其他教学法所不同的特点与魅力。由于新颖且带动了全身各个感觉器官,使之随音乐真正投入到音乐聆听中。②分组活动,培养学生沟通交往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体态律动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教师可以让几个学生为一组,教师也参与其中相互合作进行体态律动。

使学生处于课堂的活跃地带,便于同伴间的交流,利于小组与小组之间、组员之间的互相激励,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而且便于学生对欣赏资料的交流与共享,对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也有很大帮助。③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律动需要丰富的想象,是具有独创性的活动。由手于学生的生活积累、记忆、想象不尽相同,所以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自然律动就会各具特色。例如在课堂中,放一段圣桑《动物狂欢节》的《水族馆》,学生听到音乐的时候,把教室想象成一个大水族馆,自己是各式各样的海洋生物在海中游来游去。当音乐响起,眼前就出现了姿态各异的鱼儿、海龟、水草等,学生会根据音乐的缓急,变换姿态与律动,此时学生们都根据音乐充分的拓展了自己的想象空间,创造出新颖奇特的动作。
三、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如何恰当运用体态律动
                 第一,逐步引入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体态律动,增强孩子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般而言,我国小学音乐课在课时上要远低于其他课程,若教师不做任何铺垫和准备就直接开始上课,孩子们从心理上就很难接受,也不易进入状态,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音乐教师应在开课前进行精心的规划和设计,根据毎节课所教授的内容设计一些相关的情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逐渐将孩子们引向所学习的内容。比如,教师在开课前可以让孩子们排好队依次走进教室,并随之播放节奏和韵律感强的音乐,让孩子们随着音乐的节拍迈步,并设计一些相对简单的动作(跺脚、拍手、耸肩等),引导孩子们根据音乐的内容配以恰当的体态律动。这样,从第一堂课开始便塑造了一种非常生动、有趣的氛围,初步激起了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乐趣。
         第二,在音乐教学环节中充分运用体态律动,提升孩子们对歌曲的感悟力和理解力。有的音乐作品抒情意味浓厚性强,节奏欢快,在学习过程中结合体态律动可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风凰传奇演唱的歌曲《最炫民族风》,歌曲欢快、热情,配以舞动手臂、转身等动作,能够充分展示歌曲情绪高昂、欢快、热情的意境和特点。通过教学过程中对体态律动的应用,可以使孩子们深切感悟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第三,教师进行示范,孩子们根据音乐的韵律和老师的示范进行体会。在音乐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根据学习的内容,将事先设计好的情景和动作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逐一地展示出来。比如歌曲《丰收之歌》,这是一首丹麦民歌,曲调欢乐活泼,节奏感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告诉学生什么样的情绪和动作能够更好地体现这首歌曲,根据这首歌曲的具体内容和表现的场景,教师可设计收割、挑担和喊加油的动作,将同学们分成三组,一组在欣赏和跟唱歌曲的过程中展现收割的场面,一组来展现挑担的场面,一组则展现喊加油时的场景,先是分组表演,教师进行指导并指出不足予以改进,然后再让各组结合起来,共同展示农民伯伯在丰收时的欢乐和热闹的场面。
总之,律动教学打破了传统音乐教学的单一模式,使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静动相辅相成,以动态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增强学生的节奏感以及感悟并在音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而更好的达到教育教学目的。


[1]王瑞.浅谈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北方音乐,2020(06):219+221.

[2]周倩倩.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运用研究[J].黄河之声,2019(23):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